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姐妹同嫁一位皇帝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能夠被選為皇妃的女子大多出身都不低,尤其是滿清初期。像清朝的太祖皇帝,其后宮便有兩對姐妹花:
壽康妃與安布福晉(也被稱為側妃博爾濟吉特氏),壽康妃與安布福晉都是來自孝莊文皇后的娘家——科爾沁草原。而且安布福晉,滿蒙聯姻的開始,第一位嫁到后金(大清)的科爾沁女子。
而這還要從孝莊文皇后的叔祖明安臺吉說起,在古勒山之戰后,明安臺吉便主動向建州女真(后金)交好,并且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努爾哈赤為側妃(也就是福晉級別),而明安臺吉的女兒便安布福晉;
緊隨其后,明安臺吉的弟弟冰圖郡王孔果爾,也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努爾哈赤為側妃,孔果爾的女兒因為長壽,活到了康熙朝,而被尊為壽康太妃,康熙以冊封皇后的規格冊封了壽康太妃這位曾庶祖母。
也就是說,努爾哈赤的壽康太妃與安布福晉是親堂姐妹的關系。
除此之外,努爾哈赤的后宮還有一對姐妹花,不過這對姐妹花不是堂姐妹的關系,而是親姐妹——努爾哈赤的第三位大妃孟古姐姐與側妃葉赫那拉.綽奇。
而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便是這對姐妹花中的妹妹——側妃葉赫那拉.綽奇(綽奇福晉)。
父為葉赫部首領,姐為大清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側妃葉赫那拉.綽奇的先祖其實是蒙古人,姓土默特氏,在滅掉納喇部后以地為姓氏,便以為姓氏,改為納喇氏;后來因為遷到了葉赫河沿岸,而號葉赫那拉氏。
綽奇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星根達爾漢,若是以星根達爾漢為先祖,第一世的話,到了第六世,葉赫那拉氏部族的嫡系大宗(也可以稱之為國主系葉赫那拉氏),便傳到了楊吉砮與清佳砮兄弟二人手里。
綽奇的父親楊吉砮,修筑東城,為葉赫部東城首領,稱東城貝勒;綽奇的伯父清佳砮,在距離東城百余里的地方修筑西城,為葉赫部西城首領,稱西城貝勒。
至于綽奇的姑姑溫姐,則是嫁給了哈達部首領、左都督王臺,并為王臺生下一個兒子孟格布祿。
綽奇應當是楊吉砮最年幼的女兒,她至少還有四個姐姐:
一個姐姐嫁給了烏拉部貝勒常柱
一個姐姐嫁到了輝發部
一個姐姐嫁給了哈達部貴族薩爾古里
還有一個姐姐-孟古姐姐,則是嫁到了后金,而且還是其父楊吉砮慧眼識珠,在孟古姐姐尚且年幼時便為其定下的一門親事。
在太祖皇帝起兵沒多久、二十幾歲的時候,曾經在葉赫部見到了葉赫部東城貝勒楊吉砮。努爾哈赤雖然是建州女真酋長塔克世的兒子,但畢竟此時剛剛起兵,而且還經常遭到族人的追殺。而葉赫部此時的勢力還十分強大,但即便是如此楊吉砮還是慧眼識珠,見到努爾哈赤后便認為努爾哈赤絕非常人,日后必定能成就大業。
所以便主動提出,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努爾哈赤,不過不是已經到婚齡的大女兒,而是尚且年幼的小女兒孟古姐姐。努爾哈赤很是不解,而且剛剛起兵的努爾哈赤確實也急需葉赫部的支持,若是能跟葉赫部聯姻的話,對于努爾哈赤來說是事半功倍,所以便想要能直接迎娶楊吉砮的大女兒
但楊吉砮說:
并非我不舍得大女兒,恐怕我的大女兒并不會合你的心意;我的小女兒端莊聰慧,才能配得上你
聽到準岳父如此說,努爾哈赤自然會欣然接受,向葉赫部下聘與孟古姐姐定下婚約。
只可惜,1583年楊吉砮與兄長清佳砮便被明總兵李成梁所殺,并未親眼看到女兒孟古姐姐出嫁。不過這門婚事葉赫部并沒有忘記,1588年九月孟古姐姐14歲的時候由兄長納林布祿護送,嫁到了建州女真,為努爾哈赤的第三位大妃。
