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顧:
下期預告:《這一年,一口一口認真吃過來,有些變成脂肪,有些變成選題》。
——今天的編輯 吹風
每一次發完稿
就很緊張
一來是火眼金睛的讀者會挑錯別字
“你說你看那么認真干嘛”
二來是要查缺補漏
每一次補充的信息比文章本身還長
三來是怕留言區吵架
怕吵不起來
又怕吵得太兇
這一年重新梳理留言
才發現了評論的多樣性
有人要把@門牙 的稿子當成兒子的作文范本
有人還在執行@彭主任 的亂逛攻略
有人借@土豆兒 的十萬加尋人啟示
有人說@吹風 的稿子主打一個真實
有人擔心@VANCY 寫完就吃不到了
大榜的留言區
本質就是一個接頭點
每一個人因為味道、玩法、話題而來
又在交換線索、心情、攻略之后
去向不同的地方
這一年
謝謝你們的無私分享
才讓一篇篇不那么飽滿的文章變得厚重鮮活
以后我們少寫點
你們多寫點
特別提示
門牙 // 人歪嘴嚼
意外闖入福建人在成都的秘密組織
@塔羅三豐
同一家店,我吃蒸餃,你吃大餐。
@浪劍_石頭
哎嘛,居然有龍巖老鄉的餐館,改天得去嘗嘗了,干蒸河田雞真的很好吃。
四川老輩子的發音,后繼無人
@悶墩兒
懷“潤”、教“藥”、游“運”、盤“餐”市、九里“提”、“殿”圍、“濟”橙、海“宣”、“沙”板橋、“投”音……正宗內環老輩子成都話,還多,難得打字了。
@小舒
那些說華西伊萬的都是假老練,因為老成都都喊川醫。
在青白江清泉鎮,趕最野的場
@黑夜幽靈
你坐車坐錯了,繞遠了!理工大學走成南高速,只要15分鐘就到了!
@楊小花
多整點趕大集系列,當代年輕人的內耗,最強解藥就是逛大集。強而有力的生活氣息,老邁的卻精神異常抖擻的農民大叔大媽,給做牛馬的我們一劑強行針。
華陽,女媧親手捏出來的美食天堂
@無名之弟
一個華陽人,看到這篇文章,讓我回憶起了童年,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
義興公(自行車廠的鋪子開的,我吃的時候是老大爺做的,真好吃,后來老大爺過世了,兒女分家,你買的是他女兒開的,還有一家在中國銀行對面,是兒子開的);羅記串串現老板是我同學;華陽鹵菜最好吃的時候是在華陽供銷社門口擺攤子的(現在不可能有了);現在的林胖子鹵鴨子(以前好吃)還是算了,對面的秦麻辣都比他好;涼拌菜最好吃的是好又來(時光已逝不再有);電影院門口的鐘水餃(只存在過去);向陽街的全家福芋兒雞是房東自己拿過來做的,以前那家全家福搬到了菜蔬街;串根香是在富民路起家的,當時還是好吃;王毛根兔頭在勸學路口商鋪起家,味道還在線;兄弟串串還是不錯的;華新中街的綿陽米粉生意好;向陽街的萬州烤魚以前味道不錯(最近沒去過了),還有很多說不過來了。
還有記憶中的味道:下河壩的蜂窩煤爐子煮的湯圓,糖酒公司對面的滋粑,供銷社門口的張鍋盔,還有廖一絕,眼鏡魚莊,工兵營門口的豆漿油條,白玉蘭的冷飲。華陽老一輩做餐飲的人容易滿足,比如兒女工作了或者年齡到了就歇業,現在華陽老一點的招牌都是子女接手的,味道肯定不比以前了,還有就是老板賺錢了就當甩手掌柜不親自做了,所以味道也差了一點。不過這些館子味道依然在線,華陽吃的多,選擇也多。
雙流太平鎮趕場,趕上一個水果盛世
@周軼凡
這文筆,不得了的了不得。
@蜜奧蜜奧
哈哈哈,這文采,可以打印出來給孩子當寫作范文。
一到夏天全四川都在吹稀飯
@Rain
一吹一個泡,一天一桶尿。——打一種食物。
@哄哄
