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問:怎么樣教育孩子不跟風不從眾不隨大流,不會被煽動情緒,不會輕易相信別人說的任何信息,學會有自己的判斷?
咨詢師答:
我傾向于相信:孩子跟不跟風、從不從眾、隨不隨大流本質上是一個身份認同課題,有著客觀發展和形成規律,父母沒有必要操之過急、刻意教育。
孩子能否獨立判斷事物依賴于家長給予充分的探索機會,而后孩子在適合他的領域投注熱情,最終形成他的知識、道德、理想和價值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跟風從眾就是一種探索性的嘗試,只要沒有過度侵犯他人的言行,我們就要充分尊重、靜待花開。
探索的形式大體可以分三類:閱讀(積累)、實踐(體驗)、討論(思考)。
我們要特別提醒自己教育不是用嘴說一堆正確的廢話,沒有閱讀、沒有實踐、沒有開放式的討論,孩子不可能真正消化和吸收對他有益的東西,不可能形成經得起現實檢驗的判斷力。
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實踐、討論那么孩子的心智就會漸漸整合起來。
我們和孩子討論問題時,經常可能把自認為正確的答案或者道德觀告訴孩子,這種自大會嚴重抑制孩子的思維和創造力。
一個相對合適的方法是,不斷向孩子發問,讓孩子漸漸接近和得出答案,或者能自圓其說。
同時,當孩思維變得狹窄時,我們就要提出相反的情境啟發孩子,讓孩子能看到事物的辯證關系和情境的復雜性。
最根本的不是得出答案,而是這樣的啟發心智的交流過程。
說實話,家長最容易忽視的反倒是把教育演變成說教和控制,從而嚴重壓縮了孩子探索、體驗、試錯的空間,或者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思想僵化和偏執固執,把自己的觀點當作真理強塞給孩子,導致孩子要么叛逆對抗,要么保守順從,最終不是成為人們眼中的杠精,就是沒有主見的人。
——袁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