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一入冬,各家“羽絨服刺客”紛紛將魔爪伸向了打工人的錢包。
加拿大鵝、始祖鳥、蒙口不忘初心,占據萬元羽絨服神壇高不可攀,波司登、雪中飛不甘落后,動輒上千元的價位也讓打工人欲哭無淚。
就連和羽絨服風馬牛不相及的猿輔導也來湊熱鬧,居然趁亂推出了價格7000+的羽絨服。
去年,大家還在感嘆羽絨服價格越來越貴了,盼望著來年價格能夠稍微降低一些。
結果到了今年,羽絨服的價格卻在漲價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了。
羽絨服,為啥越來越貴了?
羽絨服近年來之所以越賣越貴,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品牌之間的激烈競爭。
據相關數據顯示,90%白鵝絨從今年1月起就一直在漲價,截至11月20日,依然維持在1099.7元/kg左右。
比白鵝絨保暖性略遜一籌的白鴨絨也不遑多讓,截至11月7日,90%白鴨絨價格約為535.62元/kg。
以一件充絨量200克的羽絨服為例,若使用90%白鵝絨,僅羽絨成本就要接近200元到260元,若使用90%白鴨絨價格則在100元以上。
導致羽絨服原材料價格直線上漲的原因,首先與禽類養殖量有關。
近年來豬肉價格持續下跌,鴨肉鵝肉的市場需求大幅減少,導致禽類出欄量下降。
禽類出欄量下降后,作為鴨鵝副產品的羽毛供應量自然也會減少,從而推動羽絨價格上升。
隨著2022年國家出臺羽絨制品新國標,各大廠商對羽絨填充物的各項成本也提高了,因此也帶動了原材料價格上漲。
而對于各大羽絨服品牌而言,禽類養殖量的下降和新國標的出臺已經讓他們疲于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更讓他們焦頭爛額。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現狀下,無論是始祖鳥、加拿大鵝、波司登這樣的大品牌,還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都會選擇進入電商平臺和商場尋求生機。
大品牌進駐平臺和商場后,因為其本身的品牌效應,加價倍率可能在5-10倍左右,小品牌入駐后加價倍率也在3-5倍左右。
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本就讓羽絨服價格飆升,在入駐平臺和商場后,羽絨服還是在翻倍掙錢,似乎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毛利率。
但這只是表象,其實品牌的凈利潤并不高,有時也僅能覆蓋成本而已。
一家合格的羽絨服品牌,首先會在采購和生產過程中投入大量成本。
產品投入市場后想要脫穎而出,品牌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廣告宣傳、參加時裝秀、邀請明星代言等。
除此之外,租金、水電費、員工工資、庫存積壓情況,都會產生很大的成本,羽絨服品牌如果不維持較高的毛利率,也就無法覆蓋掉此前付出的所有成本。
此外,羽絨衣面料價格也在上漲,普通款面料價格約50元左右,若使用特殊功能的高科技面料,每米價格在100元以上,成本則在200元-300元左右。
當打工人嘆息自己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買一件羽絨服的時候,品牌們也很懊惱:
“現在原料貴競爭也大,你們都說羽絨服貴,其實我們也沒掙到錢。”
然而,有一些人卻沒有資格用原料貴和市場競爭激烈來做擋箭牌,因為他們既沒想過購買貨真價實的原料,賺錢還很容易。
近日,央視記者對市場上的假羽絨服進行了多方調查,調查結果令人觸目驚心。
在江西九江市紅星羽絨電商創業園內,多家企業以“飛絲”冒充羽絨,通過使用假吊牌、水洗標以及羽絨充氣標等手段,形成造假產業鏈。
所謂“飛絲”,就是在羽絨加工過程中羽毛脫落下來的單根短絲。
用飛絲填充的羽絨服不僅保暖效果差,還會因為缺乏高溫殺菌等程序產生病菌,對消費者產生致病風險。
根據GB/T 14272-2021《羽絨服裝》標準:以羽絨為填充物,絨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的服裝才可以稱為羽絨服。
而這些自稱90%含絨量的羽絨服,實際含絨量幾乎為0,商家不屑地告訴暗訪記者:
“哪有90%的白鴨絨,這里面填充的都是飛絲!”
