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老年朋友咨詢了同一個問題,在服用氨氯地平的時候,自己的腳踝出現了水腫,應該怎么辦,是不是應該換藥呢?
華子說,不止氨氯地平,所有的地平類藥物都有引起下肢水腫的不良反應,但一般不會造成其他的不良影響。如果血壓穩定,而水腫也不嚴重,沒有對生活造成太大影響,就不建議更換用藥。如果水腫嚴重,可以考慮與其他藥物聯用或是調整治療方案,以減輕水腫。
一、為什么會出現水腫
地平類藥物是血管擴張藥物,其對小動脈的擴張作用強,會增加毛細血管內的壓力,導致血液中的水分滲出到組織間隙中。在人體站立時,由于重力因素,下肢血液回流減緩,所以水腫常發生在下肢腳踝處。
地平類藥物引起的水腫,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在清晨起床時會消失或減輕,而晚上較嚴重。就是因為白天直立活動較多,重力對水腫有促進作用。所以平時在休息時多采用臥位,多抬高雙腿,就會減輕水腫的情況。使用下肢加壓襪,也可以減輕水腫。
二、聯合用藥減輕水腫
普利或沙坦都可以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不僅會擴張動脈,對靜脈也有較好的擴張作用,可以降低毛細血管內的壓力,減輕地平類藥物引起的水腫。所以兩者聯用,不僅可以減少不良反應,還可以發揮協同降壓作用。
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可以增加水分和鈉離子的排泄,減少血容量,也可以減輕地平類藥物引起的水腫。
普利或沙坦、利尿劑可以同時與地平類藥物聯用,需注意的是,普利與沙坦不能聯用,兩者只能選擇其一。
三、調整地平類藥物
地平類藥物引起的水腫,與用藥劑量、用藥時間相關,用藥劑量越大,用藥時間越長,發生水腫的可能性就越高。水腫通常在使用地平類藥物后2~4周出現,在早期進行藥物聯用,可以減少地平類藥物的劑量,預防水腫的發生。
不同地平類藥物的水腫發生率也不同,硝苯地平導致水腫的發生率最高,其次為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樂卡地平,而拉西地平、馬尼地平、貝尼地平等導致水腫的發生率較低。發生水腫的人,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更換不同的地平類藥物,有可能使水腫緩解。
四、患者本身的水腫因素
衰老會導致靜脈、淋巴回流能力減弱,老年人的靜脈瓣膜功能也容易出現障礙,還有下肢深靜脈血栓也會影響血液回流,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或是加重下肢水腫。
糖尿病對組織與血漿之間的液體平衡會造成影響;腎功能損傷造成的蛋白尿或嚴重營養不良造成的低蛋白血癥,會導致水腫;心力衰竭會造成體液淤積,也會導致水腫;甲狀腺功能異常會造成黏液性水腫。
所以在發生水腫時,建議先到醫院檢查,以排除是疾病的影響。
總結一下,所有的地平類藥物都有可能引起下肢水腫,與普利或沙坦,以及利尿劑聯合用藥,可以減輕水腫的不良反應。平時多抬高雙腿,穿加壓襪,也可以減輕水腫。發生水腫的人,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更換為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的地平類藥物。
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用藥有疑惑,請咨詢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