小時候屋頭很喜歡煮面疙瘩稀飯,不曉得有沒有人吃過。
彭主任 // 我喜歡就好
土橋,被低估的美食富礦
@蘋果
很多年以前在金中讀書,那個時候老街都還在,清真館子那才叫多,老街上的茶鋪追溯歷史都是以前袍哥會的聚點。鮮味在老街的時候,我們班男生去吃面都是三兩餃子三兩面這個樣子點,現在都會感慨青春期的男娃兒太吃的咯。
@六子
我還有幾張老土橋的照片,要不要發給你。
在成都茶廠門市部買到資格的三花
@很二很二
爺爺輩的茶,蟹目香珠這個記憶猶新的名字,真的太有歷史感了,很有意境。小時候還沒有竹椅子高的我跟爺爺在工人文化宮的壩壩頭喝蓋碗茶就是啖三花最初的記憶,那個茶香是記憶中最愛的茶葉味道
@小鈴鐺
我印象中有一次是在成都某個茶會上還是什么展會上,有一個好像是七十多的老人說是現在的三花不如以前他們喝的三花,不地道了,說是如今沒有真正的三花了。當時有另外一個喝茶的人不知道提到什么地方有三花,結果老爺子感嘆“不行,那個地方也不行了,或許是真正的三花都沒有了,以前的人也是沒有了吧!”
文殊院旁500米,成都最豐盛的5元素齋
@洛希極限
屏氣斂息地讀完,生怕壞了規矩~
@記憶中的你
終于有人寫這個地方了,師傅們不喜歡拍照,不喜歡宣傳,經常去吃了,每個月必吃一兩回,遇上素面這些挺難得的,為什么有時候可能吃不到,因為天氣太熱可能沒開放,有時候的話坐在兩個地方,有時候坐在一起,從去年吃到現在,真的是公益活動了,我還吃到過那個大茴香包子,好吃好吃,而且小咸菜之類的特別豐富,種類特別多。
清早八晨,在中醫大圍堆堆打八段錦
@李揪揪
我笑瘋了 哈哈哈哈哈哈 我媽居然出現在大榜文章里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嘉峪線
我就不一樣了,大學體育選修的健身氣功(別問為什么,問就是宿舍網速不好只剩健身氣功、中華武術),卻陰差陽錯學習了八段錦、太極柔力球、易筋經、五禽戲等經典鍛煉體式。當時同學嘲笑我提前過養老生活,沒想到風向這么快,全民八段錦的時代開始了,哈哈哈哈。
是誰,在廠門口搶3元一袋的安德魯森
@VANCY
很符合我的經濟水平。
@小小媽
吃了二十多年,一直以為羅莎是成都本土品牌。
二次元“攻打”昔日成都百貨大樓
@別推我,我自己走
恭喜新世界百貨在離開后成為了真正的新世界…
@Amandaaaa
我靠我看標題就知道是哪個商場了。 有一次在那邊等車,尿急去里面找廁所,被震驚了。很愛這種自由包容的氛圍,作為本地人一直感知不太明顯,自從從朋友嘴里聽到了對成都開放包容多元的夸贊,現在有意識地多注意了一些細節,好好好。
土豆兒 // 嗜吃如命的大腦殼
第一批去道觀體驗的年輕人
@四條眉毛陸公子
我去住了一天,王師兄給我義診,扎針按摩,右肩就好了。許師兄給我取了五個代號,他們道觀太好玩了。捐款的時候那個喇叭聲音大的仿佛我是榜一大哥。笑抽。等我空了又去玩。
@無所謂925
暑假還能去不?我想報名香爐山的道觀,中醫、農活都好喜歡,我做事勤快煮飯好吃。
松潘的含金量還在上升(1.5h無痛耍雪)
@RuiRui
一天打來回的松潘,真的能讓成都陰天的周末恢復一些些幸福感。
@美禾
已經沿著這個路線去了。
被低估的青白江
@蘿卜頭V
給小編推薦~~城廂古鎮老字號:
1、下北街的田喔味因幾十年前分量少而得名,重點推薦甜水餃,他們家下午2點左右就關門,一兩8個,純肉餡,餃子少但拌料十足;
2、上北街匯家酒店斜對面的鍋盔夾涼粉(重點推薦鍋盔夾粉蒸肥腸、鍋盔夾三絲),粉蒸肥腸可圈可點,涼拌三絲加了花生米子只巴適!
