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監獄困境
如果用一句話能概括當今英國監獄系統的運行情況,那必然是:
旱的旱死,澇得澇死。
人人人,擠擠擠
一邊是現有監獄不夠用,監區擁擠不堪,犯人齊聚大通鋪;一邊是老舊監獄廢棄空置多年,苦等商業收購與籌錢翻新。
在今年10月底,英國雷丁監獄(Reading Prison)終于正式迎來了他的新主人——Channing Bi(畢錢寧)。
早在本年1月,這位十分低調的中國富豪就宣布了他的收購計劃,他將通過旗下的Ziran Education Foundation向英國司法部支付700萬英鎊的費用,并承諾后續將自掏腰包完成總計1億英鎊的各項改造。
最終將這個歷史悠久的英國監獄,改造成一個集酒店、博物館、美術館為一身的商業藝術綜合體。
監獄部分房屋為英國二級保護建筑
這位神秘畢老板在網上留下的行蹤不多,之前只公開向日本財團捐贈過100萬美元,用于鼓勵中日間的文化交流。
捐贈頁面的個人介紹中,僅記錄了他1966年出生于國內,后續移居歐美從事了一系列的成功商業投資活動。
面對英國媒體與當地居民對其收購動機的質疑,這位出手闊綽的中國富豪展現出了他獨有的信心與松弛感。
他向BBC表示:“該項目不需要貸款,也不會用修建公寓來抵消開發成本,我的其它生意完全能支撐該項目的進行”。
要是雷丁議會能盡快批準他的項目改造許可,整個改造項目預計將在2年之內完成,正式投入使用后,整個“監獄”將搭載AI技術并配備機器人來提升日常的運營服務質量,讓老監獄煥發新生。
除了擔心商業開發,英國網友質疑為何不能保持原樣,畢竟現在正缺監獄
在這樣一波“速度與激情”的感召下,該項目最終得以批準,但雷丁監獄只能算是一堆老舊監獄中的幸運兒。
近年來,英國有不少老舊監獄面臨著廢棄與關閉的命運,倫敦、伯明翰、約克郡多地的監獄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設施老化,甚至不少還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問題,急需大規模翻新,這就導致了監獄的管理和維護成本明顯上升。
加之許多老監獄當初在設計上沒有考慮到現代監區的安全標準,在監控與防范上存在不少漏洞,安全性差,難以適應當今高強度犯罪時代下的監獄管理需求。
最要命的是,英國一眾始建于上世紀乃至19世紀的老古董監獄,很多已經在城市化浪潮中被包裹進了市區,若是打算重頭翻新啟用,在當地議會層面恐怕都很難通過。
本次被收購的雷丁監獄始建于1844年,最多可收押320名罪犯,其中最知名的犯人是愛爾蘭同性戀作家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
他曾在這里因性取向問題服刑兩年,還因此創作出了著名的《雷丁監獄之歌》(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
除王爾德以外,該監獄在2021年還被著名街頭藝術家班克西(Banksy)賦予了更多的文化藝術價值。
班克西在雷丁監獄的高墻上涂鴉了一位試圖用床單與打字機越獄的囚犯,你也許沒有聽過班克西的名字,但他那幅名為《愛在垃圾桶》的作品,早已成為了當代狠活藝術的代表。
2018年10月5日晚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這幅作品在被宣布以104萬英鎊的價格成交后,直接被藏在畫框里的碎紙機損毀了一半,背后正是作者班克西所為。
正是在這兩大文化現象的加持下,畢老板才滿心歡喜地主動接盤,在此之前,雷丁監獄已經空置了十年之久。
其它沒有額外特色的老舊監獄就更將面臨著“老無可依”的窘境,在漫長的空置等待期中進一步老化。
不過話又說回來,2013年雷丁監獄因設備老化與擁擠不堪而宣布關閉,但這座1844年就投入使用的監獄能堅持到2013年已經算是茍命奇跡了,從中足以窺見英國監獄的運營壓力。
根據英國政府和監獄服務局的報告,英國監獄系統一直處于高負荷運轉狀態,2023年和2024年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整個英國總共關押了約8萬名犯人,遠超其設計容量。
英國犯人總量穩步增長
