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韓國空難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
大致過程是:12月29日上午9點多,韓國全羅南道的務安機場發生重大墜機事故,濟州航空一架載有181人的波音客機因機腹著陸,導致隨后脫離跑道撞向機場圍墻,并爆炸起火,造成機上179人遇難,僅有2人獲救。韓國政府宣布,從即日起到1月4日24時為止的7天為國家哀悼期。
初步推測是飛機降落時撞上鳥群導致起落架故障,從而引發墜機事故。韓國政府已將墜機事故發生地劃為特別災區,飛機的兩個黑匣子已找到,相關調查緊急展開。但查明事故具體原因,預計至少需要數月的時間。
這件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1998年發生虹橋機場的一件驚險事件。
中國東方航空一架編號B-2173的麥道MD-11型客機(搭載了137名乘客及機員),從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起飛前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飛機起飛后,機長倪介祥發現起落架卡住了,并沒有收回。經過一系列嘗試始終沒能解決問題之后,冷靜沉著的倪介祥立刻向虹橋國際機場塔臺發起返回指令,塔臺同意飛機返航。
倪介祥最初準備試著陸,希望通過跟跑道的接觸將起落架放下來,但沒有成功,最后只好采用緊急迫降。最后在機組人員和機場雙方共同努力下,晚上11點7分,飛機終于在噴上防火泡沫的跑道上降落。最后這個事被拍成了電影。
回頭看韓國這起空難,也是起落架故障,但有幾個不可思議的事兒:
其一,地面沒有任何配合。按道理說,大型客機出現故障,地面各方應該緊密協調才對。但韓國方面,看不見地面工作的痕跡。
其二,飛機是撞到了致命的機場圍墻導致事故。國際上很多機場,圍墻都是用鐵絲網、或簡單的磚墻。這樣即便飛機意外滑出跑道、撞上圍墻,起火的概率也會小很多。韓國這個務安機場,圍墻是水泥墩。飛機撞上去就起火,是這次災難死這么多人的罪魁禍首。
其三,韓國機場跑道很短,也是這起災難的重要原因。
說完韓國,再說波音。說到底,如果不是波音飛機本身出了問題;那么韓國那些圍墻啊、機場配合啊、跑道啊什么的,可能都不是問題。
波音飛機的事故也太頻繁了。就在12月28日,荷蘭皇家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客機在起飛后不久,發生液壓故障,隨后機組人員決定在奧斯陸桑訥菲尤爾機場著陸。飛機在著陸時也沖出了跑道,幸好只是滑進了草地,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而這其中最讓國人痛心疾首的便是馬航370,到現在還是一個謎。
過去幾年出了多少事故了?大家可以大致看下面這張圖。
如果覺得這張圖不夠明晰,可以對照一下波音的股價走勢。
資本市場都是真金白銀,大家都是用腳投票。
波音股價2019年達到歷史最高點437美元,隨后就一路下跌。現在波音股價只有一百多美元,已經腰斬。對照一下上圖,也恰好是從2019年開始,波音事故率開始大幅增加。
當然了,對中國吃瓜群眾來說,由于長期被大A毒打,認為股票腰斬可能不算啥。但這里需要提醒一下,2019年到現在的美國,道瓊斯指數已經翻倍,納斯達克已經從六千點漲到最高兩萬多點,蘋果、谷歌、微軟、英偉達、亞馬遜、特斯拉等其他美國知名公司股價早就漲上了天。這就好比美股經歷了一輪超級牛市,而波音公司的股票卻腰斬。這樣理解,大家就知道,波音股票這些年的表現有多么差勁。
毫無疑問,波音存在很大的問題。
更大的問題是,波音似乎不敢直面問題。2024年5月,公開質疑波音公司生產線存在問題的“吹哨人”,波音公司62歲前員工約翰·巴尼特被發現死于車內,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解決不了問題便解決制造問題的人?
波音的問題其實就是美國的問題。為啥這么說?因為波音代表著美國高端制造業。歷史上的美國,原本是一個制造業立國的國家。美國建國之后,為了發展工業制造和商業貿易,打了一場觸及靈魂的內戰。
戰后美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飛速發展。一戰之前,美國已經成了全球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第一大國。一戰之后,美國已經成了全球經濟中心。這也是為什么兩次世界大戰,美國站在哪邊,哪邊就勝利的根本原因。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飛機、坦克、航母、戰列艦,就像下餃子一樣源源不斷地涌向戰場。
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能夠主導世界格局,也是因為其強大的制造業能力。但是在冷戰之后,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覺得全球已經沒有對手,于是高舉大旗搞全球化,試圖用金融手段收割全球,賺快錢。至于制造業,因為又累賺錢又慢,逐漸被美國人丟棄。當然了,美國也沒有完全放棄制造業,還保留了高端制造部分,比如飛機制造、比如芯片制造,利潤比較豐厚。所以波音就是美國高端制造業的一張名片。
畢竟金融業再發達,也需要制造業為根基。失去制造業的金融,容易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美國希望通過高端制造業來保持自身領先地位,而波音頻頻出現事故,表示美國高端制造業的根基在動搖。
為啥波音在2019年之后,事故越加頻繁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印度。
在美國產業逐漸空心化的同時,中國大搞改革開放,逐漸成了世界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第一大國。美國認為中國會威脅自己的霸權地位,試圖通過打壓的方式阻斷中國的發展趨勢,具體做法就是嘗試和中國“脫鉤”,試圖讓制造業產業鏈向印度、越南、墨西哥轉移。
這個做法從奧巴馬后期開始執行,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達到高峰。為了拉攏印度,美國給印度畫了很多大餅,也給了很多棒棒糖。具體表現就是美國大公司給印度公司下了很多訂單,并且聘請印度裔CEO,波音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公開數據顯示,波音公司每年從印度采購超過 10 億美元,超過 200 家印度供應商為其提供零部件。按照印度人的性格,自家建的水壩、橋梁、房屋都是豆腐渣成堆,自己造的戰斗機都不知道何時上天何時落地,供應波音的零部件不出問題,那才是見鬼了。
不僅如此,波音之前還聘請了印度裔CEO,那位老鐵上臺之后,就把很多軟件(包括MCAS 軟件,艙門)外包給印度公司。于是MCAS 軟件出現漏洞,據說是導致了多起空難。
好好的波音,經過印度人深度參與折騰之后,就變得事故頻發。和波音難兄難弟的還有微軟,自從請了印度CEO之后,系統經常出毛病,但美國對此視而不見。因為美國的戰略棋局上,把印度視為消耗中國的棋子。美國希望通過自己的拱火,有一天印度和中國能夠發生一點什么,彼此元氣大傷。所以可以想象,波音等美國公司和印度的合作不會終止,那么波音的前途似乎也會不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