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并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中國有足夠的耐心促成回歸,也并不一定會利用強大的軍力收回。但美國現在有人認為,臺灣目前面臨的情況十分危險,在特朗普再次執政之前這差不多3周的時間,中國也許會迎來一件大喜事——促成臺灣的回歸。美軍專家預判:臺灣不能再提“獨立”,情況已極其危險。
其實收不收,或者什么時候收回臺灣,決定權并不在于臺灣的手里,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大陸會遇到美國的阻礙,但若動用強力,美軍在西太也阻擋不了,只是對于我們來說或許不值得,打仗就必然會有損失。每一次美國和臺灣有什么不好的舉動,中國大陸的軍隊力量都會更加“逼近”臺灣,早晚有一天臺灣會在事實上回歸懷抱。
美軍專家預判:臺灣不能再提“獨立”,情況極其危險
為了使臺灣牽扯中國注意力和精力,美軍不會錯過任何一個“補強”臺灣的機會。在12月下旬的時候,美國就決定給臺灣5.71億美元的援助,美國國務院則是批準了對臺的武器售賣,總額達到2.65億美元。美國想要通過這些手段“提升”臺灣方面的防衛力量,試圖以此為中國大陸可能采取的行動增加困難。因為臺灣的位置實在是太關鍵了,他是全球貿易和能源通道的重要節點之一,在周邊的部署可以影響東亞的能源和貿易。
但是美國方面也發現了,每一次美國和臺灣有什么惡劣的舉動,中國大陸都會在事實上“更接近”臺灣一側,佩洛西那事之后,所謂的海峽中間線就不存在了;在賴清德竄出去訪夏威夷和美國軍政界代表視頻會議后,中國動用了近30年以來最強大的海上力量在臺島周圍進行了演練活動。而且,這種活動是不可逆轉的,原本的中線也只是大陸方面和臺島保持了默契,實際上在自己的水域中,哪有什么中線可言,我們給臺島面子才頂多活動到所謂的中線,不給面子直接到海岸。
盡管美國在亞洲有3艘航母戰斗群,但是它們都離的遠遠的,特朗普在問到是否會派兵的時候,連說了幾個“no”,中國和美國的3個聯合公報說明了一切,姓賴的折騰也沒用,美國只想保持現狀。美國企圖通過軍售和軍援暗示臺灣那邊,讓臺島上的不法分子覺得自己依然受美國支持,但是美方的這種試探行為,引來的是中國強力的回應。中國大陸一再強調自己的“底線”、“紅線”的問題,就是在給美國提醒。
美國已經有專家警告,臺灣不能再提“獨立”,對美國和臺灣來說,現在臺海的情況已極其危險。在中國的法律和國際法中,臺灣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地區,這是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個地區都承認的,這個國際規則相當的牢固,即便是美國也只能偷偷摸摸地給臺島進行“援助”,他也不敢大張旗鼓地,尤其是給臺島輸送一些危險的武器,至于說賣了一些坦克,那以后都是活靶子,對大局不影響,美軍不敢售賣明顯無法被中國大陸接受的武器。美國這樣指不定啥時候就真玩到火了。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無論美國那邊做出了什么預判,諸如2027年中國要終極一戰之類的,都不用去相信,中國大陸從沒有劃下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從臺灣的舉動上看,當然是越早越好,但是中國大陸也保持了相當的耐心,有信心最終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既定目的。但中國大陸絕對不是承諾不使用武力!
對于臺灣那邊的問題,美國采取“模糊態度”
其實,我們對于任何涉及領土問題的,都堅持和平的解決方案,我們并沒有承認俄羅斯占據的烏克蘭領土,也沒有被西方抓住任何這方面的把柄。這其實也是側面給美國一個警告,我們愿意促成俄烏問題的和平解決,但同時臺灣那邊的事,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決定要用什么樣的手段去解決,而我們也愿意用和平的手段去解決,但是因為美國的介入,中國大陸不得不在臺灣周邊進行軍力的廣泛部署,臺灣如何有能力扛住呢?
美國曾經就中國大陸動手這事進行了24次推演,無奈承認,如果美國用武力介入的話,美國至少也得損失幾十條艦艇,幾百架飛機和幾萬名士兵傷亡的代價,其盟友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最為關鍵的是,與中國進行正面的碰撞,美國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利益可能無力維護,進而被歐洲等趁機而入,讓美國大傷元氣。對臺灣地面裝備的援助和售賣活動,也是美國軍棋推演結論的一部分,美軍認為提升臺灣地面部隊的實力有很大用處。
除此之外,美軍希望通過繼續打造駐日基地、菲律賓基地等,鞏固其在西太的利益,但是中國大陸的導彈實力已經讓美軍恐懼。美軍做出假設,如果再2026年中美因為各種原因在西太打起來,那么中國的導彈將給美軍在亞洲的基地沉重打擊,作為美軍介入臺海的重要力量支撐,如果美軍確定介入的話,它們在西太的任何基地都是被打擊的目標,日本、菲律賓等處的美空軍基地會是被打擊的重點。而美軍認為,自己對日本的基地等的防衛力量依然嚴重不足。
但是美國又實在無法坐視臺灣這么一個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半導體產業相當發達的島嶼回到中國的懷抱,它們甚至想過,如果有什么事情發生,第一時間就破壞臺灣的半導體產業。然而,美軍又由于中國導彈、艦艇、戰機技術的發展,不得不承認,要真的拖住中國代價會非常大,美軍懼怕在西太的軍事基地被一鍋端,搞出了所謂的“分散部署”的概念,試圖將美軍的裝備在西太盡可能地分散以提升生存能力。
美國一直以來都采取這樣的模糊態度,美軍印太司令在被問到如果中國動手美國會有啥舉動時稱,會幫助臺灣,但他也是絕口不提派兵,因為派兵這件事直接違反了中國和美國的聯合公報,中國當然是可以以此為契機動手。美國的官方,基本上都不會犯這個錯誤。
總結:
臺灣那點事,決定權不在臺灣自己手里,主要在于中國和美國的競爭。然而,美國產業空心化,在世界各地維持龐大的軍隊,代價高昂,新裝備制造計劃一拖再拖,士兵超期部署的情況相當嚴重,這個情況還會隨著全球局勢的不穩定而進一步加劇;而中國近年來新裝備裝備的速度卻非常快。此消彼長,現在美國都不敢再說自己的技術存在優勢了,只是說自己的規模仍有優勢,作戰經驗比中國豐富,不敢再從“實力”的角度出發了。
美國內部結構性的問題決定其政策難以長效執行,現在還能靠規模的優勢壓制,過幾年可就真的壓不住了,殲-20一年超60架新戰機入役,每年都有新艦艇下水,要不了幾年美軍規模的優勢也要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