許多監獄已變得“人滿為患”,無法為每個囚犯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部分監獄的擁擠程度高達120%-130%,使得囚犯的生活與安全都受到了影響。
盡管英國政府在不斷增加投資,擴建新監獄或翻修老舊設施,計劃為本國監獄系統增加1.8萬張床位,然而監獄的總體容量仍然無法滿足踴躍犯罪的囚犯數量。
Prison Estate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英國監獄改造計劃)
從2020年開始,英國司法部門便奇招頻出,多次嘗試“大赦天下”,解決不了監獄問題,就先解決犯人問題。
對于重刑犯以外的部分低風險犯人,英國監獄選擇將他們提前釋放,在第一輪大赦當中,約有4000名囚犯提前出獄。
大英監獄版《自由引導人民》
在今年9月,鑒于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的監獄人滿為患,英國政府又一次準備提前釋放約1700名囚犯,以緩解監獄過度擁擠的問題。
算上后續兩個月的進一步釋放,預估總共將會有5500名囚犯被提前放歸社會,發光發熱。
有的監獄沒人進,有的監獄趕人出。
《憨豆特工》反派的話,一語成讖
或許像諸多電影情節中的諷刺設定,直接將整個大不列顛島修建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監獄,這個問題恐能完美解決。
畢竟當下無論是老監獄的改建,還是修建新監獄,都沒法在短期內滿足英國社會治安上的挑戰。
在英國監獄系統愁眉苦臉之際,部分國家的老監獄早就先后嘗試轉型,煥發第二春。
02:金錢純獄風
如果說有人花錢邀請你去蹲監獄,你肯定會覺得他腦子有病,然而現實更抽象,很多人還熱衷于自費去“蹲號子”。
當今世界各地都有廢棄和空置的大小監獄,在面臨雷丁監獄同樣的困境時,它們大多都擁抱了“監獄酒店”這一選項。
冰冷監獄變身豪華酒店
這可不是咱們國內主題酒店里的監獄風格套房(咳咳),可是由貨真價實監獄改建而成的系列酒店。
過去說喜歡“純欲風”還不太明白,結果你喜歡的是這樣的“純獄風”。
恍 然 大 誤
荷蘭Het Arresthuis Hotel,該酒店前身是號稱“全荷蘭最讓囚犯畏懼”的老牌監獄,其始建于1862年,直到2007年才正式關閉,作為監獄的運營時間超過了一百年。
酒店客房保留了監獄的原始外觀,包括堅固的鐵門、厚重的墻壁和狹小的鐵窗,但室內裝飾已升級為現代的奢華風格,不會影響作為奢華酒店的體驗。
該監獄酒店現有40間客房,分別從過去的105間囚室改建而來,其中有24間標準房,12間豪華房,另外還有4間套房,以滿足不同“罪犯”的消費需求。
客房價格不低
酒店大堂除了鋪上了地毯與用上了明亮的布光,其它都盡量保持了監獄的原汁原味,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反差感。
酒店內部還設置了一個監獄博物館,不僅能讓顧客最直觀地感受過去的監獄設施與歷史文化,還能讓他們換上囚服來一次沉浸式Cosplay體驗。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L?ngholmen Hotel,該酒店前身是瑞典政府在1874年建設的朗霍爾門中央監獄,為當時瑞典最大的監獄。
最硬核的是,該監獄在1974年才執行過最后一次斷頭臺式處決,并于1982年正式關閉,5年后監獄就進行了大規模的翻新,改建為監獄主題酒店,1989年正式開業,算得上是老牌監獄酒店。
這里過去充斥著罪惡與血腥的行刑,但翻新為一家酒店運營后,反倒是像“宜家×監獄”的融合版,不愧是老瑞典設計了,監獄改建都躲不過北歐IKEA味兒。
這家監獄酒店內部除了高檔的酒店客房,還專門獨立設置了青年旅舍,價格更加親民,但房間是更加狹小的單人間,甚至門上還保留著當年的監倉倉門。
牢房特有的小窗戶
相比前兩家主要定位高端的監獄酒店,位于加拿大的Ottawa Jail Hostel,這家真是奔著讓你體驗囚徒生活來的。
與其稱之為Hotel,這里最準確來說應該叫“渥太華監獄青旅”。
旅舍位處渥太華市中心,交通極其方便,價格對學生黨十分友好,光看提供的房型就能讓你瞬間夢回寄宿制學校。
全屋共享小窗子,六合一儲物柜,高低床大通鋪,八人間的滋味,誰品誰懂。
要是想住單人間,那可比香港的劏房還閉塞,沒窗戶,睡一晚上順帶能感受“入殮體驗”,一箭雙雕。
