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舔狗經濟崩盤之后,一系列的蝴蝶效應終于開始了。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今年平安夜的票房數據,發現只能用驚悚來形容了,因為整個平安夜票房檔,全中國所有電影院竟然只創造了3851萬的票房,相比巔峰期的2017年,這個數字差不多只有2017年同期的1/10。
大家可能不知道3851萬是個什么概念,我就這樣說吧,今天是工作日,我隨手去查了下實時票房,最后數據顯示是4691萬。
也就是說,平安夜和工作日的票房幾乎沒有任何區別了,作為一個節日,平安夜對電影票房的BUFF加成已經徹底消失了。
而且不只是平安夜,今年整個圣誕周期(12月24-25)的總票房也只有區區7700萬,創下了近十幾年歷史同期的最低記錄,還有情人節、520、七夕這三大表白節日,今年的票房基本也是全面雪崩之勢。
我們繼續把票房統計擴大到一整年,結果顯示,截止到2024年12月底,今年全中國的票房數據竟然只有420億左右,相比去年的549億,足足少了130億。
難怪之前張藝謀和成龍接連站出來呼吁大家走進電影院了,因為今年的電影市場實在是太冷了,再這樣下去,我估計很多導演和演員根本就“活不下去了”,所以圈內人全都急了。
看到這種場景,很多人就不理解了,為什么曾經爆火的電影市場,突然就不行了?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舔狗經濟的崩盤,已經出現了連鎖反應。
今天我在知乎發文的時候就提到過一個基本的商業邏輯,那就是所有不放假的節日,其本質上都是圍繞著送禮和男女關系展開的產業鏈。
就拿距離我們最近的平安夜來說,中國人不信教,不禮拜,對這個節日壓根就沒有什么感情,這個節日一切的消費活動都是圍繞著情侶展開的。
第一步,轉賬說節日快樂。
第二步,約會贈送精心準備的圣誕禮物。
第三步,找一個中高端的西餐廳共進燭光晚餐。
第四步,找一個大型商業體逛一逛,然后去電影院看電影,期間順帶著可能會買爆米花和奶茶。
第五步,直奔某酒店。
大家摸著良心想一想,平安夜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是走的這個流程?甚至不只是平安夜,還有情人節、520、七夕,基本也是同樣的消費流程。
在這個產業鏈條上,出資人是某男性,也就是大家戲稱的“舔狗”,消費方是情侶雙方,受益方是網店、鮮花店、蘋果店、高端餐廳,奶茶店、商超實體、電影院、酒店等等。
這條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異常清晰,所有做生意的人都知道如何在這些節日里賺大錢,其整個商業生態也都是圍繞這個消費鏈條去制定的。
以前這樣的模式玩了十幾年,大家都能賺錢,但是今年突然不行了,因為隨著舔狗經濟的崩盤,很多男性覺醒了,或者說想通了,他們知道一味的討好女性并不會有什么好結果,所以他們從討好女孩子,轉移到了取悅自己,當他們做出這樣的決定,就會導致消費領域出現大轉向。
首先是所有依賴于舔狗經濟的消費活動,基本都不行了。
先說電影行業,看電影的主力軍,就是15-35歲之間的年輕群體,在年輕群體里面按照消費能力還可以進一步細分。
最強消費群體是情侶。
次一等的消費群體是好閨蜜。
最差的消費群體是兩個老爺們。
而情侶就是電影市場最大的金主,為什么?因為兩個原因:
第一, 情侶是對價格最不敏感的觀影群體,并不是說情侶不在乎錢,而是男生約女生看電影,為了面子,就算是1000塊錢一張的票,那也得咬著牙買,所以情侶去看電影,尤其是還處于追求階段的情侶,是絕對不會在票價上計較的,否則你就成了“女神”眼中的鐵公雞。
第二, 情侶是對影片質量最不敏感的觀影群體,因為很多人約會去電影院,壓根就不是奔著看電影去的,只要能達到和“女神”相處的目的,那就夠了,所以選影片也是閉著眼睛買,不會去查影評啥的。
基于這兩大原因,所以情侶就是導演們最喜歡的群體,畢竟要求低,還愿意給錢。
相反,閨蜜群體也許看電影的人數也不少,但是這群人對于電影的質量非常挑剔,他們的觀影選擇也很謹慎,而且他們對票價也十分敏感,更重要的是,閨蜜群體的消費能力,也會受到舔狗經濟崩盤的影響,因為一旦她們的追求者不舔了,那就意味著轉移支付的減少,以前她們一個星期看一次電影,現在她們可能會變成一個月看一次電影,當觀影頻率減少,自然就會出現電影市場遇冷。
這就是電影市場越來越不景氣的一個核心原因。
而且不只是電影市場,所有和情侶消費相關的產業基本都出現了大崩盤的跡象。
