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團·豬媽媽
“快40的人了,我第一次在地鐵上哭得像個傻子......”
一位媽媽說,也沒多大點事兒,但她從孩子學校回家的地鐵上淚流不止。
“沒帶紙,又披頭散發,鼻涕眼淚糊一臉,還好有條大圍巾......太丟人了,我都不知自己怎么下車,怎么走回去的。”
原來,周日,她大包小包把念初中的兒子送去學校,因為擔心,進校門前就多叮囑了幾句,結果孩子就吼她,“啰嗦”“閉嘴”“不會說別說”。
她憋著火,回來路上越想越難過。
前一天,大冷天的,她陪孩子來回三個地方上完課,剛回家,孩子就問她:“媽,你買鹵鴨了沒有?”
她才想起,之前答應孩子周末去菜市場買他最愛吃的鹵鴨,但完全忘了。
她解釋:“媽媽今天吹了冷風,頭痛得很,這會兒不想下樓了,下周再給你買吧。”
結果孩子不依,開始各種甩臉色。一說就是:“你答應我的,你為什么總做不到!”
晚上老公回家,也不是站在她角度,不理解她有多辛苦,為什么總一點小事都力不從心,而是輕飄飄一句:“答應了的是該記住。”
今天出門,她提醒孩子,“你們群里說,到了就要聽寫噢,路上可以把單詞過一下。”孩子又是滿不在乎,一路上都戴著耳機聽歌......
她焦慮,不想再因孩子學習,總被老師@;也擔心,英語再落下,后面怎么跟得上;但想想上次和孩子爆發爭吵,孩子直接撂挑子說“不讀了”......又只能住口。
在門口,也只是簡單關心了幾句,“鼻炎藥記得用”“精聽要堅持”,就被怒斥“嘮叨”。
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或者做成了什么?為什么自己這么努力,還把孩子養成了這樣?
回想這些年,自己因為要忙前忙后照顧家,經常只能“躲避加班”,職場沒能晉升不說,還被降了薪;
你說把精力放在孩子、家庭上了吧,到頭來孩子成績就那樣,丈夫、兒子還越來越不尊重、關心她;
自己吧,還因為長期過勞,斷崖式衰老,發胖,掉發,心臟也開始不舒服,經常性偏頭痛。
無效持家,無效養娃,無效奮斗......
一時間,既看不見成果,又找不到意義,好像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情感都錯付了。
被轟炸的是媽媽
但媽媽從來不當逃兵
朋友圈一好友,一向正能量,有天卻突然發了句:
“你看我張牙舞爪像只母老虎,但其實那是我求救的樣子......”
我私信她才知道,那天是她生日,家人朋友聚在一起給她慶祝,原本挺開心。但客人走后,她一個人收拾到晚上10點。
當她揉著酸唧唧的胳膊,推開臥室,正準備好好躺一下時,發現8歲女兒還在看動畫,書包、作業、試卷散落一地,而爸爸,在旁邊若無其事地刷手機。
因為太疲憊,她不想“節外生枝”,接受了丈夫“沒注意時間”的解釋,讓女兒抓緊去洗漱。
結果刷牙時,女兒不但只糊弄了幾下,還在她提醒后故意亂吐。
她看著臟衣籃邊,丈夫總掉落在外的臭襪子,女兒踩得臟兮兮的地板,想著自己明天早會匯報的PPT還沒做......終于情緒爆發了。
相信很多中年媽媽,都曾有這樣的經歷:
自己每天干100件事,無數次累垮、崩潰,但一抬頭——
自己苦苦經營的婚姻,好像遠沒有期待得那般美好;
兢兢業業養出來的娃,也遠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優秀;
就連總能讓自己有點成就感的事業,也因為成為了媽媽,變得困難重重。
永遠都在認真、拼命地投入,卻永遠都不能如愿獲得,哪怕愿望只那么小。
是自己真的很沒用么?
