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下午,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信用論壇在廣州圓滿落下帷幕。此次論壇由廣東省信用協會聯合港澳有關機構共同舉辦,廣東省有關政府部門、地級市發展改革局、大灣區金融機構、信用服務機構、工商企業界代表,以及省外信用領域的專家學者等共計250余人齊聚羊城,共襄盛舉。
論壇圍繞“十五五”期間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數字化轉型與信用創新、灣區信用品牌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共同探索信用引領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信用協會會長吳列進代表主辦方發表致辭。他強調,信用建設不僅是區域協同發展的基石,更是連接粵港澳三地、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的橋梁,協會將繼續深化與港澳兩地的合作與交流,為區域信用體系的發展貢獻力量。
在“灣區對話”交流環節,來自不同領域的信用專家聚焦“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大灣區信用服務創新與實踐”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專家們一致認為,數字化轉型為企業信用風險防控及商業決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企業能夠更精準地評估信用風險,優化決策流程,提升市場競爭力。然而,專家們也指出了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強調在享受技術紅利的同時,必須建立健全的數據保護機制,確保個人信息和企業數據的安全,維護良好的數字生態環境。
論壇期間,江門市發展改革局總經濟師、四級調研員黎遠征就“灣區標準”《企業評級業務規范》進行了宣貫。
據介紹,為推動解決由于信用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企業跨境融資受阻受限的難題,2022年以來江門市開展跨境信用互認工作,成效頗豐:入選首批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研究成果榮獲2022年度中國信用建設優秀論文一等獎、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優秀研究成果獎三等獎,還成功助力3家江門企業通過跨境信用評級互認獲得3.8億元人民幣綜合授信。她表示,未來,江門市還將進一步拓展“灣區標準”的應用范圍,爭取打造更多跨境信用貸款的成功案例,并在跨境貿易、投資等領域進一步謀劃一批“小切口,大縱深”的創新事項。
廣東省信用協會現場公布了首批會員信用評價結果及授牌,并聯合上海市信用服務行業協會共同揭牌“花城信用會客廳”,致力打造成為促進信用交流、深化信用合作、推動信用創新的重要窗口。
粵港澳大灣區信用論壇遵循“政府引導、社會共建”的基本原則,旨在促進大灣區信用服務業在技術、標準、人才等領域的深入交流與合作,致力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放眼全球的信用經驗交流和智庫成果發布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