比如說北京上海等地的米其林餐廳,今年也罕見的推出了“窮鬼套餐”,200多塊錢就能去米其林餐廳吃一頓,以前最起碼要500以上,為什么餐廳要做這樣的調整?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精準客戶情侶,消費人數大幅減少,所以只能用促銷去吸引別人。
根據紅餐大數據的統計,上海去年5月份的時候高端餐飲門店數量大約有2700多家,到了今年7月份的時候,已經倒閉了接近一半左右的門店。
還有情侶消費的另一個熱門領域,奶茶店,以前情侶逛街看電影,幾十塊一杯的奶茶隨便買,現在消費群體消失了,奶茶店生意也不景氣,根據數據統計,從去年11月份到今年11月份,全國累計倒閉了20萬家奶茶店,創業做奶茶生意的,虧掉了底褲。
除了和舔狗經濟相綁定的消費領域大崩盤之外,另外幾個領域卻出現了逆勢增長。
最有代表性的領域就是游戲和釣魚。
在電影行業一年消失130億產值的同一時間,中國游戲市場銷售收入,從2019年的2308.77億漲到了2024年的3257.83億元,足足多出了1000億整。
今年爆火的《黑神話悟空》已經在Steam平臺上賣出了2250萬份,總收入已經突破了80億人民幣,由此可見,當很多男性朋友不舔了之后,他們更愿意把錢花在自己身上了。
還有釣魚行業也是一樣的道理,最近幾年釣魚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年增速超過了中國GDP的增速,其中25歲到44歲的中青年群體是消費主力軍,比例占到了46%,18-24歲的釣魚群體也在不斷新增,占比達到了10%。
全國1.4億釣魚大軍,直接帶動了一個300億的產業蓬勃發展。
也就是說在情侶相關的消費大量消失的時候,消費陣地正在大規模轉移到男性單獨消費領域,這個趨勢十分明顯。
電影行業的大蕭條,只是這個轉移趨勢下的受害者之一。
當然,如果我們把電影行業蕭條的所有原因都歸因于舔狗經濟的崩盤,那也是不客觀的。
電影行業這幾年之所以這么不景氣,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現在的電影質量實在是不行。
談到中國電影市場,我們必須要談兩個重大轉折點。
一個是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的大潰敗。
很多經典IP,比如說《速度與激情》《變形金剛》、漫威電影等等,現在在國內基本已經死了,完全撐不起市場,不要說是中國人抵制美國文化啥的,那都是借口,根本原因還是電影實在太爛,劇情爛、選角爛、電影里面到處都是政治正確。
我都不說別的,你看看《變形金剛》以前的女主,性感的金發女郎。
再來看《變性金剛》現在的女主。
單這個審美降級,觀眾就接受不了。
還有英國女王用黑人演。
美人魚也用黑人演。
為了政治正確已經連基本的審美都不敢有了,這種電影,你說誰會看?
當然,還有第二大轉折點,那就是國內某些電影破壞了整個市場。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滿江紅》票房勝過了《流浪地球2》,這是對中國電影工業發展一個巨大的傷害,因為當《滿江紅》贏的時候,就意味著所有人都清楚了,一個小成本的小品式的電影(而且還存在重大歷史錯誤,讓秦檜讀滿江紅),能輕易勝過國產科幻巨作,既然如此,那以后誰還會花時間精力去搞大成本投資電影?直接找個屋子關起門來拍就行了。
還有之前大火的《熱辣滾燙》,號稱投資3.5億,超過了《黑神話悟空》的3億,直逼流浪地球的5億投資,我說實話,這3.5億投資,是有3億去用作買水軍造勢去了么?當這樣一部劇情抄襲的減肥紀錄片登上了票房冠軍的時候,就意味著中國電影行業又回到了以前的黑暗時代,從2017年的《戰狼2》大火,到2023年《流浪地球2》橫空出世,這6年時間,就是中國電影的黃金時期,如今,隨著《熱辣滾燙》的爆火,中國電影市場全面進入到了拼營銷的時代,當電影只注重宣傳,而不注重質量的時候,消費者自然就不會買單,這也是電影行業遇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至于最后一個原因,經濟下行引發的消費降級,這個說爛了,我就不展開了,大家清楚我知道這個原因就行。
總之,當舔狗經濟的崩盤產生連鎖效應的時候,未來還會有更多行業受到牽連,這也成為了未來的一個創業風向標,只要主要消費群體是情侶的,這樣的生意絕對不能做,否則你后悔都會來不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