3、商業街對面肥肥火鍋(椒麻魚、干鍋兔),她們家從最早的地攤小火鍋方式三葷五素開始營業,發展到后來干鍋魚、干鍋兔,最喜歡她們家的干鍋不是沒得油湯的那種,而是干鍋里面都是油,直接打成原湯配調料味道最安逸;就是現在感覺老是稱斤吃不夠;
4、大東街的清真伊斯蘭餐廳,他家的涼拌菜最好吃,推薦涼拌兔、涼拌肺片,可以打包外帶
5、西街牌坊口的酸辣粉,推薦臊子混加,點個肥腸粉,再加一份牛肉臊子,味道就上升了一個層次(沒得店名),反正下午2點前看到人最多那家就是,每天基本2點后就關門了
6、巫家祠市場對面那家羊肉湯,來個小碗(12元)加個鍋盔夾粉蒸肉(5元的粉蒸肉加2元的鍋盔)(主打精致板定制鍋盔,剛好夾一籠粉蒸肉),妥妥的吃稱,湯可以無限續加,小碗的肉都扎實,比在其它地方吃的大碗肉都多;
7、東街上現在已經商業化了,沒啥城廂本土特色,飲品店還比較多;
8、敲重點:城廂特色名小吃——雙麻酥,椒鹽味的餅子,不埂人、不膩人,個人感覺比花里胡哨的月餅好吃,真正的本土特色,就是包裝是真的丑!
太古里旁800米,藏了個王炸菜市場
@芳草天涯
辣椒面的位置不太準。他現在在陋室咖啡那個丁字路口的東面街邊。他家的海椒面花椒面就是安逸,小蔣舂粉的動作像跳舞一樣。
@五月天嵐
小時候住書院西街,走路去天涯石南街上小學,家頭最喜歡買掰子肺片。上班后中道街的康二姐才火勒,但我更喜歡吃盧媽串串。前不久才帶我兒去看了那個天涯石,嘆為觀止。
岷山飯店的港火往事
@新雨心
親,你認識以前岷山飯店餐廳部上班的一個叫胡玉的人嗎?她家在成都飯店旁邊住,我好想找她啊,以前我們浣花餐廳部的同事,失聯32年了。
@Lead the way
圖中和平登山隊,是中美蘇三國登山隊從喜馬拉雅山回來,在岷山飯店芝芝西餐廳舉行慶功會,麥當勞從香港運抵成都,那個時候成都還沒有麥當勞餐廳。本人參與這次活動,還保留三國登山隊的紀念章。
海上針灸師
@Kobe24
關鍵是收入呢???