有的說法是,孟古姐姐先嫁給努爾哈赤為側妃(也就是福晉,平妻),待努爾哈赤休棄繼妃富察袞代后孟古姐姐才被扶正為第三位大妃。
但不管是哪種說法,孟古姐姐都是努爾哈赤的第三位大妃。
孟古姐姐也確實沒有讓努爾哈赤失望,相貌嫵媚、舉止端莊、氣度寬宏,努爾哈赤也是十分寵愛孟古姐姐;1592年,在孟古姐姐嫁給努爾哈赤的第四年生下了一位皇子——皇八子皇太極;也就是后金的第二位大汗。
有夫君的寵愛、還生了一個兒子,孟古姐姐的婚后生活應當是十分幸福的;但是努爾哈赤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在統一整個建州女真后,其目標便是海西女真四部與野人女真。
而海西女真四部之一便是葉赫部,而葉赫部此時的首領是孟古姐姐的兄長納林布祿。
納林布祿并沒有將努爾哈赤放在眼里,如此一來葉赫與建州女真之間的關系并不好。
孟古姐姐既擔心夫君,又擔心自己的娘家,整日憂思過度,年僅29歲便去世了。
而孟古姐姐去世之前其實想要見一見自己的母親,但是被自己的兄長納林布祿拒絕,最終孟古姐姐只能在遺憾中病逝了。其實納林布祿如此做并非是痛恨自己的妹妹,而是痛恨建州女真:
1593年,也就是孟古姐姐生下皇太極的次年,納林布祿忌憚逐步崛起的努爾哈赤,便聯合了科爾沁蒙古、哈達部、輝發部等一共九個部落,想要一舉除掉妹夫。
沒成想,努爾哈赤居然以少勝多,在此戰中大獲全勝。
反而是九部聯盟慘敗而歸,葉赫部西城貝勒卜寨死在了這場戰爭中,而且其尸首也只帶回了葉赫一半,另一半則是留在了建州女真。自此,建州女真與葉赫部之間便勢同水火。
孟古姐姐在遺憾中病逝,對于努爾哈赤的打擊還是比較大的,他不僅讓四位婢女殉葬,還祭祀了一百多頭牛羊,而且將孟古姐姐的棺槨埋葬在自己所居住的院子中三年的時間。
在皇太極繼位后,將自己的生母孟古姐姐與父汗努爾哈赤同葬福陵地宮,并且在稱帝后將生母追謚為孝慈武皇后(康熙一朝時改為孝慈高皇后)。就這樣孟古姐姐,成為大清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而且還是開國皇帝的生母,其地位是可想而知的。至于努爾哈赤的另外三位大妃,皇太極都沒有追封。
02
在孟古姐姐去世9年后,孟古姐姐的親妹妹綽奇為太祖生下了一位公主,序齒為第八女,稱和碩公主聰古倫。而綽奇便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至于綽奇是何時嫁給太祖皇帝的并沒有詳細的記載,大概可以推測,應當是在孟古姐姐去世(1603年)后,到1612年之前的這個時間段。
而且綽奇嫁給努爾哈赤便為側妃(也就是福晉,平妻),在后金宮廷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皇太極繼任后金大汗之位上,綽奇在后金的地位自然是更高,畢竟皇太極的生母孟古姐姐早已去世,而綽奇作為皇太極的親姨母自然會得到皇太極格外的尊重,皇太極稱綽奇福晉為“綽奇德和母”,也就是綽奇姨娘的意思。
1626年到1636年,這十年的時間,皇太極是后金的第二位大汗;
1636年四月,皇太極正式登基稱帝,將國號后金改為“大清”;就這樣皇太極成為大清的開國皇帝,名副其實的第一位大清皇帝;但皇太極畢竟是站在其父汗努爾哈赤的肩膀上,才得以登基稱帝,自然理應將其父汗努爾哈赤尊為清太祖。
不管是在汗位上,還是皇位上,皇太極在位18年之久;
而綽奇福晉,不僅其夫君為后金大汗,其親侄兒也為后金大汗,而且還是大清的開國皇帝;皇太極又對姨母異常的尊重,可想而知在皇太極在位期間,綽奇福晉頤養天年的日子有多愜意。
而且綽奇比較長壽,崇德八年時仍舊健在。
崇德八年七月,綽奇同皇太極的另一位姨母輝發福晉,一起被請到了皇后所在的清寧宮參加宴會,而且皇太極還給了兩位姨母不少賞賜。
次月皇太極便病逝了,皇太極病逝后其子福臨登基,而綽奇福晉也失去了記載。