至于看起來有模有樣的羽絨充氣標、水洗標、吊牌、檢測報告等等,只需要到園區內的輔料店花幾塊錢就可以搞定。
有些商家更加雞賊,早已經把狡兔三窟這一招玩得爐火純青。
記者調查的“胖瓜童裝工廠店”,既生產合格羽絨服,也生產不合格羽絨服,并將合格產品的檢測報告用于不合格產品,還采用分倉發貨躲避監管。
一番操作之下,僅兩個月內,一款填充“飛絲”的假羽絨服銷售量就高達6萬多件。
假羽絨服的成本低到超乎人們的想象,據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假羽絨服的造假材料成本僅1-2元。
而在電商平臺和直播間里,這些連殘次品都算不上的羽絨服,搖身一變就成了“冬季特惠款”,售價在89元至198元之間。
消費者抱著“特惠款棉服”以為薅到了羊毛,卻不知黑心商家早已含淚怒賺200。
事實上,填充飛絲已經算是這些黑心商家有點良心了,有些商家為了賺錢什么雜毛都敢填充。
在湖州織里警方查獲的假羽絨服中,商家除了用飛絲作為填充物,甚至還摻雜了豬毛、狗毛等雜質。
這些來源不明的填充物未經高溫殺菌處理,存在異味和細菌,嚴重危害消費者健康。
然而在被捕后,相關人員卻表示自己造假是因為原材料價格太貴,這番說辭在是令人作嘔。
網友表示:
“他們這么說是因為知道自己要坐牢了,而不是知道自己錯了,他們從一開始也沒想過用好原料做貨真價實的羽絨服!”
對打工人來說,高奢品牌上萬根本買不起,潮流沖鋒衣動輒上千塊也讓錢包瑟瑟發抖,于是他們寄希望于直播間199元的“特惠棉服”,沒想到還是被坑了。
但好在,中國還是有“良心羽絨服”存在的。
“中國的鴨鴨,世界的朋友”,當這句沉寂已久的廣告詞重出江湖時,一定勾起了很多人的溫暖記憶。
鴨鴨羽絨服品牌創建于上世紀70年代,巔峰時期鴨鴨羽絨服被選為國禮,還出口到46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有超3000家專賣店,日銷羽絨服10萬件。
后來,鴨鴨羽絨服因為時代變化和自身原因,一度面臨嚴重的危機,但好在它一路挺了過來。
2013年鴨鴨電商進軍互聯網,借助電商平臺進行直播打開了部分市場。
鴨鴨真正打開知名度,是2021年在珠峰腳下進行的直播。
珠峰極端寒冷的環境,是檢驗羽絨服保暖性、防風性、舒適性等性能的絕佳場景。
通過主播在珠峰的真實穿著體驗,鴨鴨羽絨服一下子火出了圈,2021年年產值超70億元,在抖音年度服飾品牌總榜排第一。
除了敢上珠峰直播,鴨鴨也抓住了流量密碼,請來王一博、鞠婧祎這樣的頂流為自己代言。
雖然品牌知名度不高,但架不住代言人知名度高,很多粉絲都愿意和愛豆穿同款棉服。
當然,作為有著幾十年歷史的老品牌,鴨鴨羽絨服的質量也是有保障的。
據悉,每款鴨鴨羽絨服生產流程都由62名工藝師經手,經過150多道制作程序,采用專業鎖絨技術,搭配防潑水面料,可以有效防鉆絨。
采用高品質鴨絨,部分產品含絨量達90%,蓬松度好且保暖性強,能夠阻擋熱量散失。
鴨鴨冰殼極寒系列,充絨量在230克到312克之間,能抵御極寒天氣。
價格方面,鴨鴨羽絨服主打300-800元區間,在同等品質和價格的羽絨服中突出一個性價比,讓消費者“買的不貴,穿的放心”。
但眾所周知,平價羽絨服做不到盡善盡美。
有消費者反映,鴨鴨羽絨服存在拉鏈質量不穩定、線頭未修剪干凈、接縫對線偏差等細節問題。
此外,少數產品還會有淡淡的鴨絨味或其他異味,影響穿著體驗。
可不管怎么樣,作為動輒上千元羽絨服的“平替款”,鴨鴨羽絨服里的填充物是鴨絨,而不是讓人失望透頂的飛絲。
總體而言,在保暖和性價比方面,鴨鴨基本具備了一款良心羽絨服應有的配置。
在這個“沒良心”的時代里,對于鴨鴨羽絨服這樣一款有良心的產品,我們沒有理由過于苛責。
參考資料:
光明網:《熱搜第一!7萬件羽絨服含絨量0%!央視曝光造假鏈條,填充物竟是》
央視頻:《羽絨服里沒有真羽絨!央視曝光羽絨制品造假產業鏈》
江西日報:《“鴨鴨”的溫暖》
*文章內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編輯:一乙木
作者:TWYM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