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中山市人民政府、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共同主辦的2024工業文化發展大會在廣東省中山市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高東升,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肖振宇,中山市委常委、副市長葉紅光出席大會并致辭。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郭炎炎,中國國家博物館原館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春法,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向巧院士出席大會。
本屆大會以“文化鑄魂 工業新質”為主題,采用“1+1+5+5”架構,即以1個開幕式,1場主旨演講,5個平行會議和5個配套活動組成,旨在研討我國工業文化創新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大議題,交流探討新型工業化熱點話題、發布展示工業文化最新成果和前沿趨勢。
高東升總經濟師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念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今年以來,總書記多次對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文化遺產保護要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為我們做好工業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繼承保護、弘揚傳承工業文化,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保證,是建設中華現代文明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財政部、發改委、教育部、文旅部、央視等多部門推進工業文化發展,發布指導意見與實施方案,組織1700余家企事業單位收集整理160余萬項工業版本,認定231項國家工業遺產、380項省級工業遺產,設立59家高校思政課教學基地,發布77項保護利用案例。同時,舉辦“天工開物”工業旅游活動及首屆“工業遺跡創新創意盛典”,奠定工業文化發展基礎。下一步,將實施工業文化發展工程,推動工業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極賦能新型工業化。一是強化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研究工業文化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指導全國工業文化發展。二是加強工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完善工業遺產認定體系,建立分級分類保護制度,推進工業遺產活化利用,構建國家工業博物館體系,支持建設教育實踐基地和產業園。三是傳承和弘揚偉大精神,宣傳弘揚“兩彈一星”等精神,總結重大工程和產業發展經驗,提煉新時代工業精神,為新型工業化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撐。
肖振宇副廳長表示,廣東制定了《推動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出臺了《廣東省工業遺產管理辦法》,開展推動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專項行動,認定工業遺產27個,組織培育250余個工業旅游資源,認定50條工業旅游精品線路,推動籌建廣東國家工業博物館,探索建立嶺南特色工業文化傳承弘揚體系。
葉紅光副市長講到,中山市工業門類齊全,擁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產業基地及產業集群,目前已培育出千億級和百億級產業集群,并成功創建國家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試點示范城市。近年來,中山市重點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十大產業集群,培育了知名品牌和創新型制造企業。同時,積極推動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打造工業旅游特色景點和景區。下一步,將以大會為契機,加強工業文化傳承和發揚,為城市發展留下深刻印記。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何映昆主任發布了《2024中國工業文化發展報告》。該報告以“傳承·融合·創新”為主題,涵蓋綜述、資源、區域、行業、創新五大篇章,系統梳理了我國工業文化的創新實踐與理論成果亮點,并深度剖析了現存問題和挑戰。何主任說,今年報告有三大看點,首次推出行業篇、首次整理發布了工信領域中華版本普查成果、首次將文體康旅裝備產業納入研究范圍。同時,報告具備七大特征,多部門協同推進、工業遺產保護向有效利用轉變、工業博物館建設品質和功能提升、數字化展示成特色、人工智能推動工業文化數字化升級、文化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工業題材文藝精品增多。面向未來,工業文化發展有三大趨勢,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開辟工業文化傳播新途徑、消費需求變化帶來工業文化產業發展機遇和大國博弈加劇提升工業形象塑造傳播緊迫性。
以“筑牢‘根魂夢’同心向未來”為主題的新時代中國工業形象塑造與傳播工程各項成果也在會上分別舉行了發布、授牌和啟動儀式。包括“工業強國少年行”工業文化研學活動啟動儀式暨成果發布、第二批“工業圖強”企業史志鑒優秀案例名單發布,廣東省第四批省級工業遺產授牌儀式,第三屆工業歌曲大賽、第二屆精工設計優秀案例發現活動和世界一流企業品牌文化研究與建設工作啟動儀式。
