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29日,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在佐治亞州的家中死了。這貨居然活了100歲。有句俗語說得好,“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六七十年代美國有兩個著名的反美總統。第一個是被左媒譽為“民權運動”和“自由主義”偶像的肯尼迪,但他下令暗殺了自己的盟友、南越總統吳廷琰,導致越南戰爭土崩瓦解。第二個就是吉米·卡特,在任期的最后一年,他與蘇聯攜手將伊斯蘭什葉派極端主義領袖霍梅尼推上臺,導致伊朗上億老百姓四十多年來一直生活在神權政治之中,惶惶不可終日。?
伊朗從上世紀二十年代起就是一個世俗國家。1925年,老巴列維國王推翻了突厥卡扎爾人的統治后,就確立了世俗主義的國策,禁止婦女戴頭巾穿長袍、男子留長須,禁止什葉派神職人員宣揚宗教極端主義思想,禁止伊斯蘭宗教節日的任何慶祝活動,禁止在公共場合展示或表達伊斯蘭教信仰行為。
1935年,老巴列維國王正式使用“伊朗”一詞作為國名,這詞是“雅利安人的土地”的意思。二戰爆發后,英美兩國為了向蘇聯更便利地提供軍援,打通伊朗運輸線(從海路運輸物資到伊朗,再通過伊朗鐵路迅速將物資運送到蘇聯外高加索地區),故意將老巴列維政權定義為“納粹幫兇”,英國和蘇聯軍隊于1941年8月聯合入侵伊朗。英國和蘇聯空軍的幾百架戰機輪番轟炸了德黑蘭和各個地區,蘇聯派了至少1000 輛T-26坦克長驅直入伊朗境內,英國則派了皇家海軍特遣艦隊去殲滅伊朗海軍并占領油田。幾周后,蘇聯紅軍就占領了德黑蘭,而老巴列維國王被迫退位,還被英國人流放南非至死。
1946年,作為美軍撤出東亞的交換條件,斯大林下令蘇聯紅軍撤出伊朗。老巴列維國王的兒子重新掌權,是為小巴列維國王。小巴列維是一個溫文爾雅、從小由西方文化熏染長大的紳士型政治家。反蘇、繼續伊朗世俗主義和自由主義進程、遏制伊斯蘭極端主義、推動伊朗現代化是他畢生的政治立場。
從1963年到1979年,小巴列維發起“白色革命”改革:由政府出錢從地主手中購買土地和農田,以極低的價格半賣半送給250萬個農民家庭;國有企業私營化,確保私營企業工人和雇員拿到凈利潤的20%,并獲得高額獎金;讓國有企業工人能拿到99%的股份、私營公司工人拿到49%的股份,并向市場轉售;為所有伊朗人提供社會保障和國民保險,到了退休年紀的伊朗人都能拿到退休工資,無論他們有沒有職業;讓婦女擁有投票權;全民掃盲,在農村建立衛生機構;以村為單元建立選舉機制,等等。
最重要的,這一系列改革,是通過全民投票之后進行的。1963年1月,巴列維政府舉行全民公決,五百多萬選民投票支持上述改革措施,只有幾千票反對。
20~30年代伊朗德黑蘭婦女權利協會董事會合照。
50年代的伊朗女性。
50年代的伊朗女性。
60年代的伊朗舞會。
70年代的伊朗女性。
70年代的伊朗大學生。
1971年,一位伊朗母親在德黑蘭百貨公司為她的兒子選購衣服。
六七十年代的伊朗潮流青年。
6、70年代的伊朗鬧市街景。
60年代的伊朗雜志封面。
70年代的伊朗雜志封面。
70 年代中期,伊朗德黑蘭市議會的女議員們。
70年代的奔馳和潮流青年們。
60年代的海灘泳裝青年們。
當然,這一系列改革遭到了伊斯蘭神職人員和極端主義信徒們的反對。他們反對婦女選舉權、地方選舉法案、土地改革和司法改革。這些極端分子的首腦就是霍梅尼。1963年,改革剛起步,霍梅尼就高調指責巴列維國王的“政府居心不良,反對伊斯蘭教義。……司法部明確表示反對伊斯蘭教義,取消了法官必須是穆斯林和男性的要求;今后,穆斯林事務,將由基督徒和伊斯蘭教的敵人來決定。”霍梅尼還在伊斯蘭極端派的神學院發表演講,辱罵巴列維國王是“暴君”,并煽數以萬計的毛拉和神學院學生上街暴力示威。巴列維政府忍無可忍,鎮壓了暴動,逮捕霍梅尼并將其驅逐出境。
