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260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原 洋
要問2024年最火熱的概念是什么,“低空經濟”必定榜上有名。
今年年初以來,從地方政府、企業到資本,各方主體積極布局,搶灘新賽道。一年之內,全國有20多個省份發布了低空經濟行動方案,新增注冊企業7000多家,產業基金規模達千億元。二級市場的熱情也被點燃,A股至少有38家低空經濟概念股漲幅超過30%,更有熱門個股漲幅翻番。
圖源:見水印
01
低空經濟步入發展“快車道”
天空和土地、海洋一樣,都是重要資源,向天空要發展新空間是大勢所趨。事實上前些年,這類在3000米以下空域內的飛行經濟形態已經普遍存在,比如無人機播灑農藥、直升機運輸等。
為什么偏偏在今年,低空經濟迎來爆發式發展?
首次是政策“加碼”。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低空經濟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又被作為“新增長引擎”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兩次重要會議給出的明確定位,令市場嗅到了商機。
2024年12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低空經濟發展司正式亮相。該司的具體職責為擬訂并組織實施低空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有關政策建議,協調有關重大問題等。
其次是產業鏈足夠長。產業綜合帶動能力足夠強,也讓低空經濟具備成為“新增長引擎”的條件。一端牽著先進制造業,一端連著新型消費、智慧城市、文旅觀光等新業態,低空經濟是典型的資金、技術與高端人才密集型產業。從飛機制造、運營服務到完善設施,從“天上”到“地上”,都有龐大的市場需求等待被激發,同時也意味著萬億元級增長空間,一大批就業崗位可能被創造。
02
新產業增長離不開供需兩端
當房地產等支柱產業走向存量階段,新舊動能加速換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顯得尤為迫切。這些年,無論是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還是低空經濟,政策“加碼”的一大初衷,都是從供需兩端發力,撬動新的投資消費,向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要增長。
目前,低空經濟在“郊、貨、隔離”階段已初見成效。 比如,無人機在農業、物流等領域的應用已在郊區取得顯著成果。從覆蓋耕地面積上看,大疆提供的數據是,2024年農業無人機單年內作業量超25億畝次,相當于覆蓋中國38%的耕地面積。
在物流領域,順豐控股旗下的豐鳥科技采用了“干線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航空運輸策略。截至2024年9月底,豐翼開通523條航線,飛行超百萬架次,運輸貨物超520萬件。通過搭建低空物流網,貨物配送時長大幅縮短,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同城平均兩小時送達,跨城約3小時送達。
綜合來看,系統性規劃空巡綜治、低空物流、低空農技、空中覽景、醫療急救、低空出行、機場空防、空域監管、應急救援、低空消防這十大典型場景已經初具規模,這些場景的應用也讓生活更加靈活快捷、生產方式更加高質高效、治理方式更加安全可靠。
此外,不少專業投資者認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飛行汽車,eVTOL)市場潛力極大。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和航空產業鏈上已積累多年,而數據顯示,低空經濟的重要領域空中汽車(eVTOL),其零部件有70%至80%與新能源汽車重合。新能源汽車業一路走來,研制出的高能量密度電池、高可靠電機、電控、自動駕駛技術,以及完備的充電基礎設施等,都可以為低空經濟所用。已經商用的國產大飛機C919,也為eVTOL研發提供了飛機工程設計、安全性等相關技術及人才儲備。
圖源:MS報告
這種多領域技術的深度整合,不僅推動了eVTOL從概念走向商用化,更可能引發一場跨行業的技術革新,比如像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成為技術進步的一個巨大推動力。業內預測,eVTOL量產后的成本可能降至直升機的15%,也就是說售價有望低至50萬-80萬人民幣,或將開啟空中出行的新時代,進一步催生新的消費需求。
03
低空經濟起飛前還需長跑
盡管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通用航空器、通用機場數量較為有限,但是充足的后發優勢,依舊給了我們彎道超車的空間,加快了各地競逐“天空之城”的步伐。
低空經濟方興未艾、前景廣闊,不過產業特性決定了這不是一個能夠快速回籠資金、看到收益的行業。發展前期,航空器研發、材料、生產、認證等各環節都需要投入較高成本,哪怕進入商業化階段,仍需數億元甚至更多資金支持。最新三季報顯示,低空經濟概念上市公司中超過半數未能實現盈利增長,核心環節普遍虧損。這種行業一邊勢頭火熱、一邊增收不易的處境,估計還會持續不短的時間。
圖源:Pixabay
與新能源汽車不同,在低空領域,空中汽車不是建好就能飛,還有多道關卡要闖。首先,拿到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適航證(AC),這是大規模商業化的前提。其次,“道路”也不是現成的,空域開放、航線設置都是漸進的過程,要從低空經濟試驗區開始逐漸擴圍,確保安全。再次,航空起降點仍較為有限,地圖、定位、導航、通信設施也不夠完備。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在空中同樣如此。
種種因素疊加,注定了低空經濟“起飛”前將是一場長跑,參與的各方都得多些耐心。行業呼喚耐心企業,能夠放眼長遠,專注技術創新、產品迭代和場景拓展,讓低空消費更快普及;鼓勵耐心資本,相信行業的長期價值,不因短期利益盲目跟風炒作;需要耐心政府,既科學合理規劃,又遵循市場規律,讓行業在安全、有序中發展。
今年,很多人第一次直觀感受到低空經濟的魅力:從深圳到珠海,原本開車2小時的路程,空中跨海飛行只需要20分鐘。也許幾年之后,這種看似遙遠的出行方式將變得稀松平常,打個“空中的士”上班、點個無人機配送的外賣,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期待低空經濟走入大眾消費的那天,來得更快些。
內容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低空經濟起飛前還需長跑》、TOP創新區研究院
轉載時有刪改
責任編輯:胡珊毓
策劃審核:夏 雨
READ MORE
奶茶業成了“開關店”:今年有近20萬家關門走人
12-30
如今中老年已成為演唱會主力軍了
12-27
人工智能專業:是新“風口”還是新“天坑”?
12-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