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動駕駛出租車巨頭、估值超2000億人民幣的Robotaxi破產;印度跨國教育科技賽道估值超1500億超級獨角獸Byju's破產;中國新能源汽車賽道估值超900億人民幣的極越汽車陷入資金困局,多部門突然“就地解散”;估值近600億的“折疊屏鼻祖”柔宇科技破產……2024年,全球估值超300億人民幣的超級獨角獸“陣亡名單”,是默哀?是銘記?
圖源:科創四川制圖
新能源成獨角獸折戟“重災區”
最大一家破產前估值達2000億元
圖源:Cruise官網
年底無人駕駛領域最勁爆的消息,莫過于Cruise成為“棄子”!通用汽車發布消息:將停止為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提供資金支持,正式退出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Cruise曾與谷歌Waymo、百度Apollo被并稱為Robotaxi三巨頭,估值最高時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300億美元),相當于幾個極米的市值。
通用汽車曾經Cruise視為“掌上明珠”,耗費重金培養孵化!2016年,通用汽車收購了Cruise并將其作為全資子公司,曾在過去10年投入了100多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然而,Cruise卻像“扶不起的阿斗”,持續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和擴展業務的過程中大量虧損。據悉,Cruise2023年的虧損達到了驚人的24.14億美元。“扶不起來只能撤退”,面對巨大的市場壓力,通用汽車最終選擇了放棄。與通用汽車之間的上市分歧、激進的技術研發策略、所售產品接連發生的交通事故等等一系列事件更是對Cruise造成毀滅性打擊——“墻倒眾人推”。重組消息發布后,本田宣布停止為Cruise注資;微軟則表示預計將計提約8億美元的減值費用。
Northvolt曾被視為歐洲動力電池領域的希望之星,有著成為歐洲“寧德時代”的愿景,由兩位特斯拉的前任高管于2016年創立。Northvolt的出生可謂“含著金湯匙”,獲得了來自政府、金融機構及汽車制造商等多方的支持與投資,總計完成了14輪融資,總金額高達150億美元(約人民幣1087億元),成長為當時歐洲最耀眼的科技公司之一。拿著“販賣夢想”籌來的1000億元,Northvolt開始瘋狂建廠,到2023年第三季度時,卻只能實現不到0.5%的產能目標,盡管如此,Northvolt依然不放棄“建廠狂魔人設”,竟然還要投資45億歐元建造超級工廠……終于,過于激進的擴張計劃和內部管理問題拖垮了這家公司,快速擴張沒能帶來短期收益,沒有堅實的商業基礎和有效的風險管理,最終使其陷入不可挽回的局面,今年11月,Northvolt在美國申請破產。
昔日估值900億人民幣明星公司極越汽車,12月多部門突然宣布“就地解散”。極越汽車是由百度與吉利聯手打造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依托百度和吉利的技術積累,定位高端市場,推出極越01和極越07兩款車型,但銷量遠低于預期,截至2024年11月僅售出約1.4萬輛。極越汽車原本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到賬的一筆30億元融資未能實現,百度在進行盡職調查時發現極越存在高達7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缺口......面對如此巨大的財務窟窿,百度決定不再繼續注資,這直接導致了極越的資金鏈徹底斷裂。“屋漏偏逢連夜雨”,極越汽車還面臨著發不出工資、大規模裁員、內部管理等一系列考驗。
圖源:極越汽車官網
有飛行汽車“特斯拉”之稱的Lilium公司遭遇重創,因無法籌措充足資金維持運營,Lilium已于11月向德國拜仁州法院提交破產申請。Lilium由Daniel Wiegand等人于2015年在德國慕尼黑創立,專注于開發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旨在提供快速、可持續的城市空中交通解決方案。公司吸引了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支持,在9年內共籌集了約14.5億美元的資金,騰訊更是Lilium的“真愛粉”,在Lilium的十多輪融資中,騰訊參與了7輪,豪擲共40億為其“打CALL”。2020年,Lilium通過SPAC方式在納斯達克上市,估值一度達到100億美元(約710億元人民幣)。盡管Lilium獲得了大量資金支持并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但其研發成本不斷攀升,資金壓力逐漸增大。截至2024年上半年,Lilium累計虧損已達14億歐元,盡管有來自沙特的訂單,但尚未產生實際收入。尋求政府擔保貸款的努力失敗后,Lilium的資金鏈最終斷裂。10月28日,Lilium向德國拜仁州法院提交了破產申請,市值從高峰時的33億美元縮水至約0.5億美元,股價暴跌超過60%,下場令人唏噓.....
