2024年4月,北京車展前夕,華為舉辦發布會,宣布推出以智駕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華為乾崑”,并發布車位到車位智駕領航NCA功能。
彼時,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判斷,2024年會是智能駕駛規模商用的元年。
如今,時至年底,靳玉志牽手阿維塔科技總裁陳卓,帶來了乾崑智駕更多消息。
12月29日,華為開啟智駕直播,正式對外宣布,華為乾崑智駕升級至ADS 3(參數丨圖片).2版本,開始推送車位到車位和泊車代駕VPD(Vehicle Parking Driver)兩大功能。
靳玉志與陳卓直播體驗華為智駕
直播活動中,靳玉志認為,年初準確預判了智駕趨勢,甚至一定程度上行業發展超出預期。一方面,有車企都開始宣傳智駕,智駕從可選到必選,選配到標配;另一方面,智駕裝配率不斷提升,其中以高速領航為核心的L2+在20萬以上新能源車的配置率已達65%
“以城區NCA為代表的高階智能駕駛的滲透率也在快速地提升”。靳玉志預計,未來5年內搭載量將達到2000萬。
面對2025年,他也透露了華為乾崑智駕的更多目標,包括:下個月在深圳機場開啟泊車代駕VPD試點、推出“泊車無憂”權益、推動高速L3商用與城區L3試點,以及陸續上市數十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ADS的新車。
01
真“車位到車位”,直播首秀表現不錯
此次發布會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車位到車位”。
今年4月,華為在推出乾崑品牌之際,發布了ADS 3.0智駕方案,主要進行了四大升級:架構、主動安全、場景和泊車。
根據靳玉志介紹,相比1.0和2.0,乾崑ADS 3.0徹底去掉了BEV,增加了對場景的理解,包括紅綠燈狀態,車流信息等理解,這是華為在感知領域的架構上的一個全新的升級。意味著,基于GOD大網實現了從簡單“識別障礙物”到深度“理解駕駛場景”。
華為ADS3.0采用全新架構
ADS 3.0為端到端技術,全新架構采用PDP(預測決策規控)網絡實現預決策和規劃一張網,從而實現類人化的決策和規劃,行駛軌跡更類人,通行效率更高,復雜路口通過率>96%。在靳玉志看來,“端到端架構的最大價值就是打通了感知到規控無損信息的傳遞”。
彼時,靳玉志還宣布,伴隨著技術的升級,ADS 3.0在智能泊車上實現了進一步支持離車即走,到達目的地選擇目標車位后,人下車即走,車輛自主泊入,無需原地等待。同時,泊車代駕已全場景商用,并啟動了“泊車代駕先鋒計劃”,2024年底支持100個商業停車場,2000個社區和辦公停車場。
智能駕駛方面,乾崑ADS 3.0則是首發車位到車位智駕領航NCA功能,實現從公開道路到園區道路,從園區地面到地下車位全場景貫通。
今年8月,伴隨著享界S9的發布,ADS 3.0實現量產落地,但一些智駕功能在當時并未完全釋放。
轉眼至2024年底,華為終于正式發布“車位到車位”功能。
靳玉志指出,華為“車位到車位”主要有三大優勢。
首先是首趟即可用,無需事先記憶。目前行業內的“車位到車位”普遍為“從固定車位到固定車位”,需要用戶在使用該功能前先跑一遍車位和路線,讓系統記住,第二次才能用,而華為ADS 3.0能做到首次駛入陌生停車場即可用。
其次是有位就能停。業界的“車位到車位”是記憶泊車,當車位被占時無法漫游,需要人工接管泊入。華為ADS 3.0在起點與終點的停車場均無需固定車位,即使車位被占,也能智能漫游尋找新車位。
第三是越開越好用。靳玉志認為,行業普遍是“智駕領航+記憶泊車”功能的簡單拼湊,使用場景受限。華為ADS 3.0依托“自主學習”技術,可以不斷拓展支持的園區及停車場范圍,隨著智能駕駛出行規模的不斷擴大,覆蓋的停車場數量將越開越多。
從此次靳玉志和陳卓的體驗效果來看,華為“車位到車位”直播首秀表現不錯。
02
2024年成績不錯,明年華為智駕有新規劃
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布局已經有一段時間。
早在2021年4月,華為首次發布高階智駕系統ADS 1.0版本,并首搭于極狐阿爾法車型上。
2023年4月,問界M5智駕版上市之際,ADS 2.0順勢推出。
2024年8月,享界S9發布,ADS 3.0實現量產落地……
伴隨著智駕技術的不斷升級,華為落地車型也在不斷增多。
此次直播上,靳玉志也公布了華為乾崑智駕的一系列成績。
一方面,搭載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24年底,華為乾崑智駕ADS累計發貨量超過50萬套。合作車型覆蓋轎車、SUV、越野、MPV,包含增程純電 混動等動力方式。
