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都是光明偉岸,積極向上,充滿自信,渾身散發著陽光的力量,似乎黑暗和他絕緣,毫無疑問,這是事實。但在毛主席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中,也有那么一小段時期例外,那就是張國燾奪權,讓毛主席心力交瘁。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川西會合的時候,毛主席給足了張國燾的面子。彼時,中央召開會議,張國燾騎著一匹白色的高頭大馬,身后衛兵一大群,在十余騎警衛的簇擁下飛馳兩河口赴會,而毛主席率領著全體政治局委員走了十里路,在蒙蒙細雨中恭候張國燾的到來。
此后,張國燾心態膨脹了,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致電真正的黨中央:“你們應以黨北方局、陜甘政府和北路軍,不得再冒用黨中央名義”,“你們應將北方局、北路軍的政權組織狀況報告前來,以便批準。”儼然一副居高臨下的中央領導人姿態。
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竭盡所能,但能夠想到的解決辦法不多,外有強敵在側,內有本來是同志的革命戰友幾乎要和他刀兵相加,毛主席十分焦慮,提及這段歷史時,稱之為他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 。
但后面,張國燾放棄了“另立中央”,并聽從中央命令北上,在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長征結束之后,張國燾被解除了兵權,還寫了一封《我的錯誤》的檢討書。
看似張國燾真的醒悟了,其實并不然,這一切的背后,都是實力在使然。
張國燾在最初的時候,也是對黨中央畢恭畢敬,最開始他的態度是放棄川陜根據地,親率紅四方面軍主力主動迎接中央紅軍。之所以后面變心,主要是因為他手里有8萬人,而中央紅軍經過重重艱難到達陜北,從鼎盛時期的10萬人(從江西出發時計算八萬六)銳減到7000人,兵力遠遠不如張國燾,因此,張國燾態度從“主動迎接”變成“主動索權”。
雖然此后張國燾南下碰壁,但仍有4萬多人,兵力是中央紅軍的6倍,他還是十分囂張,對中央只肯稱呼為“陜北同志”。此刻,有兩個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們“雪中送炭”,給了中央壓住張國燾的底氣。因為一切的說話都是徒勞的,實力才是最好的底氣。
一個是賀老總,他組建了紅二方面軍,人數有15000多人,這是一支比肩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級別的的戰略方面軍,很有話語權。可以說,紅二、紅四方面軍地位平等了,作為紅二方面軍最高領導的賀龍,在軍事能力與影響力上并不弱于張國燾,他不聽從其指揮,而是堅決支持中央紅軍,還讓張國燾不利于團結的話少說,否則就要打他黑槍!
另外一個就是徐海東,他本部紅二十五軍團有7000多人馬,嚴格來說,這是紅四方面軍的,但徐海東毫不猶豫忠誠于黨,他寫信給毛主席表明態度:紅十五軍團堅決服從黨中央的領導(此時紅二十五軍已與陜北紅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他將自己的部隊編入了中央紅軍,加上地方部隊以及在根據地擴編,讓紅一方面軍拓展到3萬人左右。
可以說,在賀老總以及徐海東的加持下,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總兵力人數倍增,加起來已經超過4萬人,一直到在會寧會師的時候,支持中央的實力已經超過紅四方面軍,形勢由不得張國燾不醒悟,再加上紅四方面的絕大部分戰士已經知道了他的陰謀,張國燾已經沒有資本折騰了,只能遵從真正的黨中央所作的一切指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