朋友說,她吼完女兒,看著她掛著淚睡去,挺自責的。自己也經常看育兒書、各種育兒文章,但發現好多都做不到。
我安慰她,“這很正常的。養育孩子需要的是一個村莊,而現在卻什么都要媽媽扛。你一個人都快活成一支軍隊了,很棒了,知道嗎?”
她發了一個沖鋒的表情,丟下一句:“嗯,是,我很棒!我要趕緊去把PPT弄了,明早還要早起送姑娘呢!”
我知道第二天的她,又會是那個滿血復活的她。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因為一件小事就情緒崩潰的媽媽。你可能會想:“至于嗎?”“太脆弱/太情緒化了吧。”
但你沒看到,她是怎么擦干眼淚,撫平委屈,又繼續戰斗的。
話說回來,媽媽面對的,真的是一件小事嗎?不,那是一件接一件,是成百上千件!
這個社會,給媽媽們下了很多任務:工作、哺育、照護、輔導、規劃、培養;
又給了媽媽們很多期許:情緒穩定、高能量、高認知;
還給了媽媽們很多標簽:辣媽型、成長型、學習型、教練型、松弛型......
媽媽們也努力地想把自己往這些框架上靠,但她畢竟只是一個人啊!
負擔太重,方法太難,成長傷痛,認知鴻溝......都可能導致個人層面、家庭層面執行困難。
我給朋友的話不是安慰,而是事實。
生活就像一挺灌滿彈藥的大炮,迎戰的本該是一支軍隊,但炮口卻總對著媽媽。
面對連續不斷地轟炸,媽媽們傷痕累累,疲憊不堪,但卻從來不當逃兵——
這真的已經很棒了!
“無效”只是一種感覺
60分才是剛剛好
前幾天,陪兒子上籃球課。一位大姐問我兒子期中考了多少分。
她說,她兒子才剛剛90分,惱火得很。
我一聽,90分,這不正說明孩子掌握了90%的學習內容嗎?
雖然不拔尖,但肯定也付出了努力,應該多鼓勵,怎么還嫌棄上了呢?
結果大姐說:“嗐,你開玩笑,100分都好多個,才90分,都墊底了,不著急不可能。”
如今,無論是網上,還是生活中,都充斥著各種學霸孩子、精英媽媽。他們有的是本身就厲害,有的是提前學、拼命卷。
相較之下,一個普通進度的孩子,一個不雞的正常媽媽,就會顯得落后、格格不入。
但大家可能忘了:
孩子曾經是那個什么都不懂,知識量為0的孩子呀,現在他得的每一分,不都是他努力的結果嗎?
媽媽也只是那個從0(甚至是從負)開始學起的媽媽,對于這個新身份,我們也曾什么都不知道。
其實不管是成績還是品格,還是其它任何方面,我們如果只盯著自己和孩子沒達到的部分,就會看不到進步,感覺不到希望。
但“無效”只是你的一個感覺,你還可以有另一個視角:
無論怎樣,你們已經一起走過很長一段路了,不是嗎?這本身就有意義。
只要保護好自己和孩子身上那點“努力”的小火苗,不去澆滅它,它才會有機會越燃越旺。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60分媽媽”理論。
意思是,媽媽不能是差勁的匱乏型的媽媽,但也不必是完美的100分的媽媽,做到60分就剛剛好。
很多媽媽在引用這個理論時,總忍不住給自己加碼——
你會看到很多媽媽給自己定的目標是“80分媽媽”“85分媽媽”,因為在她們看來:
60分是不是太低了?自己還有余力,是不是可以追求更好?
(是的,媽媽們總對自己這么高要求。)
但這個“60分”是有深意的。
心理學者曾奇峰在翻譯這個理論時說,他想了很多詞,“足夠好媽媽”“剛剛好媽媽”,但最后都沒有使用。
因為他覺得這些翻譯,都沒能傳遞出“不要太好”的含義。
為什么“不要太好”呢?
