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告訴我們,善有善報。
可是人到一定的年紀(jì),就犯困,為什么很多好心人,結(jié)局并不好呢?
慢慢就懂得了,有一種現(xiàn)象,叫“反噬”。
也就是說,一個人善良過頭了,大概率會被“反咬一口”。
在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勾踐身邊的人,想盡辦法為其翻盤。
當(dāng)勾踐翻身之后,曾經(jīng)幫你忙的人,多數(shù)結(jié)局凄涼。
老祖宗留下一句話:“好事做盡,家敗人亡?!?/strong>
做人終究要適度自私,善良和本事,不要在他人的身上,耗盡了。
01
幫人到底,福盡禍來。
周敬王二十六年春二月,吳王夫差帶兵攻打越國。
越王勾踐兵敗,被困在會稽山。
勾踐身邊的謀臣文種說:“吳國的太宰伯嚭,喜歡美色金錢。不如送一些美女給他,讓他說服夫差,退兵?!?/p>
勾踐立馬從宮里挑選美女和財寶,派人送給伯嚭。經(jīng)過幾番周折,夫差退兵了,同時約定了一個條件——勾踐去吳國做奴仆。
作為戰(zhàn)敗者,勾踐和夫人一起到吳國,住在石屋里,幫忙養(yǎng)馬。
越國的大事小事,都由文種處理。
文種穩(wěn)定朝政,收羅美女,木材,金銀財寶等,源源不斷地送到吳國,讓吳王對勾踐,網(wǎng)開一面。
在越國的苧蘿山下,有一個美女叫西施,傳說她的美貌,讓河里的魚,都不由自主地沉下去,不敢直視。
文種把西施調(diào)教一番,學(xué)會用美人計去迷惑人。西施很快到夫差身邊,把夫差變成一個不求上進的人,對越國也開始友善。
熬過數(shù)年,加上西施的枕邊風(fēng),勾踐和夫人回到了越國。
勾踐臥薪嘗膽,訓(xùn)練軍士。借著吳王去中原征討的時機,把吳國滅了。
西施回到越國,勾踐的夫人說:“此亡國之物,留之何為?”說完,安排人把西施沉入湖底。這不印證了“沉魚”嗎?
文種管理越國多年,引發(fā)勾踐的忌憚,賜了一把劍,讓其自盡。
唐代詩人羅隱感嘆:“家國興亡自有時,時人何苦咎西施?”
人只有在自己落魄的時候,才想要遇到好心人,幫一把,就是給一頓飯,都行。
人也只在落魄的時候,對于幫忙的人,感激涕零。
人一旦翻身了,曾經(jīng)的恩情,就顯得微不足道了。那些幫忙的人,也沒有了利用價值,隨時可以舍去。
人一旦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忘記自己得到的過程,或許是假裝遺忘。
因此,我們費盡全力幫助他人,往往會被“卸磨殺驢”——如驢子一樣,給主人磨面,被主人騎著走。一旦驢子老了,或者主人不靠磨面生活了,驢子就送到屠宰場。
真的不要“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也千萬不要勸人這樣做。
從長遠來看,一旦被幫助的人,比自己更加強大了,就隨時可以反制你。你幫過的人,終究成為了你頭頂懸著的一把劍。
02
幫人一程,各自安好。
勾踐身邊還有一個謀臣,叫范蠡。
勾踐躊躇的時候,范蠡勸導(dǎo):“居不幽者志不廣,形不愁者思不遠。”
文種迷茫的時候,范蠡勸導(dǎo):“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還是早做打算?!?/strong>
勾踐打敗吳國之后,范蠡馬上乘船離開,去了齊國,成為了一個商人,自稱陶朱公。
范蠡把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寫成書。其中有這樣兩句:擇人而任時;與時逐而不責(zé)于人。
第一句話是說,要和人交朋友,一起合作,都是有階段性的,不同時期,做出不同的判斷,不要指望永恒。
第二句話是說,根據(jù)時代的潮流去經(jīng)營,不要墨守成規(guī)。也就是,識時務(wù)者為俊杰。
誠然,我們幫助一個人,是一個階段的好事,不是永恒的。
我們可以一輩子做好事,但是不要一輩子對同一個人做好事。
對父母,我們需要孝順,但也是父母很老的時候,多一些陪伴。在父母五六十歲,身體健康的時候,應(yīng)該讓他們自由生活,不要什么都承擔(dān),讓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對兒女,我們需要負(fù)責(zé)到他們成年,而不是一直干涉他們的人生,小家庭。選擇對兒女放手,這不是不愛,而是真愛。
尤其是兒女成家之后,他們就是另一家人了,你別每天都吃喝,更不要每天都幫他們做家務(wù),給他們錢。
對兄弟,他們落魄的時候,幫一把,給一點錢。但是最重要的,是讓他們?nèi)スぷ?,而不是一直借錢,一直住在你家享福。
對外人,見不得他們可憐,給他們路費回家,介紹一份工作,就足夠了。以后會怎樣,就少問。甚至弄丟了聯(lián)系方式,也無所謂。
對同事,偶爾幫一把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搞清楚,工作的責(zé)任是誰的,要提示對方,做好本職。
不管你多強大,你都沒有辦法取代他人;不管你多善良,都不要耗盡善良,滋養(yǎng)一個懶惰,惡狠的小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只是有人在你身邊,借著你的光,走了一程。下一個路口,就要分道揚鑣了。
03
人一開始,對弱者做好事,是雪中送炭。
當(dāng)弱者慢慢崛起的時候,你還去做好事,那就變成了“錦上添花”,沒有什么意義了。
弱者變成了強者,或者變成了扶不上墻的爛泥,你還去幫他,就是“不自量力”,好心是沒有好報的。
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好話都別說透,更何況是好事呢?
常常,靜靜旁觀,也是善意。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參考資料《東周列國志》。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