另一方面,合作車型越來越多。包括問界M5/M7/M9、智界S7/R7、享界S9、嵐圖夢想家乾崑版、阿維塔07/11/12,以及方程豹豹8等。
在靳玉志看來,華為智駕給用戶帶來了多重價值,包括安全、高效和舒適。
安全方面,華為乾崑智駕ADS避免可能碰撞的次數超過100萬次。
高效方面,人均每日智駕里程超過15公里,城區智駕里程占比超過33%,時長占比超過52%;高速NCA安全原因平均接管里程超過1000公里。
舒適方面,平均人均每天泊車次數達到1.2次。
基于華為的成績,以及對行業的判斷,因此靳玉志堅稱,今年是智能駕駛規模商用的元年這判斷非常準確。
其中行業維度,最直接的就是所有車企都開始宣傳智駕了,從“可選”到“必選”,從“選配”到“標配”。其次,以高速領航為核心的L2+在20萬以上新能源車的配置率已經達到65%,逐漸成為了標配,以城區NCA為代表的高階智能駕駛滲透率也在提升。靳玉志預計,在5年內搭載量將達到2000萬。
2024年成績不錯,2025年華為智駕也給自己定了一系列目標,或者說規劃。
一是泊車代駕VPD下個月在深圳機場開啟試點。靳玉志也指出,泊車代駕VPD本質是園區的、低速場景下的無人駕駛。
二是為了讓大家用得更放心,配套VPD,華為智駕后續將會推出“泊車無憂”權益。
三是繼續壓強式投入研發下一代ADS,并協同國家標準與政策法規等相關組織,共同推動高速L3的商用與城區L3的試點。
四是2025年,有數十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ADS的新車將陸續上市。
03
車企押注智能駕駛,但用戶還需謹慎使用
正如靳玉志所言,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車企追逐高階智駕,甚至押寶智能駕駛。
在華為提出“車位至車位”概念后,以技術為賣點新造車企小鵬、小米、理想自然不約而同的跟上。
其中,小米汽車宣布11月16日定向邀請內測;小鵬汽車11月15日開啟小鵬P7+首測;理想汽車宣布11月28日全量推送……
新勢力卷起來后,傳統車企也不遑多讓。
有最明確車位到車位全場景NOA計劃的是極氪,其今年年底實現城市NOA全國推送,也是“有路就能開”的那種。
同時,下一個版本,全速域激活、全閘機通行、全場景不限車位功能,預計明年一月份開始車位到車位的分批推送,明年第二季度完成全國全量推送。
而表現最積極的傳統車企可能是長城汽車。
今年8月,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魏牌藍山智駕版上市時喊出“我們的智能駕駛水平,我可以說在國內肯定是最好的”口號,并進行了多次直播宣傳。
年底的廣州車展上,長城汽車甚至只有一款車,青一色的魏牌藍山智駕版。用長城的話說,這是因為聚焦,用魏牌全新藍山這款車昭示其聚焦智能化的決心。
今年廣州車展長城展臺魏牌全新藍山
此外,上汽旗下智己、長安、奇瑞、廣汽埃安等車企,也在今年時間內,陸續推出智駕進展。
從功能落地上來說,諸多傳統車企已經宣布智能駕駛全國可用的階段,并且將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NOA拿上臺面,定下量產時間表。
甚至,最近的一批工信部新車申報目錄中,比亞迪一口氣上了多款新車型。從新車的申報信息看,新款的海鷗、海豚等改款新車均提供“選裝內后視鏡安裝底座”,這意味著“三目視覺硬件智駕方案”已經下放到低端改款車型,以環視攝像頭的方式實現純視覺智駕。
這其中,有技術不斷進步的作用,比如端到端大模型的落地;有人才的不斷流動帶領的技術交流,伴隨著這些人才的流動,前期Know-How的時間也會逐步縮減。
還得益于成熟供應商的涌現,比如地(地平線)大(大疆)華(華為)魔(Momenta)元(元戎啟行)。
但對于消費者,還需要提醒的是,智駕仍處于“新物種”,還有諸多問題存在。
就城市NOA的可用性來說,在我們體驗過的大部分車型,城市場景接管率比較高,體驗的連續性很差。這其中,要么是系統在一些極端情況下處理不了,要么是反應太機械,考驗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主動接管。
即便是像華為、小鵬這樣的第一梯隊,也只能說是相對可用。
與此同時,很多車型在銷售時宣傳的智駕功能,都是期貨,并沒有落地。
以華為“車位到車位”功能為例,今年4月宣布發布、8月量產上車,但實際真正推送上車才剛剛開始,并沒有經過大范圍的驗證。
因此,用戶在使用的時候要小心、再小心,生命高于一切。車企在宣傳的時候,也希望多一分提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