@澄
昨天大榜發的海上針灸師,寫得真好呀,向往在船上環游世界的生活。
吹風 // 吹風不下雨
四川人對清淡的理解:吃起不辣
@MARTiN ? 1986
四川人的謊言:“吃嘛!點都不辣!兒豁!”。
@hey
吃飯前:長潰瘍了今天不吃辣
開飯后:問題不大,刺激它一下就好了
懸崖餐廳,成都哥老倌的秘密基地
@Heino
167的原住民表示久仰佘氏家常菜大名,但從未踏足過,現在已經約好人周末brunch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Antik
我以為店名真叫天地會總舵,佘文樂對不起。
四川人嘴里的隨便吃點兒
@昌遠益
2002年的時候我在廣東惠州惠陽區秋長維布藤椅廠打工,我們一個老鄉春節回家過后回廠,當時他是坐大巴車,在湖南買了一只野兔,到了秋長就叫一群老鄉去吃兔肉,結果是他買兔只花了八元錢,而另外買菜就用了六百多,讓四個工友煮飯炒菜。有五十多個人來吃這個兔子。那年我的工資才七百塊錢多一點。這就是我們四川人。
@羅茜
小時候我在我曾祖母家吃飯,就我們兩個人吃飯,她都7,80了,每頓飯至少兩三個菜。她說:再窮,吃飯筷子都要倒拐,這才是吃飯。
成都老資格的海椒面清單
@江江江
真的好喜歡你們的推文啊!深入大街小巷,又不是網紅選題。每一個平凡人的故事借著食物傳遞出來的自強樂觀真的太鼓舞人心了!中秋快樂哦。
@劉小肥
你簡直是聽到了我媽的吶喊……自從我媽的死忠商家關門不干了后,她為了找椒面兒,簡直就是神農嘗百草一樣的尋找新歡~
坐了100次地鐵的成都人都不一定知道的事
@雪域之鷹
經關注,發現車內播音員是男生時,下一站可換乘其他線路;而是女生時,說明下一站不是換乘站。
@葉落無痕
條條大路通騾馬,小編真是神。
一生要透氣的四川人
@葉落無痕
豈止開窗透氣,家里老母親連櫥柜的門都經常開常不關,讓油鹽醬醋和鍋碗也透氣。
@XIAO果魚
屋頭比外頭還冷。
VANCY // 亞太秋兒
青城山隱藏菜單
@Harako
你牛啊,把我的老底都挖了,孫鴨子和旁邊賣方酥鍋盔的是真好吃,孫鴨子每個口味都好吃,鴨肉很緊實。
@What will be will be
糟糟糟……糟糕!你把我最愛的王鍋盔扒出來了!(氣呼呼)椒鹽鍋盔是我的最愛,不準跟我搶!(悄咪咪說,沒吃完的椒鹽鍋盔,第二天一大早空氣炸鍋鍋一下,真的巨好吃)
聽粉絲的勸,去吃一家過橋米線
(文章發布后,老板聽到了大家的呼聲)
@KangTa
空調已經給各位親裝上了,馬上燒烤和鹵味也要上了,歡迎各位親來體驗,不周到之處,私信我改進。
@蟲子胖的不要不要的
這家簡直就是我從昆明吃到了成都。之前我老婆去得時候,我看照片就覺得跟昆明那家布局一樣。親自去了之后,一看窗口抓冒子的大姐就是昆明的。。親切感之強烈。。當天中午直接甩了一碗八冒米線,包漿豆腐,臭豆腐,土豆還有三碗木瓜水,太爽了!
全成都最資格的峨眉風味,在川大對門的咖啡店
@朱瑩瑩
親自去吃過,味道真的巴適,而且我買走了一只小貓,哈哈哈。
@汐羽
鄒叔叔:我來給65歲退休打個樣。
成都開了20年自貢菜頂流,和店里的100口電飯鍋
@哈哈
以前陪家人住院才遇到了這家店,就省醫院邊邊上,每天都吃,味道不擺了,連魚肚這種菜都做的很巴適,可惜就是離家遠了點。還有就是每家店水平不算太均衡,吃過的還是這家最好吃。
@Anran
蜀江春的包子,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我的婚禮,也是在蜀江春的桃花山分店舉辦的。看到這個名字就滿滿的回憶!
和200個女孩一起學電工是什么體驗
(文章發布后,被@丸西 的同桌刷到)
@小清新Holly
同桌你好,果然是網紅。
@提瓦特國立大學畢業生
很需要全國巡培。
西門哥老倌最愛的蒼蠅館子,每天要剮100斤鱔魚
@赤
不要寫這一家嘛,本來就人多了。
@Homo viator
終于有一家店是我吃過了的!不容易。
如果想和我們一起玩兒
可以期待大榜一月初的
嗝嗝局5.0
今日編輯 | 吹風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