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科學城城更集團(全稱:科學城(廣州)城市更新集團有限公司)發行了一筆債務融資工具“24科城更新PPN001”,募集規模10億元,主承銷商是廣發證券。
這筆發債,創下了很多個紀錄,在全國,是同行業、同類品種債券利率新低,發行利率2.57%;在廣東省,是首筆城市更新主體債券。這也是科學城城更集團成立以來發行的第一筆信用債。
黃埔舊改,困擾多年的拆遷經費難題,有了轉折點。
很多人并不知道這筆債券的含金量。
科學城城更集團是一個城投平臺,還是黃埔區城投平臺二級公司,發信用債的難度是極大的。
城投平臺隱性負債問題,一直等著解決,也很難解決。這跟過往土地財政,不少城投平臺參與到大型基建、地產項目有關,特別是那些收入少、基建又猛的地級市,西南某市、東南某區都發生過城投平臺債務爆雷。
我們聽到消息(未經證實),2023年全年,全國各地城投平臺就做了一件事:審查、歸類城投平臺投資建設項目。
也就是,過往城投平臺做的是非盈利性項目,中央允許繼續融資發債,借新還舊。如果做的是盈利性項目,原則上一律不讓發新債還舊債。
自己的孩子,各地政府自己領回去解決。
科學城集團有可能是后一種,2024年差不多結束,10月中下旬發行了年內第一筆債券“24科城01”,后繼2個月時間里,集中發行了7筆債券,總融資規模74億元。
不過,科學城集團到了年尾才能發債融資,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2023年10月,科學城集團董事長洪漢松突然被免去職務,到了今年4月,免職給出的理由是:退休。結果,僅僅過去4個月時間,他被調查了。
作為科學城集團二級公司,科學城城更集團是功能性平臺,似乎處在模糊的邊界地帶。城市更新,是符合“救市”大勢所向的。
但不是所有城市更新項目,都能進行資本化融資。
深圳舊改的難度不在于資金,一個幾乎市場化的產業,背后有眾多城市更新基金、信托計劃,有相對完整的退出機制,難點則是拆遷同意率。
一家央企背景房企高管曾告訴我們說,深圳舊改真正大筆的支出有兩點:給政府補地價和拆遷簽約。舊改各環節都有障礙和不確定性,尤其是規劃和拆遷。
東莞、武漢、江蘇省市基本都是依靠財政補貼、補助資金的方式去推動。這也是目前全國各大城市主要融資方式:銀行貸款、專項債等。
大概翻了下公開信息,科學城城更集團應該是,廣東省第一筆用城投平臺為主體的信用債,去解決城市更新項目資金問題。
這次發債,讓整個黃埔區舊改重燃希望。
恒大、奧園、雅居樂、富力、合景、佳兆業、時代等一眾房企爆雷之后,持有的廣州舊改項目,陸續陷入了停擺狀態,廣州開發區集團、知識城集團、科學城集團紛紛進場接盤。
下沙裕豐圍、筆崗村烏石片、何棠下村、山龍村、燕塘村、楓下村、金坑村銀嶺片區、嶺頭舊改、長平村......科學城接手了時代、寶能、龍湖、金譽、星河、雅居樂等手中項目。
科學城集團,被稱為廣州舊改“最強接盤俠”。
排在后面的是知識城集團,也接盤7個舊改項目。
在科學城集團、知識城集團進場后,整個黃埔區舊改“含國率”由先前的31%上漲到現在的49.9%,國企/央企、民企聯合主導項目占比為26.9%。
但其實,接盤前,科學城集團負債、資金流動性已經亮紅燈,2021年凈負債率[(借貸總額-貨幣現金)/凈資產]為159%,用來償還短債的現金比率僅為0.323。
不斷接盤之后,科學城集團債務、流動性更加不堪了,去年凈負債率為249%、現金短債比為0.154,今年9月末還在惡化,為275.63%、0.092。
這個數據放在民營房企身上,已經爆雷N遍了。
這也是因為舊改前期服務成本、代墊款、往來款占用了大量資金,占到總資產比例超過了10%。
目前,科學城集團手中足足持有30個黃埔舊改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約512公頃,總建面1612萬㎡,其中有15個2024年區重點舊改項目,占比32%。
科學城集團妥妥成為了現在的廣州舊改大戶。
但光有地、沒有錢,科學城集團是很難推動舊改項目的,比如文沖東要拉來中建玖合、嶺頭舊改拉來五礦、崗貝村轉變為做地模式。
科學城集團很難一口吃成胖子,但勝在借錢能力夠強,面對如此難度下,依然能到賬一筆10億元的信用債,而且還是第一期,后續還能融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