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加,50歲以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減少1%~2%,60歲以上慢性肌肉丟失估計30%,80歲以上丟失約50%。這與老年人體內合成代謝的激素減少、肌肉合成減少有關。年齡相關的肌肉量及性能下降很難避免,同時,體力活動的減少會進一步促進這一過程。研究顯示,即使健康人在飲食充足的情況下,1~2周的臥床休息或類似程度的運動限制也會導致大量肌肉質量和強度的喪失。老人安靜久坐的生活方式、長期臥床等會引起肌肉的丟失。此外,飲食上的不足,如蛋白質、維生素D攝入不足也會導致肌肉質量減少和功能下降。肌少癥的發生會使老人跌倒風險增加,因此,我們要重視老人肌少癥,及時篩查、發現,早期干預,降低發生跌倒、骨折的風險。
1.什么是肌少癥?
肌少癥又稱肌肉減少癥或肌容積減少,是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減少。肌少癥會對機體的力量、代謝率、功能等產生負面影響,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其表現為:
⑴跌倒
肌少癥會造成肌肉力量下降,生活中突出表現為下肢肌肉力量的下降,增加跌倒的風險。同時,伴隨肌肉的減少,下肢感覺減退,神經的反應速度下降,使老年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下降,增加跌倒的風險。
⑵骨折
肌肉減少導致骨承受力下降,骨骼缺少刺激等因素,引起骨質疏松。跌倒時,萎縮的肌肉對骨骼的保護力下降,增加骨折的風險。
⑶生活質量下降
提重物、長時間走路或站立等活動受限,活動能力下降,降低生活質量。
⑷增加死亡的風險
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今年,我們加大了對研發和技術創新的投入,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
2.肌少癥該如何防治?
⑴必要時尋求醫生的幫助
老年人若出現行走速度變慢、行動遲緩、拿不起東西、特別容易疲勞等,需要警惕肌少癥可能,目前肌少癥缺乏自我篩查的量表及自我診斷標準,小腿腿圍可能是對肌少癥診斷的一個敏感指標,若低于31厘米。要高度懷疑肌少癥,需及時就診,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⑵營養干預和抗阻訓練是防治老年性肌少癥的有效方法
飲食方面,補充足夠的優質蛋白。老年人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并不比青壯年少,至少每天達到1.2克/千克體重,以魚禽蛋瘦肉等優質蛋白為主要蛋白質來源,鑒于老年人一般進食量偏少,難以完全達到蛋白質每日需求量,可以酌情額外選用“乳清蛋白”作為蛋白質補充劑。老年人若能在普通飲食的基礎上,每天補充10~20克乳清蛋白,不僅能補充膳食蛋白質的不足,還有益于防治肌少癥。還要注意補充維生素D,老年人戶外活動少,接受紫外線照射及維生素D合成能力均不足。提高維生素D攝入,對防治老年肌少癥、骨質疏松及預防跌倒有很好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