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食物的形狀、結構、化學成分、營養價值、理化性質進行合理選料,使食物從色、香、味、形,到營養、質量等達到科學平衡,使每一套食譜和各個菜肴間的營養成分搭配,滿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與合理營養,這種配餐方法稱為科學營養配餐。
要做到平衡膳食,需達到以下七個方面的搭配指標。
Part1
主食與副食的平衡搭配
主食即五谷雜糧,即稻(各種大米)、黍(大黃米、小黃米)、稷(小米,又稱粟)、麥(大麥、小麥、燕麥)、豆(紅豆、綠豆、蕓豆等);副食即畜肉類、禽肉類、魚貝類、蛋類、奶類和各種蔬菜菌藻類。在日常生活中,主食和副食二者缺一不可。
Part2
葷與素的平衡搭配
葷是指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的動物性食物,素是指各種蔬菜、瓜果。二者要科學搭配。
在葷的方面,“四條腿的(豬牛羊)不如兩條腿的(雞鴨鵝),兩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魚)”。尤其是海魚,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有好處。
在素的方面,要保證每天都有新鮮的、綠色的葉菜(油菜、小白菜、菠菜),同時搭配些根類(土豆、藕、胡蘿卜)、莖類(芹菜)、花類(菜花、西蘭花)、茄果類(西紅柿、茄子、柿子椒)的蔬菜。每天吃1~2種水果(蘋果、西瓜或橘子、香蕉)。
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都要靠膳食來供應,只有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全面、平衡膳食,才有利于健康長壽。
Part3
雜與精的平衡搭配
人體對營養素的需求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組合,全面需要。所以應盡量吃得雜些、糙些,每天最好能吃到25~30種食物,使食物互補,營養更齊全。世界上除母乳外,沒有一種食物包含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也沒有一種營養素具備所有食物的功能。所以食物的品種越多越好,食物的種類和屬性離的越遠越好。如雞、魚、豬肉搭配就比雞、鴨、魚或雞、牛、豬要好,因為雞、鴨、鵝同屬禽類,豬、牛、羊同屬畜類。同類食物所含的營養素是很近似的。
另外,稻谷、麥子中所含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大部分都存在于種子的皮層及胚芽內。加工程度愈高,富含B族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的外層谷皮、麥皮都被打磨掉了,損失的營養素愈多,其營養價值就愈低。而粗雜糧中保存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礦物質和許多的膳食纖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