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全球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由于人口基數大、存量病人多,我國肝炎防控面臨較大挑戰。
更讓人擔心的是,很多人患病后還不自知,造成病毒繼續傳播,甚至發展成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嚴重威脅公民健康。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預防乙肝?得了乙肝該如何控制病情,避免惡化?今天我們就圍繞這些話題聊一聊。
01
病毒性肝炎家族的“五兄弟”
病毒性肝炎總共為五種,分別是甲肝、乙肝、丙肝、戊肝和丁肝。
甲肝和戊肝主要經消化道傳播,一般不會造成慢性肝病,也極少致命。
丁型肝炎病毒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病毒,需要依附乙肝病毒才能復制,臨床上有些患者抗病毒治療效果不佳,有可能就是合并丁型肝炎病毒。
乙肝和丙肝是最常見的兩種肝炎,也是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傳染性強、發病率高。很多患者感染后不自知,病毒大量繁殖,引起肝纖維化,最后甚至發展成肝硬化、肝癌。
02
沒有癥狀,就沒有得肝病?錯!
老一輩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自己的身體我知道。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疾病發生,自己都能有所察覺。
甲肝和戊肝多為急性發作,所以癥狀會比較明顯。乙肝和丙肝發病隱匿,病情進展慢,往往容易被忽略。不少患者等有癥狀時來就診,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所以,高危人群要重視體檢,以防疾病趁虛而入。
尤其是乙肝、丙肝的高危人群,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肝功能檢查。
高危人群包含以下幾類:
1.有肝炎家族史,尤其是近親中有乙肝、丙肝感染的
2.經常輸血、透析的患者
3.有吸毒經歷的人
4.沒有接種過乙肝疫苗的人
5.有過文身、扎耳等經歷的人
6.有多個性伴侶、發生過高危性行為的人
03
慢性乙肝發展的四個階段
乙肝病毒感染后,會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免疫耐受期
一般是指病毒與機體共存的狀態,這時免疫系統既不能識別病毒,又不能有效清除病毒,病毒也不會攻擊肝細胞,所以肝功能仍是正常的。
這個時期的病毒載量非常高,乙肝表面抗原(HBsAg)較高、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陽性,但血清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持續正常,肝臟組織病理學檢查無明顯炎癥壞死或纖維化。
此時免疫系統不能跟抗病毒藥物產生協同作用,所以治療效果較差。
第二個階段:免疫清除期
隨著免疫系統的覺醒,人體開始識別并清除乙肝病毒,免疫應答弱的個體不能清除乙肝病毒,成為慢性乙肝,HBV-DNA載量較高,ALT持續性或間歇性升高者,可出現肝組織學壞死炎癥、肝纖維化可快速進展,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和肝衰竭。
免疫清除期是乙肝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期,使用規范的藥物治療后,能將乙肝病毒感染快速控制。
第三個階段:非活動或低(非)復制期
這個時期就屬于我們常說的“小三陽”,HBV DNA持續低于最低檢測下限,ALT水平正常,肝組織學無炎癥或僅有輕度炎癥。
這個階段的患者,發展成肝硬化和硬癌的風險大大降低。
第四個階段:再活動期
處于非活動期的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病毒也會再次反彈,進入再活動期,多數表現為HBeAg陰性、抗-HBe陽性,HBV DNA活動性復制、ALT持續或反復異常。這些患者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較大。
04
患者治療期間別忘復查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并不是吃了抗病毒藥物就萬事大吉,患者還需要定期復查。
定期復查可以讓醫生及時了解抗病毒治療的效果,知曉患者治療過程是否有不良反應,同時還能監測病情進展,若是發生腫瘤,能立即實施治療方案,避免引發更嚴重的后果。
對于乙肝病毒攜帶者,每6個月進行血常規、生物化學、病毒學、AFP(甲胎蛋白)、超聲和無創肝纖維化等檢查。
如果是慢性乙肝患者,則每3~6個月復查一次。
如果您還有健康相關疑問,
隨時隨地在線問診,專業醫生極速解答
在看點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