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陳夕 編輯|馬青竹
2024年的汽車市場,有太多的意料之外。
誰能想到,在中國豪華車市場叱咤風云(參數丨圖片)多少年的德系巨頭,會在今年集體遭遇滑鐵盧。
前三季度,奔馳、寶馬、奧迪在華銷量分別下滑10.2%、13.1%和8.5%。
下跌的除了銷量,還有售價。11月品牌終端成交均價顯示,奔馳、寶馬、奧迪均價分別為32.1萬、31.7萬和26.7萬,不敵鴻蒙智行37.9萬的均價。
實際上過去8個月,中國車市成交均價TOP1,一直被鴻蒙智行獨占。中國市場50萬元以上車型銷冠,也已連續8個月被鴻蒙智行旗下的問界M9奪走。
30萬級新能源市場,轎跑SUV智界R7持續熱銷;享界S9連續蟬聯40萬以上純電轎車銷量TOP1;百萬級以上市場,尊界S800預售48小時,訂單數超勞斯萊斯全年在華銷量。
高端車市場變天,在經銷商層面也引發了連鎖反應。曾是北京最大奧迪經銷商的華陽奧通,已轉做新勢力品牌生意,絕大多數展廳改為問界專賣店。
國內經銷商百強之首、主要經營傳統豪華品牌的中升集團,前不久牽手問界,40家現有豪華品牌門店改建為問界門店。原因也很簡單,一來節省成本,二來可以快速落地運營,春節前搶一批進店高峰。
當網友那句“再不努力,只能買BBA”從笑談變得不好笑,國內高端車市場的游戲規則,已悄然改變,而這一次,規則制定者輪到了中國品牌?
豪華的定義變了
今年以來,不少跨國巨頭尤其是豪華車品牌,紛紛調整了電動化戰略,由攻轉守,給出的理由也驚人的一致——豪華車用戶對電動化需求不及預期。
放在全球市場,這一觀點或許能成立,但在國內市場,新勢力品牌量價齊飛的現狀,顯然讓“用戶沒需求”的說法站不住腳。
杰蘭路公布的《2024年1-9月乘用車市場價格段分析》顯示,前三季度20-30萬區間新能源滲透率率先突破50%,30-50萬價格區間新能源滲透率為45%,50-70萬價格區間的新能源滲透率提升最為顯著,新能源滲透率為36.5%,接近去年的三倍,主要源自問界M9的貢獻。
中國用戶并非對高端智能電動車沒有需求,只是傳統豪華品牌提供的產品,滿足不了實際需求。
燃油車時代,傳統巨頭定義的豪華,主要體現在品牌力、內飾外觀、發動機等性能和底盤調教等,而智電時代,以鴻蒙智行“四界”為代表的中國高端品牌,在電動化轉換時追平甚至超越動力和底盤技術,然后在智駕和智艙領域,真正領先,打造出智能豪華的標桿作品。
豪華不再只和百年的品牌歷史劃等號,用戶更在乎極致的豪華體驗,鴻蒙智行等主打的科技豪華,成為新豪華的主要內涵。
而要以科技豪華闖出一片天地,最核心的一點,是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否則繁榮的銷量,敵不過別人的一招釜底抽薪。
這并非危言聳聽,12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新一輪對華出口限制措施,針對的就是半導體產品。中汽協等行業協會集體發聲,呼吁國內企業審慎選擇采購美國芯片。
汽車供應鏈全球化自然是大勢所趨,但是逆全球化的風向也愈演愈烈,相比祈禱供應鏈的穩定,做到全棧自研才能確保萬無一失,這正是鴻蒙智行的優勢所在。
鴻蒙智行背后的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ICT解決方案供應商,早在10年前就開始對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技術進行持續投入,堅持芯片、軟件、硬件、生態自研,實現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車控、智能網聯“五大智能科技”自主可控,將核心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筑起了堅不可摧的技術護城河。
技術的領先,是構成“四界”極致體驗的基石,當其他品牌的智能化功能,還停留在“能用”的初級階段,鴻蒙智行早已進化到“好用”和“愛用”的next level。
以智駕為例,截至11月30日,鴻蒙智行智駕里程突破10億公里,城區智駕里程占比32.4%;智能泊車輔助使用7003萬次,平均一天解決19萬個泊車難題;累計避免可能的碰撞1126600次。
