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但攝入過量可能會帶來健康問題,近年來在健康化風潮引領下,大部分食品品牌都在低脂、低糖上不斷探索并推出相關產品,以此來順應時代潮流;為了突顯差異化市場中開始有品牌尋求更為健康的脂肪,中鏈甘油三酯(MCT)作為創新的產品在食品市場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得益于國家政策助力、品牌技術提升甘油二酯如今在市場中也顯現出了較強的潛力。
現已有不少食品品類中都出現過甘油二酯這一成分,今年某咖啡品牌推出了含有甘油二酯的現制咖啡產品標志著其在食品工業中的多元化邁出了重要一步,但由于國內甘油二酯產業尚處于發展早期,品牌在技術、供應鏈上都面臨不小的挑戰造成相關產品成本普遍偏高,這都是品牌亟待解決的問題。
Section 1
瞄向甘油二酯賽道
今年10月份挪瓦咖啡創新推出含有甘油二酯的現制咖啡產品超模芝士拿鐵,據了解這款產品通過將甘油二酯與低脂牛奶結合,在保持咖啡風味和口感的同時每杯減100kcal熱量,這一創新之舉在市場中引發了廣泛關注,前些天該品牌又上新了新口味每100g熱量僅32kcal,這不僅為咖啡愛好者提供了新的健康選擇,也代表著甘油二酯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邁出了重要一步。
因為目前甘油二酯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食用油領域,比如是一健康開發出了多款以不同原料生產的甘油二酯原料油,善百年推出50%含量和80%含量甘油二酯的亞麻籽二酯油,長壽花食品推出了多款甘油二酯含量在40%-80%之間的甘油二酯油等等。今年11月份進博會上金龍魚展臺上出現了以甘油二酯為核心的食用油,這不乏有人發出疑問,甘油二酯到底為何能夠吸引眾多品牌布局于此。
我們日常所食用的油脂中,主要成分為長鏈甘油三酯,據悉其在人體內代謝緩慢,并且大多數傾向于沉積在人脂肪組織中,甘油二酯由于化學結構有所不同,有研究證明其在進入人體后能夠直接代謝或排出體外,很難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因此不易在體內堆積為脂肪。這就可以較大程度的避免過量攝入脂肪引起的高血壓、高血脂等健康問題,成分特性的不同也就決定了甘油二酯在健康、營養方面的潛在優勢。
食用油作為日常飲食中攝入比例較高的產品,用甘油二酯替代對食用油品類的健康化升級有著推動作用,而且上述食用油品牌無論是在成分、工藝還是賣點上都各有千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場對甘油二酯的認知。未來隨著市場對健康飲食的關注持續升溫,對甘油二酯的需求還會提升,也正是由于食用油品牌的市場教育,為接下來其在食品行業的多元化應用奠定了消費基礎。
Section 2
品牌創新
隨著甘油二酯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食品飲料中,甘油二酯食用油、甘油二酯咖啡、甘油二酯巧克力、甘油二酯軟糖等出現頻率提高,市場中才對逐漸其有了較高的關注度。實際上甘油二酯并不是新興概念,至今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早在1988年日本就發現了一種特殊食用油脂,這種油脂主要成分就是甘油二酯,而且在此過程中甘油二酯油作為一種食品及食品成分,其安全性已在國際范圍內得到廣泛認可。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98年批準甘油二酯油作為特定健康用途食品;2000年通過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公認安全物質認證;2005年通過了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安全認證;我國也于2009年由原衛生部正式批準其為新食品原料,并發布了相關標準,規定食用油中甘油二酯含量超過40%時,才可定義為甘油二酯油,食用量每天不超過30克。這不僅推動了國內企業對甘油二酯的研發,還為其提供了標準更有利于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也在不斷完善相關標準2021年7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食品原料終止審查目錄”中新增以橄欖油、亞麻籽油、油茶籽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食用植物油為原料制成的甘油二酯油,與已審批的新食品原料相比擴大了植物油的來源。由于甘油二酯原料來源多樣,且不同原料來源的甘油二酯在含量、特性及應用方面各有特點,此標準的實施為品牌的創新研發提供了支撐。
前段時間,中國健康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暨健康消費博覽會在廣州召開,《甘油二酯的健康作用與產業發展大會》作為此次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聚集了行業目光。會上相關專家公布了新的研究報告,分享交流了甘油二酯油的健康作用機制、行業標準制定、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重要問題,也為我國甘油二酯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參考。國家政策的支持為品牌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行業內的交流合作和技術革新也起到推動作用,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甘油二酯品牌的健康有序發展。
Section 3
應用廣泛?