大會匯集了眾多行業領袖、院士和專家的精彩演講,成為本年度會議的一大亮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原館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春法重點探討了博物館與工業文化的深度融合。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太行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向巧院士從航空發動機的角度闡述了工業文化的重要性。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副書記張石梅分享了哈軍工精神在賦能新質生產力、推進工業文化高質量發展的經驗。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鴿以《中國視谷產業名片塑造杭州數字經濟產業新地標》為題介紹中國視谷的建設經驗。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星對工業美學與文化定價進行深刻解析與探討。明陽集團高級副總裁、CEO辦公會秘書長易菱娜以明陽為例,向觀眾展示了數智綠能塑造工業新形象路徑和方法。廣東菜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峰強調了標準化在航空領域的關鍵作用。這些演講不僅展示了工業文化的多樣性和深度,也為未來工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聚焦大會主題,五個平行會議同期舉行。一是“跨界深融——工業旅游、工業文化研學、工業博物館融合創新會議”。會議緊扣“跨界深融”主題,聚焦工業旅游、研學和博物館融合創新,吸引了眾多重量級嘉賓及代表參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種設備局原局長崔鋼探討特種設備行業博物館建設,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張振祥提出嶺南工業文化新思路,多位專家分享工業遺產保護經驗,多個創新發展案例被介紹。二是創名品·促消費——工藝美術+工業設計跨界融合發展會議。來自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廣東省工信廳等機構的行業代表齊聚一堂,探討工藝美術與工業設計的傳承與創新,重點議程包括《指導意見》解讀、“國工優品”征集方案發布、“新玉文化”倡議等,旨在促進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深度融合,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三是數智文化——制造業轉型發展會議。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二級巡視員傅永寶、中山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賈木浩等領導出席,會上啟動了AI應用推進行動計劃(2025-2027年)暨數字科技服務平臺上線儀式,中山市工信局、華為云、聯想、鴻利達、東莞四維材料等嘉賓圍繞全屋智能、人工智能大模型、AI+產業元宇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及數字化賦能中小制造業等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會議還公布了2024年度“AI產業創新場景應用案例”名單,分享了AI 應用案例 TED SHOW ,以企業如何借助數智技術實現成長發展為題開展了圓桌對話。四是創新前行——低空經濟發展與文化創新會議。會議探討了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議題,包括政策法規、技術創新、產業實踐等多維度。專家們分別從政策法規影響、技術趨勢、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全球無人機產業發展態勢和新質生產力等方面進行了解析。案例分享環節展示了多家企業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實踐經驗與創新力量,涵蓋了產業布局、資源整合、人才培養和文旅融合等多個方面。五是智影未來——數字文化與工業影視創新發展會議。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廈門大學電影學院教授黃鳴奮等嘉賓出席并發表演講。會上還舉行了第二屆工業題材電影故事征集活動的頒發儀式。圓桌會議圍繞文學-影像-技術-產業的協同發展路徑和工業強國視聽館標準建設展開討論。會議舉行了空間視聽標準啟動儀式和工業強國視聽館標準建設啟動儀式。此次會議為工業文化與影視產業的深度融合搭建了交流平臺,明確了創新發展的方向與路徑
大會特別準備了豐富的體驗展示內容。“第二屆工業歌曲大賽頒獎匯演”“首屆工業強國·新型工業化短視頻專題展播”“低空經濟與文化創新成果展示”“敢為天下先”——中山工業發展成果展示”等內容,不僅展現了工業文化豐富內涵,也為參會者提供了直觀的工業技術與文化體驗。
會議期間還開展了2024年工藝美術行業創新發展培訓班(第15期),該培訓旨在提高工藝美術從業者的綜合素質,促進傳統工藝的保護和發展,推動工藝美術行業的創新設計與轉型升級。
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省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司局、直屬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領導及相關工作負責同志,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領導、有關地方國有企業領導;工業文化相關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科研院所、高校、社團組織及媒體代表等近500余位嘉賓和代表參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