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頂天立地 巳巳如意
HAPPY NEW YEAR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2025年新年賀詞
——又是一甲子,勇毅啟新程
歲序常易,華章日新。
值此二〇二五年新年到來之際,我們謹代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中心)黨政領導班子,向全體職工、研究生、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空間中心和空間科學發展的國內外各界友人,致以最誠摯的新年祝福!
2024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75周年華誕。這一年,中國科學院與祖國同行、與科學共進,悠悠75載,漫漫創新之路從未停歇,始終挺立在科技創新的潮頭。
這一年,空間中心人勇挑大梁、走在前列。在院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科技大會精神;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空間科學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院黨組對搶占科技制高點重大決策部署,在重大任務實施和重大成果產出方面屢創佳績。
這一年,我們再一次推動了中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高質量接續發展。新的太空探源專項瞄準宇宙黑暗時代、太陽磁活動周起源、系外類地球行星、宇宙極端條件下的物理規律等方向,力爭取得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原創科學成果。
這一年,我們高質量完成了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任務。“天關”衛星(EP)成功發射并完成在軌交付,正在產出重要科學發現;中法首顆天文衛星(SVOM)成功發射在軌測試良好;中歐聯合“微笑”衛星(SMILE)完成國內研制,已順利運抵歐洲集成待發,并入選Nature 雜志2025年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這一年,我們又圓滿完成月球與深空探測重大專項系列任務。鵲橋二號、嫦娥六號功發射,有效載荷零缺陷、零失誤,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樣,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為人類探索宇宙空間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們按計劃完成天問二號和嫦娥七號正樣有效載荷分系統研制,確保有效載荷總體任務接續發展。
這一年,我們堅持面向世界空間科技前沿,開展有組織的建制化基礎研究,首次提出和證實了地球向陽側磁重聯直接驅動磁層大尺寸對流的新模式,對于了解磁層空間基本物理過程和空間天氣預報具有重要的科學和應用價值;在月球火山活動和熱演化、火星磁鞘內拾起離子的加速機制等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這一年,我們全面建成了子午工程二期,通過了全部專業組單項驗收,2025年即將迎來國家驗收;子午工程在2024年度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運行評比中斬獲一等獎,《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會刊》“EOS研究亮點”專文推介;我們持續推動了國際子午圈大科學計劃,總部大樓已落成啟用。
這一年,我們研制并成功發射了海洋鹽度探測衛星主載荷,這是我國首臺具備主被動聯合探測能力的星載微波遙感器,目前工作狀態良好,為完善我國海洋衛星觀測體系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是空間中心廣大科研人員、全體干部職工和學生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們向大家一年來的辛勤付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年末歲首,回望一甲子前的1964年12月,空間中心創始人、“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趙九章先生呈書周恩來總理,深刻闡釋我國研制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重要性,推動“651”任務啟動實施。這封長信,寄托著老一輩空間科學報國的渴望,隨著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啟航。
歷史的接力棒傳入我們手中。2024年10月15日,我國首個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在國新辦由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載人航天辦公室聯合發布,“三步走”戰略繪就發展藍圖。空間中心人再次參與、創造和見證了新歷史。這個規劃,承載著新一代空間科學強國的夢想,必將在我們搶占科技制高點的路上變成現實。
辰龍過隙,日月如風。讓我們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一起向未來。
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闔家幸福,巳巳如意!
中心主任 王赤 黨委書記 王樹志
領導班子全體成員
2024年12月31日
來源: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歡迎關注我們,轉載授權、投稿事宜請
在文后留言,小編會盡快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