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消費與寄遞行業的發展,設在工作單位、小區等地的代收點也大量涌現,帶來方便的同時,隱患也悄悄滋生。小小包裹,既關乎人民群眾財產安全,也與物業公司形象息息相關,檢察機關如何守護?近日,鯉城區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某盜竊小區快遞包裹的案件過程中,給出了答案。
一、深挖細掘,引導偵查
“我聽說小區里還有其他業主在代收點也丟過快遞。”檢察官審查卷宗時發現,被害人王先生在筆錄中曾提到。據此,檢察機關進一步引導偵查機關通過調取監控視頻、詢問相關人員等方式,最終確定犯罪嫌疑人系多次進入小區代收點實施盜竊的犯罪事實。
二、調查走訪,發現問題
犯罪嫌疑人能多次進入該小區竊得快遞,說明小區物業門禁和安保措施存在較大漏洞。為進一步核實情況,檢察官邀請民警一同走訪被盜小區,現場查看小區物業大廳快遞貨架管理狀況,了解人員進出、安保工作,以及監控等硬件設施配備情況。
經查,檢察官發現,該小區存在訪客管理不到位、安保巡邏力量不足、小區監控不足、快遞管理疏漏、防盜宣傳教育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
三、檢察建議,查疏堵漏
針對發現的問題,檢察官多次與該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開展座談,共同研商加強安全巡防、快遞管理等措施。同時,檢察官認為這個案件暴露出的問題可能存在廣泛性。
于是,鯉城區人民檢察院向該小區物業公司發出社會治理檢察建議,并邀請相關單位代表參加,現場公開宣告送達,進一步加強釋法說理,幫助物業公司加強管理、查疏堵漏,減少類案的發生。
四、持續跟進,取得成效
檢察建議發出后,各單位高度重視。不久,檢察機關收到該小區物業公司復函,表示已召集相關人員磋商,結合小區實際進行全面整改。
后續檢察官仍通過走訪、電話訪問等形式持續跟蹤檢察建議落實情況,確認該小區已在出入口加裝門禁系統、引入豐巢快遞柜2個、安裝視頻監控設備60個,開展防盜宣傳受眾800余人次,切實推動物業安全管理整改取得實效,提升群眾居住幸福感。
小物業,大民生。小區物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接下來,鯉城區人民檢察院將進一步延伸檢察建議監督觸角,服務保障小區物業管理水平提升,守護人民群眾“安居”生活。
本期文案:謝馨儀
盛雅君
本期編輯:王婷婷
一審:張仲馨
二審:傅昉明
三審:蔡斯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