哪年去世的并不確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其去世后葬在了盛京福陵的壽康妃園寢。
福陵的妃園寢之所以被稱之為壽康妃園寢,是因為園寢中葬入了壽康妃。而壽康妃是孝莊文皇后的叔祖、冰圖郡王孔果爾所生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活到了康熙朝,被康熙尊為壽康太妃。
壽康妃去世后,其棺槨便被運回了盛京安葬。
因為壽康妃是妃園寢中,唯一一位被尊為太妃的,其園寢稱之為壽康妃園寢也在情理之中。
而太宗皇帝皇太極的姨母綽奇福晉,便成為壽康妃園寢中的一位。
03女兒封和碩公主
作為太祖皇帝五位側妃之一,綽奇福晉其實還是比較幸運的,最起碼生下了一位公主,畢竟太祖五位側妃僅有兩位生下了皇子或者公主,另外一位是伊爾根覺羅.賴,為太祖生一子一女;至于另外三位側妃皆無所出。
在女兒尚且年幼時,綽奇福晉最起碼還能享受為人母的樂趣。
但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大清的公主或者格格,婚嫁皆需要得到朝廷同意才可以。換句話說,都要為了朝政的需要聯姻,要么遠嫁蒙古各部,要么嫁給功勛卓著的臣子之家。
努爾哈赤作為太祖皇帝,后金的第一位大汗,他的女兒們自然也是如此。
而綽奇福晉所生的第八女和碩公主聰古倫,則是在天命十年(1625年)的時候,嫁給了蒙古喀爾喀部臺吉博爾濟吉特.固爾布錫。
至于聰古倫和碩公主的封號,其實是在皇太極在位期間冊封的。
在大清建立之前,不管是皇太極還是努爾哈赤都只是后金的大汗,他們所生的女兒自然不能稱公主,只能稱呼格格。比如努爾哈赤的嫡長女固倫端莊公主,原本只是稱東果格格,下嫁前往歸順太祖皇帝的董鄂部首領何和禮;皇太極稱帝后,效仿明制,將嫡長姐東果格格冊封為固倫公主。東果格格,是大清第一位被冊封的固倫公主。
除了東果格格外,努爾哈赤大妃所生的女兒便還有莽古濟公主,莽古濟公主雖然待遇等同固倫公主,但是并未正式冊封,后被革公主封號,踢出宗籍,并被皇太極凌遲處死。
至于努爾哈赤其他的公主,便只有皇次女沾河公主與聰古倫,是側妃所生,封和碩公主也是理所應當的;另外一位便是庶妃嘉穆瑚覺羅氏所生的穆庫什公主,被封為和碩公主,但后被太宗皇帝革除了公主封號。
而其他庶妃所生的公主,要么沒有封號,要么只是被封為縣君而已。
在如此背景下,聰古倫被太宗皇帝冊封為和碩公主,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固爾布錫究竟是何出身,值得太祖皇帝嫁女呢?
固爾布錫是元朝后裔,同喀爾喀五部之一巴約特部首領恩格德爾一起在西喇木倫河流域游牧。巴約特部是喀爾喀五部中最早同建州女真(后金)交好的部落,太祖皇帝在1606年時將養女、弟弟舒爾哈齊的女兒巴約特格格,嫁給了恩格德爾;而恩格德爾則是在天命九年(1624年),正式率部歸附后金。
而固爾布錫,則比恩格德爾早歸附后金三年的時間,天命六年十一月固爾布錫帶領六百戶,帶著部落的牛羊等前來歸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十分重視固爾布錫,不僅給了固爾布錫很多的賞賜,而且還將自己的女兒聰古倫嫁給了固爾布錫,就這樣固爾布錫成了太祖皇帝的八女婿。
作為太祖的額駙之一,固爾布錫不僅領滿洲、蒙古牛錄各一,而且還被太祖授予一等總兵官的世職,屬于滿洲鑲黃旗。
不過固爾布錫一等總兵官的世職并沒有保住,天聰五年固爾布錫在跟隨太宗皇帝一起圍攻大凌河的時候,因作戰不力而被奪世職。
后固爾布錫被授予兵部承政一職,崇德三年時改為兵部右參政;
崇德六年到崇德七年,跟隨清軍一起圍困錦州城。
順治三年,聰古倫公主病逝,終年35歲;
而額駙固爾布錫則因立下戰功,而被晉為一等子爵位;
順治十八年病逝,被朝廷贈與謚號“敏壯”。
到了康熙年間的時候,其世職爵位被降為二等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