即便是已成功上市的超級獨角獸,也可能面臨破產。Lion Electric是加拿大電動商用車領域的領頭羊,2021年,Lion Electric完成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的上市。首日市值達到了4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0億元)。一時之間風頭無兩。然而,光鮮亮麗的背后,Lion Electric卻面臨著嚴重的財務困境。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Lion Electric凈虧損339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收入減少了4970萬美元,年度累計凈虧損7490萬美元。12月18日,Lion Electric向加拿大魁北克高等法院申請了根據《公司債權人安排法》(CCAA)的債權人保護,并在美國依據《破產法》第15章申請了破產保護。
瘋狂燒錢“買買買”
“平臺型”超級獨角獸成批倒下
Byju's由Byju Raveendran(下稱R)于2011年創立,是一家來自印度的在線教育獨角獸。Byju's吸引了來自全球頂級投資者的投資,包括軟銀愿景基金、騰訊、黑石集團等,估值一度高達約1540億元人民幣(220億美元)。2017到2021年,Byju's創始人R開啟瘋狂“買買買”模式,4年時間花了約30億美元收購了17家公司。截至倒閉之日,Byju's共計收購了26家公司,這種“購物狂行為”曾被業內戲稱為“轉移注意力”——轉移外界對公司持續惡化財務狀況的注意力。此外,由于股東們不斷地減持和低價轉讓股份,2024年初,Byju’s估值暴跌至10億美元,市值蒸發了200億美元。創始人與公司的命運綁定,今年2月,R因壓迫少數族裔權利的“罪名”被罷免,Byju’s也于日前宣告破產。
圖源:包圖網
5月,三年虧損百億的歐洲二手車交易平臺Cazoo宣告破產。Cazoo由英國互聯網企業家亞歷克斯·切斯特曼(Alex Chesterman)于2019年創立,并在短時間內完成了7輪融資,總融資額約為6億美元,迅速成長為英國成長最快的獨角獸企業之一。2021年,Cazoo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AJAX I合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最高時曾達到780億元人民幣(110億美元)。這之后,Cazoo開始在各國擴張,收購了一系列汽車經銷商。驚人的擴張、高調的贊助以及“花重金營銷”,讓Cazoo陷入困境,2022年起,Cazoo宣布裁員并關閉歐洲多國業務。盡管收入增長強勁,但公司在宏觀經濟挑戰下仍面臨巨額虧損,市值暴跌97%,據報道,Cazoo連續三年總計虧損額折合人民幣約124億元。到了2024年初,Cazoo的市值僅剩2954萬美元,最終,在2024年5月22日,Cazoo宣布進入破產程序。
估值超過700億元的電商獨角獸Thrasio于3月宣布破產。Thrasio成立于2018年,采取了一種獨特的商業模式——“資本收購+品牌運營”,即通過融資大量收購亞馬遜平臺上的優質第三方賣家,并對其進行優化管理以實現增值。成立當年,Thrasio就以一筆140萬美元的品牌收購打響了第一槍,此后,Thrasio在兩年時間內斥資1億多美元收購了100多家公司,成為亞馬遜第三方品牌最大的收購者。巔峰時期,Thrasio營業收入每73天就會翻一倍,每個月能夠完成十幾家店鋪或品牌的收購,旗下產品覆蓋了大約七分之一的美國用戶。然而,隨著市場的變化以及內部管理問題的顯現,Thrasio開始面臨一系列挑戰,過度依賴融資燒錢而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加上高估自身價值進行過多且過高的收購,導致財務負擔加重。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獨角獸最終未能逃脫資金鏈斷裂的命運,成為了電商聚合商行業發展的一個警示案例。
“天才少年”、“折疊屏鼻祖”
繞不開資金鏈斷裂“詛咒”
估值一度達到577億元的柔宇科技曾被譽為“折疊屏鼻祖”,創始人是清華天才少年,如今卻淪為“老賴”…… 2012年,劉自鴻(清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校友)及他的兩位同學魏鵬、樊俊超共同創立了柔宇科技,專注于柔性顯示屏的研發。柔宇科技共計完成了13輪融資,總共98.5億元。
圖源:柔宇科技官網
2014年,柔宇科技發布了一款厚度僅0.01毫米的新型超薄彩色柔性顯示屏,卷曲半徑可達1毫米。這項技術被業界譽為“全球柔性顯示領域的重大突破”。2015年,柔宇科技宣布在深圳投資百億元建設全柔性屏生產線,計劃以自主研發的技術向國際巨頭發起挑戰。
2018年,柔宇科技實現了全柔性屏的量產。然而,如此耀眼的一顆“星星”卻在IPO之路上屢次碰瓷,輾轉國內外都未能成功上市,2019年起,柔宇科技資金困難問題開始浮現,2020-2021年,柔宇科技鬧出欠薪風波,嘗試獲得新的融資也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由于經營狀況不佳,部分供應商對柔宇科技提起訴訟。柔宇科技被各種負面消息纏身,資金鏈斷裂,估值暴跌。
今年4月,柔宇科技進入破產清算程序,5月,柔宇科技已無法償還到期債務。11月18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宣告柔宇科技及其兩家全資子公司——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和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破產。
“高投入,低產出”
生物醫藥獨角獸變現難
Invitae成立于2010年,最初是基因檢測公司Genomic Health的子公司,專注于遺傳疾病的診斷檢測。憑借低價策略和廣泛的服務范圍,Invitae迅速擴展業務,并在2015年成功登陸紐交所。
圖源:包圖網
2021年,Invitae獲得孫正義所執掌的軟銀公司高達1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3億元)的投資,資金來自于軟銀當時籌集的1000億愿景基金,這一輪融資使得Invitae的估值達到77億美元(約550億元人民幣)。此后,Invitae開始“大手筆買買買”行動,2021年曾斥資數億美元收購了兩家公司。然而,光鮮亮麗的“土豪做派”背后,卻是連續三年的巨額虧損,持續擴張帶來的營收并不足以填補虧損的窟窿,Invitae累計虧損了約60億美元,并于今年2月份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截至破產,Invitae的市值已跌至2553萬美元。
致敬科創圈里的“孤勇者”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
2024年,科創圈“見證”了多個“超級獨角獸”、細分賽道“隱形冠軍”企業的興衰起伏。無論是新能源、生物醫藥還是科技驅動的平臺型企業,他們一定都有自己的“倔強”和“獨到之處”,但也都踩了足以致命的“坑”……
今天,科創四川整理這份“陣亡名單”,是默哀,是復盤,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致敬。科創圈,需要實戰派、實干家,需要更多的倔強和生生不息……誰說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誰說今天這些“陣亡名單”上的獨角獸們,明天不會重新站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