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古國是歐羅巴人種下的吐火羅人建立的國家,它位于羅布泊的西部、絲綢之路的補給線上,樓蘭國是西域三十六國中的七大強國之一。
樓蘭國消逝已有上千年的歷史,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羅布泊發現了樓蘭遺跡,使得這一神秘古國再一次出現在了大眾的眼中。
一、史料記載下的樓蘭國
樓蘭國的得名,源自它曾建都樓蘭,后來遷都鄯善河的扦泥城后,它又更名為鄯善國。
按照《漢書·西域傳》記載,樓蘭有1570戶人,總人口為14100人,其中軍隊有2912人,它距離漢朝的陽關有一千六百里。
樓蘭國地處羅布泊的沙漠綠洲,全靠塔里木河的水源養活。樓蘭國不光缺水,它們國內的土地沙多、堿性重,可適宜耕種的田地還很少,換言之,樓蘭國的居民只能通過和附近國家購買糧食、租借田地種田為生。
樓蘭國的物產受限于環境,主要以耐旱的作物、動物為主,諸如蘆葦,樫柳、胡桐、白草、駱駝之類。
地狹人少,土地又貧瘠,卻不意味著樓蘭人很窮。這個國度盛產玉石,又處于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往來客商眾多,在物質生活方面,樓蘭國還算是非常富足的。
二、樓蘭國的困境:環境、地緣、風俗
?環境
羅布泊屬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干旱氣候,這種氣候的常見特征為晝夜溫差大、降水少,常年干旱少雨或無雨,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樓蘭國人面臨著狂風、沙塵暴的影響。
在樓蘭人的生命中,塔里木河便是他們的生命之源,如果塔里木河枯水期斷流他們就會遭遇缺水的困境,塔里木河汛期到來時,他們又需要面對漲洪水的威脅。
樓蘭國的消亡,與塔里木河的改道、漢朝士兵在河里上游筑壩有著莫大的關系。
《水經注·卷二·河水二》:刺史毛奕表行貳師將軍,將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樓蘭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各千,橫斷注濱河,河斷之日,水奮勢激,波陵冒堤……其水東注澤,澤在樓蘭國北捍泥城。
?地緣政治
由于樓蘭國地處交通要道,他又在匈奴國和漢朝的中間地帶,樓蘭國王歷來都采取兩邊都不得罪的政策,他通常是一邊派一個質子過去,以示兩邊都交好。
昔年漢武帝問樓蘭王為何要幫助匈奴人時,樓蘭王便直言:“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愿徙國入居漢地。”
武帝欣賞他的坦率,便放其歸國了。
這件事說明了樓蘭國在缺乏軍事實力的情況下,很難實現外交上主權的獨立。
?風俗
樓蘭國民信奉小乘佛教,其民眾衣著與中原相同,“但以毯褐為異”。
樓蘭人的墓葬習慣,是以“木樁”圍成的太陽墓為主。
所謂太陽墓,是指圍繞著中間打下的木樁,再在外面套上一圈又一圈的木頭,環成太陽的形狀。
每一座太陽墓,便意味著成百上千棵樹木被砍伐,這也是導致樓蘭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