住一晚上能幽閉死
這家旅舍根本都不用說保留了原汁原味,而是直接就沒變過,頂多就是刷了刷漆,換上了酒店被套,其余設施看一眼都以為真來蹲號子了。
圖片發到相親相愛一家人群中,指定能嚇壞一大片。
旅舍走廊鐵窗淚
高檔和親民的監獄酒店都講了,現在居然連頂奢的監獄酒店都在被提上日程了。
奈良監獄酒店(Nara Prison Hotel)是一個在日本奈良市的獨特酒店改造項目,由高端酒店管理集團——星野集團,完成后續的改建與運營。
始建于 1908 年的”舊奈良監獄”是日本五大監獄之一,是明治政府為了實現監獄的國際標準化而規劃的。
在日本人眼中,這座紅磚構造的建筑物如今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同時也是設計出眾的近代建筑物。
該監獄酒店預計在2026年正式投入使用,將會成為星野集團旗下的頂級奢華度假設施品牌“虹夕諾雅”的第九家酒店。
相比之前一眾山川湖海的主題,這家以歷史監獄為載體的酒店顯得格外特殊。
所以,除了獵奇心驅使之外,對于歷史監獄建筑的再利用,再開發,正在逐漸得到市場的重視。
在國內,一說到提籃橋監獄,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畢竟作為網友口中的“中國財經人才最高院校”,名聲在外。
曾經的“遠東第一監獄”后來卻在上海鬧市區占據了寶貴的土地,從2013年開始就被頻頻傳出要拆遷改造,一度計劃將原地址改建為包含商業、文化和寫字樓的綜合設施,但遲遲沒有什么結果。
時至今日,提籃橋監獄于今年七月終于完成了整體搬遷,根據上海規劃部門的展望,針對提籃橋一平方公里片區,未來將會打造集世界級文化中心、活力最美街道、低碳健康社區于一體的頂級國際社區。
國內真正的監獄酒店,或許能在未來能被提上日程。
03:爆肖申克的金幣
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但夾在中間才是生不如死。
英國囚犯起碼能碰上“大赦天下”懶得關押的好事,放到美利堅囚犯身上,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
私營監獄在美國各州的版圖
因為美國有“私營監獄”這一逆天產業。
美國私營監獄(Private Prisons)是由私人公司經營的監獄設施,它的出現主要與美國監獄系統過度擁擠、政府預算壓力大以及對監獄管理效率低等現實問題密切相關。
該產業于1980年代出現,隨著美國社會社會治安的不斷惡化,政府無法建造足夠的監獄來容納快速增長的囚犯人數,私人公司開始提供監獄管理服務。
至今已經涌現出了CoreCivic與GEO Group這兩大私營監獄巨頭,由于沒有公開過盈利數據,外界普遍分析其年收入通常在20億美元至30億美元之間,而整個美國私營監獄市場的總值大約在50億美元至60億美元之間。
“盈利”是這些監獄最關心的,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幫典獄長干活的男主一樣。
說得直接點,私營監獄是盈利企業,盈利是它們的核心運營指標。
真·大通鋪
為了保持盈利,私營監獄通常對每個囚犯設置了每日費用定額,這個費用包括了囚犯的住宿、食品、醫療等基礎設施的費用,極致成本控制下,生活條件可想而知。
另一邊,囚犯需要在監獄里打工自己掙錢,猛干10小時,爆賺幾美刀,沒在開玩笑,大頭都被監獄賺走了。
這下犯人成了合法的免費勞動力,盈利頗豐,甚至后期缺少“勞力”,還從別的監獄直接轉移犯人來“上班”。
這也是為什么相比他國,美國本土監獄酒店比較少的原因,犯人真不夠關,但也舍不得放。
這種被美國媒體抨擊為“現代奴隸制”的產業,正不斷受到外界抨擊。
菲律賓監獄,地獄繪圖
而在其它欠發達第三世界國家,犯罪率居高不下,國家腐敗撥款少,監獄成了人擠人的煉獄。
這屬于比美國私營監獄打白工更慘的存在,監獄簡直成了陸地版的“沙丁魚模擬器”。
挪威豪華監獄單間
或許只有北歐國家的度假村式監獄,才能讓“監獄+酒店”這一概念,得到完美詮釋了。
世界總是這么魔幻,畢竟這些事都在同時發生。
監獄多得改酒店,監獄擠得放人走。
真罪犯住里面恐怕笑不出來
自由人花錢去體驗監獄酒店,真監獄里的囚犯盼著脫離苦海。
果然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