從研究來看,一個人越追求完美,反而是人格越脆弱的表現。一個媽媽如果不能承受自己的不完美,就很難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她們會很難放心家人、老公和孩子的關系,也很難做真實的自己,會經常處于害怕犯錯、害怕批評、害怕落后的緊張焦慮情緒中。
相反,一個60分的、有瑕疵的媽媽,她們是不需要用孩子的完美、優秀,來抵消自己不完美導致的羞恥感。
她們更容易接納犯錯的孩子,也更容易做鮮活的自己。
所以,你注意沒有,這缺的40分,很妙!
它給足了松弛的母子關系間的空隙,讓孩子的世界更寬闊,更多人可以進入;
又成為了孩子自我發展、自我教育,以及科學、藝術等創造力發展的源泉。
我們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做得不好,其實是我們以為培養好一個孩子,成為一個好媽媽需要很多很多。
但不追求完美,才是孩子的最佳起飛平臺。
60分媽媽,60分的成長環境,已經剛剛好!
越過越好的生活:
盡我所能,敬我所不能
說到這里,很多媽媽可能會想,這樣說,我心里確實好受多了,但生活的瑣碎、矛盾卻是實實在在的,有沒有什么方法,能讓體驗也真真切切變好一點呢?
分享幾個30+歲后,幫我越過越好的思維/行為方式:
1、莫向外求
最近看《再見愛人》,我發現麥琳最大的痛苦是,她想要的總得不到。
因為她一直在向別人索取。
要李行亮愛她,欣賞她;要別人理解她、關心她;要貴的包,但不是自己買,是等別人送。
你會發現,這好難——“別人”永遠是最難改變的。
讓我們生活陷入死循環的,不是命不好,是向外求。
當你總是對別人抱有很多期待時,就是把讓自己快樂、變好的權利都讓渡了出去。
只有你放棄這些期待,你才能收回這些權利。
更多地內觀自己,提升自己,你會發現:
自己原本就是一個寶庫。
越挖掘,越豐沛,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2、墻即是門
無論我們做到多好,都無法避免,生活中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個時候,一定不要忘記自我肯定。
記住,“凡墻皆是門”。
在問題發生、困難出現時,這些所謂的“問題”“困難”,都只是我們賦予它的一個稱謂。
你如何評價它,決定了這條道是開啟,還是關閉。
如果,你認定它無法戰勝、逾越,覺得一切不可改變,那它就真的只能這樣。
但如果我們將它視為一次改變的節點、突破的契機、內省的“鏡子”,那這所謂的“問題”,反而是一個“機會”。
生活中,掌握這種“積極主動”的心態,才能讓日子越來越好。
3、全心投入
我知道,無論說什么,可能都無法改變一個媽媽為家庭付出的結果。
所以,與其辛苦抱怨,不如好好享受。
工作時,全心工作,不因沒有陪伴孩子而懊惱;
陪娃時,全情投入,和孩子一起,把小時候沒學的、沒玩的、沒吃的全補上!
和家人相處,真實做自己,該要求要求,該撒手撒手,做不做,做成什么樣,那是他們的事,我們管不了。
家務嘛,能外包外包,不能外包,就好好享受,全當鍛煉了。
你會發現,當我們三心二意、左顧右盼時,才容易什么都顧不到、做不好;
才會心生怨恨,覺得時間過得好慢,一切都沒意義,這日子可真難熬。
才會被各種外界聲音影響,開始自憐,開始焦慮,看什么都不順眼,覺得前途無望。
當你全身心投入一個身份,去做好一件事時,其實是不會去思考事件的成功或失敗的,也不會去管他人的態度。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你感受到的會是美好,甚至是心流。
孩子也會因為我們的投入,感到滿足,被我們的狀態感染,積極生長!
盡我所能,敬我所不能。
全心投入,不問結果。
你會發現:
生活嘛,一半理解,一半算了。
真沒什么大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