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已經有好幾個人問我,索尼是不是明年要出400-800mm F8 GM,特別查了一下信源,也是國外路邊社,所以靠譜指數也就50%。
這兩年,為什么廠商把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放在超長焦鏡頭上?因為加入生態攝影大軍的人越來越多。以前多為老年人,現在中年人和年輕人的占比直線上升,這個群體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消費能力強,愿意在器材上砸錢,畢竟有些場景,拍不到就是拍不到,和技術無關,要想拿到入場券,就必須買買買。廠商也加大在這方面的宣傳,更是迎合用戶需求,推出各種超大變焦鏡頭,200mm現在根本不算長了,400mm才是起點焦距。
今年最火的就有尼康Z 28-400mm F4-8 VR,真的賣瘋了,最關鍵的是售價還不到一萬,很多入門愛好者賣賣賣,然后買買買,入了坑,加入生態攝影大軍。緊跟著騰龍也推出了50-400mm F4.5-6.3 Di III VC VXD和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特別有意思的是,佳能在6月份公布了三個RF系統大變焦鏡頭專利,一枚鏡頭是24-400mm F3.6-6.5,一枚是24-500mm F3.6-7.2,還有一枚是35-600mm F4.1-7.2,以損失廣角為代價換來大變焦600mm長焦端,一心超越尼康,搞個大新聞。我一直認為,打鳥的話,500mm才是真正的入場券。當然了,別指望這三枚鏡頭在畫質上有什么突破,佳能在大變焦狗頭上從來在意的都不是畫質,而是平衡,體積、成本、畫質的平衡,只要長焦端畫質說得過去,就很不錯。如果對焦速度能跟上,定價在萬元以內,甚至一萬一二,銷量不會差。
大家還記得RF100-400mm F5.6-8 IS USM賣什么價嗎?4000+。RF100-500mm F4.5-7.1 L IS USM賣20000+,RF200-800mm F6.3-9 IS USM賣14000+,佳能夠深謀遠慮的。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佳能要搞變焦?“相對”便宜是主因。對入門玩家來說,只要拍到并且不爆框,就是巨大的勝利。
這里還必須提到增距鏡。我的觀點是,能不用就不用,能別買就別買,因為邊緣畫質下降太嚴重了,色散完全失控。
回到開頭,索尼真的會出400-800mm F8.0 GM?規格有點抽象,如果做成浮動光圈相對容易,且成本和體積可控,但恒定F8,算是大光圈牛頭了,體積很難控制,即便內置增距,定價也不會便宜,所以別太當真。
大跨度變焦鏡頭是未來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打鳥,越來越多人追求一鏡走天下。說實話,無反時代畫質真沒有那么不堪,我辦公用的Z9,都改成Z 24-200mm掛機了,真方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