據了解,甘油二酯油在口感、色澤、風味及脂肪酸的組成上與日常食用的大豆油、菜籽油等相似度較高,而且還具有優良的乳化性、穩定性和可塑性等一些優勢,這也就意味著除了作為傳統食用油的替代品,還可以應用到休閑食品、烘焙食品、調味料食品等各種使用油脂原料的食品中。現如今已經有品牌推出了以甘油二酯為原料的食品,為市場注入了新活力。
在烘焙行業中,已有食品加工企業開始將其甘油二酯應用于月餅、曲奇等高油脂產品的生產中,從消費者反饋看出相比傳統月餅其口感較為輕盈減少了油膩感,這主要得益于甘油二酯的乳化特性讓產品口感、風味等品質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調味料行業中品牌可以開發甘油二酯沙拉醬、油醋汁等輕食調味料,使產品與健康聯系更為緊密。
在休閑食品行業中應用更是廣泛,甘油二酯凝膠糖果、甘油二酯爆珠等產品備受市場青睞;加入了甘油二酯、亞麻籽和蕎麥麥片的甘油二酯谷物球口感和營養兼具;甘油二酯巧克力口感順滑也是解饞的不錯選擇。在特殊膳食中甘油二酯也顯露出了良好的發展潛力,比如利用甘油二酯開發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成人奶粉等既可以解決特殊人群的脂肪需求,又可以避免攝入過量導致的高血脂等健康問題。
在今年進博會上,甘油二酯能量棒、蛋糕、巧克力、功能飲料的展出也說明了這一成分未來發展將有更多可能性。未來隨著更多品牌入局、技術不斷進步及產業鏈愈發完善,市場對個性化、多樣化產品需求提高,甘油二酯還將為食品行業帶來更多可能性也會為品牌帶來新的增長點。
Section 4
健康風潮下
相關報告顯示,全球甘油二酯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將有望保持平穩增長,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20億美元,2024年我國甘油二酯油行業市場規模同比增長5.2%。這都顯示了甘油二酯油行業的快速成長與變革也意味著行業未來前景廣闊,究其本質這一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健康化的推動,甘油二酯的健康特性也是其不斷發展的重要支柱。
從一些產品宣傳也能看出,比如某品牌代餐粉在宣傳頁上介紹“科學研究發現甘油二酯為燃燒型脂肪,能提供脂肪營養卻不易在體內堆積,更有益人體健康”。據查詢確實有研究發現富含甘油二酯的油脂能夠降低餐后脂肪酸水平,減少體脂堆積并可能預防體脂堆積與肥胖相關疾病,另外還有研究提到甘油二酯油可以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濃度,有助于維持血脂水平。
這正好與當下市場對健康的需求相契合,脂肪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但由于其廣泛存在于日常飲食中,很容易過量攝入,這不僅會造成肥胖還很容易引起各種慢性病,威脅人體健康。中國營養學會建議膳食脂肪能量供給不超過總能量的30%,但調查顯示67.9%居民的膳食脂肪供能比超過30%,甘油二酯油及食品在我國還是有較不錯的市場空間。
據《2024世界肥胖報告》統計全球受到超重/肥胖影響的成年人和青少年分別增長至33億和7.7億,慢性病患者基數也在不斷擴大。甘油二酯這一健康成分的出現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美味健康兼具的需求,也為健康食品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健康趨勢的不斷深入、相關技術的不斷提高,甘油二酯在健康食品中的應用還將進一步擴大。
Section 5
技術壁壘較高
目前甘油二酯的制備方法根據催化劑主要可分為酶法和化學法,但無論哪種方法其制備過程都會產生副產物,因此制備后所得的產物皆需要進行純化分離,所以其制備分為催化與純化兩個步驟。化學催化法的工藝相對簡單、反應速率快適合大規模生產,早期花王、旭電等品牌品牌采用化學法,但其缺點也十分明顯,包括副產物較多、催化劑殘留以及可能破壞油脂的營養成分等使其在市場中逐漸被淘汰。
生物酶法是一種更溫和、環保的技術,是現階段研究的熱點也是現在市面上大部分品牌使用的制備方法,比如某品牌宣傳使用了純生物酶法工藝,通過低溫瞬時分離技術和充氮保鮮工藝,較大程度保留油脂的營養物質及原始風味。這種方法不僅副產物少、還能保留油脂中的天然營養成分,而且生產出的甘油二酯油穩定,但由于生產條件嚴苛,對企業是不小的挑戰。
目前我國甘油二酯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國內相關企業并不多,一些與院校科研團隊合作的品牌或是深耕上游有料作物加工工藝多年的企業在生產工藝上還具備具自主研發生產能力。但在線上電商平臺中也能發現不少白牌產品,這些品牌主要依靠代工模式,在生產工藝上并不具備較高能力,整體來看,各個入局品牌在生產工藝上都有待提高。