霍梅尼被驅逐后,一直活躍在土耳其和伊拉克的什葉派地區,公開宣揚極端主義神學運動,還建立了恐怖主義武裝組織。他離境后僅數周,曾當面罵他的伊朗世俗政府總理就被暗殺死亡。在流亡的十四年中,他一直操縱著伊朗的整個清真寺網絡,得到毛拉的支持,并與所謂“自由派”勾結,發動對巴列維政府的輿論攻擊,不停地策劃多次神學院學生示威暴動。
1977年,霍梅尼成為伊朗什葉派頭號神權領袖,于是下定決心要推翻巴列維國王及其世俗主義政府。這一年,霍梅尼與“人民圣戰者”正式聯手,全力幫助后者在伊朗搞顛覆活動。這個“人民圣戰者”是蘇聯支持的極左派游擊戰組織,七十年代在伊朗境內發動過多次恐怖襲擊,炸毀過幾十棟建筑,與警方進行過巷戰,暗殺過大量伊朗政府官員、美軍軍官和外資公司雇員。
正是這一年,吉米·卡特就任美國總統。剛上任不久,卡特就向巴列維國王施加政治壓力,要求他釋放國內的“政治犯”,而這些“政治犯”全部都是霍梅尼的極端信徒和蘇聯武裝組織人員。
幾個月后,1978年1月,霍梅尼與“人民圣戰者”組織聯手,在各大城市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恐怖主義運動,什葉派恐怖分子燒毀了電影院、酒吧、國有銀行和警察局等政府和西方文化的象征建筑,還叫囂說這是“和平示威”。巴列維一再強調對“示威者”不要使用致命武力進行鎮壓,限制了安全局的行動,還按照“反對派”意見解除了多名強硬派官員的職務,卻被美國左媒與霍梅尼異口同聲污名化為“獨裁者”、“暴君”。
1978年8月19日,在“游行示威”日漸平息之際,霍梅尼派出四名什葉派恐怖分子,在伊朗西南部城市阿巴丹鎖住了一間電影院的門并縱火焚燒,電影院內422人被當場燒死。這是911之前全球死亡人數最大的恐怖襲擊事件。
事發后,霍梅尼還惡人先告狀,說:“巴列維的電影院是妓女和無知者的活動中心;我們穆斯林認為這些活動中心違背了宗教和國家利益,應該予以摧毀。當然,電影院的火災是巴列維的親信所為,目的是讓反對派感受‘巨大的恐懼’。”以此為由,數以萬計的伊朗毛拉和極端派神學生走上街頭高呼“燒死巴列維!”“巴列維是罪魁禍首!”
這時候,到處高舉“自由民主”旗幟的卡特政府便一口咬定巴列維國王是個“獨裁者”,需要立刻下臺了。
1978年11月9日,卡特指示親信、美國駐伊朗大使威廉·沙利文向華盛頓發出電報,稱伊朗國王巴列維遲早要滅亡,只有軍方在支持他,因此華盛頓應盡早將巴列維及其高級將領趕出伊朗,瓦解伊朗軍隊,讓下級指揮官與霍梅尼達成協議。
威廉·沙利文的秘密電報
1979年1月3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正式決定,推翻伊朗合法的巴列維政府。當天,卡特派遣駐歐洲美軍副司令羅伯特·海瑟將軍前往德黑蘭,告訴巴列維的將軍們按兵不動,任由局勢繼續惡化,“不要支持國王”。作為卡特的特使,海瑟還負責說服伊朗軍方領導人會見霍梅尼的二把手貝赫什提,為霍梅尼上臺鋪平道路。
1月9日,卡特讓大使沙利文傳話給巴列維國王,讓他立即到加利福尼亞“度假”,實則趕其下臺。
與此同時,卡特派出國務卿萬斯到巴黎,多次秘密會見霍梅尼團隊,并支持霍梅尼迅速回伊朗掌權上臺,還答應霍梅尼坐穩江山后可以廢除君主制、篡改憲法,還保證伊朗軍隊絕對不會支持巴列維國王。而霍梅尼的副手則投桃報李,對卡特團隊保證:“你們可以告訴美國猶太人,不要擔心伊朗猶太人的未來(指安全和地位)。”這位副手亞茲迪還信誓旦旦,“貴國是基督教,有神論,我們與你們親近比與無神論的蘇聯人親近更容易。”