科技豪華的另一層顛覆,來自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常用常新,通過持續且頻繁的OTA升級,鴻蒙智行的車型能不斷根據用戶反饋和技術迭代,引入新的功能和優化點。目前,鴻蒙智行全系車型已經完成了HUAWEI ADS 3.0和HarmonyOS 4鴻蒙座艙的OTA升級。
360度賦能合作伙伴
在華為與車企的三種合作模式中,鴻蒙智行是真正的“完全體”,華為參與度最高,除了提供智能化技術全家桶,還在生產管理、全流程品控、市場營銷、終端銷售、甚至用戶和生態運營深度賦能。
因此,問界、智界、享界和尊界這“四界”,才稱得上獨得華為真傳。
別小看了合作模式差異的影響,搭載華為的智艙或智駕解決方案,固然能夠大幅提升產品力,不過華為的優勢,從來都不止是技術領先。
李想說,新勢力里理想汽車最強的競爭對手是鴻蒙智行,對華為是“80%學習、20%尊敬、0%抱怨?!焙网櫭芍切泻献鞔蛟熘墙绾螅嫒鹨S說自己干汽車40年,“從未見過華為如此高的要求”。
從十多年前涉足To C業務開始,華為在旗艦產品的定義、研發、制造、測試全流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且形成了體系化能力。
因此,鴻蒙智行了解中國高端用戶的痛點,對于高端產品有著出色的定義能力,套用那句網梗,鴻蒙智行的車,戳到了高端用戶的“心趴”。
智能化領先是“四界”共性,同時它們又各自擁有鮮明的市場定位和產品特色,品牌區隔清晰,相輔相成,不會內耗。
從20萬到100萬+,從主流家庭用車到運動個性車型,從高端行政座駕到超豪華頂奢旗艦,鴻蒙智行“四界”站位清晰,分工明確。
鴻蒙智行還能夠為“四界”帶來先進的生產體系和管理能力提升。華為在消費品領域積累了數十年的質量品控經驗,擁有業界最為嚴苛的質量品控體系。
在汽車之家發布的新車質量報告中,問界連續兩年獲得新能源汽車品牌質量第一。好品質造就好口碑,杰蘭路發布的《2024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品牌健康度研究》顯示,智界和問界兩大品牌NPS(凈推薦值)均在83%以上,位列前兩名。
同樣不容忽視的,還有華為強大的品牌號召力,賦予鴻蒙智行“四界”的天然流量。不久前央視新聞直播中,“四界”老總首度合體,三個半小時的直播總觀看人數接近2億,網友笑稱“鴻蒙老男孩”的熱度不輸小鮮肉。
在當下的汽車市場,有如此號召力的品牌,華為和小米之外,恐怕找不出第三個。
秩序重構的關鍵期
挑戰傳統巨頭在高端市場的統治地位,是多少代中國品牌的夙愿。燃油車時代,中國品牌很難憑借一己之力打破上百年的技術壁壘。
汽車行業的智電轉型,為苦苦求索的中國品牌撕開了一道口子。新能源車滲透率跨過50%的鴻溝,是中國品牌的天時地利,國力提升帶來的民族自豪感,則是中國品牌向上沖高的人和。
而且真正能夠打破傳統品牌技術壁壘的關鍵,在于“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華汽基金會理事長付于武曾在今年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有過一段精彩的分析。
“ICT高科技企業能夠極大地賦能汽車產業,我們擁抱華為,因為華為具備的創新品格、創新能力,是我們不具備的。正因為有華為這樣的高科技公司,才使我們汽車產業有了今天的底氣?!?/p>
中國品牌沖擊高端的底氣,來自技術自研和創新驅動。高端車市場秩序重構的機遇擺在眼前,能有實力把握住機會的,唯有鴻蒙智行這樣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和體系化能力的品牌。
鴻蒙智行用一年時間實現了“四界完全體”的集結,以及對高端車市場的初步覆蓋。隨著“四界”產品矩陣的不斷擴容,鴻蒙智行勢必會釋放出多大的潛力?拭目以待。
2025年大幕將啟,高端車市場的格局重塑仍是進行時,而中國品牌,已經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
—THE END—
出行百人會 | AutocarMax
追蹤汽?出行產業鏈進化,關注新產品、新科技、商業邏輯與商業人物,影響圈層中有影響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