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評臺|
“如果沒有科教興國戰略,就不會有品牌的今天,也不會有中國新能源車的今天。”12月30日,在比亞迪30億元教育慈善基金啟動儀式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此次捐資30億元聚焦教育慈善,用于高校獎學金及新能源技術科普,助推我國科教事業更加蓬勃發展。
值此歲末年初節點,當各大車企正忙碌沖擊全年銷量以及為2025年車市做好準備的背景下,在2024年汽車市場大放異彩的比亞迪,在社會公益領域展開了新的舉措。
據悉,來自全國的35所高校代表及28所科技館、博物館代表共同啟動此次教育慈善基金捐贈。此外,比亞迪還將向全國主要的科技館、博物館和部分學校,捐贈新能源車技術科普展具,推動新能源車技術的啟蒙和普及,助力培育下一代工程師。
近年來,在“新四化”技術快速發展下,正是得益于提前布局的數字化轉型舉措,使自主品牌整體市場份額有了大幅攀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滲透率接近七成,創自主品牌有史以來新高。
回顧自主品牌的發展歷程,從傳統燃油車時代的邊緣化,到如今牢牢掌控著市場主導地位,自主品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與其對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有直接關系。
據了解,目前自主品牌在“三電系統”以及智能化領域擁有較大技術“話語權”,其中不乏部分領域處于全球領先水平。以比亞迪為例,無論是其自主研發的高安全性刀片電池技術還是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的DM-i超級混動技術,無論是性能提升的八合一高效電驅總成技術還是CTB車身電池一體化技術,這些核心技術都成為比亞迪在新能源車市場競爭的最大底氣。
而深耕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提升品牌硬實力的關鍵在于科研技術人員的培養儲備體系。
王傳福表示,比亞迪敢用應屆生、重用應屆生、培養應屆生。從1997年至今,比亞迪從未中斷應屆大學生招聘。近兩三年,比亞迪招收應屆大學生數量超過5萬人,今年的碩士博士占比接近70%,研發人才占比接近80%。比亞迪通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了從學校到社會的“教育接力”。目前,比亞迪超過一半的高管和技術骨干從應屆生培養而來。
2017年,比亞迪設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開啟博士后人才培養,將“教育接力”持續推進。近年來,比亞迪逐步形成了深圳、重慶、西安“三站四基地”的博士后培養格局,聯合全國15所一流院校、35個一級學科,邀請包括3名院士、10多名長江學者在內的超1000名一流導師,累計培養了將近1600名博士后。
目前比亞迪博士后在站人數近1400人,在站規模全國第一,出站留存率高達100%。這為比亞迪攀登新能源技術高峰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儲備。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還為引進人才提供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為年輕員工提供研發公寓;為結婚成家的員工修建福利小區“亞迪村”,員工只需極低成本價就可購買;在員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上,比亞迪出資建設了九年一貫制的“亞迪學校”。
經過20多年市場沉淀,我國汽車市場已經逐漸從汽車制造大國邁向汽車智造強國。在汽車領域,我國也通過發展新能源、智能化領域等多項技術創新成果,掌握了新能源的核心技術和產業鏈。
可以預見,借助比亞迪捐資30億教育慈善基金,將為中國汽車產業培養更多卓越人才,推動新能源車等科技領域的創新發展,為自主品牌發展奠定夯實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