美國大使沙利文則在伊朗積極進行幕后陰謀策劃,徹底破壞巴列維總理巴赫蒂亞爾的聲譽,“他當面贊揚巴赫蒂亞爾的勇氣,背地里卻對華盛頓說,這個人不切實際,喜歡孤注一擲,不會聽從美國的命令。國務院認為他的政府“不可行”。白宮在公開場合強烈支持他,但在私下里卻考慮通過政變將他趕下臺。”
巴列維國王離開伊朗后,一直無處立足,先在巴哈馬群島避難,后來因為癌癥到美國求醫,但在卡特政府的授意下,他不但沒能接受治療,還很快被半趕半送出美國,只能在巴拿馬流亡。此時,霍梅尼的親密顧問之一戈特布扎德與卡特的幕僚長漢密爾頓·喬丹會面,要求中情局在巴拿馬殺死巴列維國王。患了癌癥的巴列維國王最后只能逃往埃及,在手術失敗后很快死亡了。
曾長駐伊朗的蘇聯克格勃官員弗拉基米爾·庫日奇金于1982年叛逃英國,他出版回憶錄,指控卡特根本不是在1979年才接觸霍梅尼的,而是早在七十年代初就找上居住在美國的霍梅尼助手易卜拉欣·亞茲迪(后來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第一任外交部長),與霍梅尼建立了聯系。他指出,克格勃分析員認為中情局和卡特等人至少在七十年代初就決定暗中支持霍梅尼上臺了。
1979年2月1日,霍梅尼乘飛機回到伊朗,火速成立“臨時革命政府”,伙同蘇聯的“人民圣戰”者組織發動武裝政變,號召伊瑪目、毛拉和神學生們“起義”,不到幾天就推翻了世俗的總理政府。而在美國的預先安排下,伊朗最高軍事委員會表態,軍隊回到軍營,不支持世俗政府。就這樣,霍梅尼順利上臺,當上了“最高領袖”,隨即秘密清洗軍隊,殺害了多名高層將領,大批逮捕槍決中下層軍官。
別以為霍梅尼上臺后會對美國友好。1979年2月14日,“伊朗革命”剛成功不久,“伊朗人民游擊隊”就沖擊德黑蘭美國大使館,酷刑折磨一名海軍陸戰隊員。1979 年11月4日,數千名神學生以“示威活動”為名,沖進并占領了美國大使館,劫持了66名人質,其中包括美國副領事、多名外交官員、軍人、秘書等等。霍梅尼當即發表聲明支持劫持事件,稱這是“第二次革命”,說大使館是“美國在德黑蘭的間諜窩點”。而卡特政府對此無能為力。有五十多名人質被關押了足足444天,直到里根宣誓就任總統當天才得以獲釋。
霍梅尼在慶祝“伊朗革命”勝利一周年時發表宣言,稱伊朗將在世界范圍內抗擊美國帝國主義,“我們將把革命輸出到全世界,這是一場伊斯蘭革命。”
從1979年到現在,足足46年,伊朗從世俗主義國家變成了全球唯一一個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
什么政治自由、選舉權、商業經濟之類都別廢話了,所有女性出外只能穿著黑袍和黑頭巾,除了雙手和臉,一切身體部分都不準外露,否則將按照《伊斯蘭刑法典》第638條“任何人在公共場所和街道上從事非法行為,應根據其行為受到相應懲罰,并判處10天至2個月監禁或74下鞭刑”,或被監禁或被鞭打。
時至今日,伊斯蘭政權還經常派出風化警察在街上巡邏,抓捕那些僅僅是掀開黑巾露出頭發的婦女。就在2022年9月,一名22歲的伊朗女子因為不按照規定佩戴頭巾,被風化警察毆打致死。事件引發了大規模民眾示威,安全部隊開槍鎮壓,殺死了517人,關押了數萬人。
一夜倒退五十年,這就是吉米·卡特施展政治陰謀,強制“贈送”給伊朗九千多萬人民的噩夢般命運。
這樣一位“自由民主”的美國總統,祝他美好的靈魂在煉獄之火里能獲得凈化吧。
作者:沈默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