這對品牌供應鏈的要求也較高,根據媒體報道某咖啡品牌在研發甘油二酯咖啡飲品時發現,由于原料較為多樣不同的原料又會影響產品的風味和質地,所以布局品牌在研發階段可能需要和甘油二酯原料供應商反復進行配方調試,這對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來看,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在甘油二酯的探索上以取得初步成效,未來還需解決技術工藝上的難關實現更上一層樓。
Section 6
成本較高
雖然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甘油二酯油、甘油二酯食品,且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除了技術上的壁壘外其高生產成本和低產量也為產業化帶來了挑戰。上述提及了目前我國市面上甘油二酯油主要使用生物酶法,這種方法具有高度專一性能更精確地控制反應,得到的甘油二酯油品質更優是一種綠色、可持續的提取技術,只不過這種方法對生產環境和工藝精細度要求較高,產品成本自然也就較高。
從市面上產品價格也可以看出,比如某品牌亞麻籽甘油二酯食用油500毫升售價89元、某品牌低芥酸菜籽甘油二酯油500毫升售價138元、某品牌亞麻籽甘油二酯油250毫升售價134元,而普通亞麻籽油、菜籽油等500毫升價格也就在10-20元左右。甘油二酯屬于食用動植物油的天然組成成分,但其在食用油脂中的含量一般不超過10%,比如橄欖油中約5%,大豆油約1%,菜籽油約0.8%,所以原料上的成本或許占據了較大比重。
制備甘油二酯不僅需要原料,研發、生產、運輸、宣傳等都需要品牌前期投入較高的成本,某品牌如今獲得綠色高效甘油二酯生物酶法制造專利,更憑借甘油二酯核心專利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但這是科研團隊深耕健康油脂研究二十多年的結果。在生產過程中,機器、人工、損耗等也都需要算進成本當中,這都加大了產品的成本,甘油二酯油尚且如此,使用甘油二酯油為原料的食品更是如此。
受制于生產技術也使得其甘油二酯的產量較低,在市場發展早期購買人數較少時還可以滿足需求,但一旦市場認知度及接受度提高產量較低便會限制其產業化發展。盡管面臨成本和產量的雙重挑戰,但其市場前景依然廣闊,在此過程中需要品牌在技術、產業鏈上不斷提升。
Section 7
宣傳上的雷點
在健康飲食理念影響下,具備獨特的健康屬性的甘油二酯被挖掘出來,有不少研究證明這種脂肪在人體內展現出了代謝特性,減少轉化為體脂的可能性等。還有臨床試驗證明,健康人群和肥胖患者每日攝入甘油二酯油,4-6個月后體重和體脂均會明顯減少,且與甘油三酯相比長期攝入甘油二酯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食欲,但是這些都有待科學驗證。
近兩年減肥、健身、減脂等需求旺盛基于甘油二酯的健康特性,一些商家便以此為噱頭賦予產品減肥、減脂等功效。比如某品牌黑咖啡在宣傳頁上標注“甘油二酯—ran卡寶、防爆神器”,并配圖來引導消費者的認知;某品牌青汁宣稱“科學配方:甘油二酯、火然卡配方、輕松卡控”等暗示其減肥、減脂功效。
無論是甘油二酯油還是以其為原料的各類食品,其所屬的類別終究是食品,這也就要求其在宣傳上需要遵守法律規定,普通食品宣傳具有減肥等特定保健功能是違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明確規定,保健食品以外的其他食品廣告不得宣傳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傳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品牌需注意宣傳邊界。
或許一些品牌認為利用功效宣傳可以以此為賣點吸引更多消費群體,但長遠來看,這種方式不僅不利于品牌的發展還可能對行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因為當前市場對于這類成分的認知度較低,功效宣傳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誤導,且食用后沒有效果更是影響其對整個行業的信任度,在行業發展前期,還是需要品牌正確的市場教育。
行業思考:咖啡品牌推出含有甘油二酯的產品后其市場熱度也得到了提升,更多人了解到了這一成分,其實這并不是新興概念,早在多年前我國便批注了這一新食品原料,但由于研發、技術等限制在市場中聲量并不大。近兩年在健康化影響下市場在食品行業內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顯現出了較強的發展潛力,但還需要品牌在技術、宣傳上完善推動行業進一步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