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內,朱镕基在眾人的陪同下正在和一名男士親切交流。
這時,一旁的記者提出要為他們合影留念的想法。朱镕基欣然答應,很快帶著眾人前往外面。
朱镕基對著那位男士說到:“飛虎老弟,你曾經可是“委員長”,論官職可比我們都要高,待會你站中間。”
話一說完,便引得眾人哈哈大笑。那么,朱镕基口中的孫飛虎究竟是何人?
家道中落,孫飛虎逆境成長
1941年6月30日,上海中心醫院婦產科內,一群護士正忙碌地進出于手術室中。此時在手術室外的等候的孫海平十分焦慮,在走廊內來回踱步。
半個小時后,醫生從手術室內走出來,激動地對孫海平說到:“恭喜你,孫先生,是個少爺,而且母子平安!”
聽到這話的孫海平立刻走了過來向醫生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隨后在護士的陪同下,走進了手術室。
他來到虛弱的妻子身旁,溫柔地安慰道:“夫人,這段時間你什么都別做了,你就好好待在家里,有什么想吃的就吩咐家里的仆人。你放心,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是家里的驕傲。”
說完,他看了看旁邊剛剛出生的兒子,又轉過頭對妻子說到:“夫人,我感覺自己現在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聽完孫海平的話,妻子也不禁微微一笑。
妻子出院后,孫海平放下手中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顧自己老婆和孩子當中。雖然妻子總是對他說:“你還是去上班吧,手頭的工作要緊,家里有那些仆人照顧我就夠了。”
但是孫海平卻不以為然:“你就放心吧夫人,我都已經和公司商量好了,等孩子滿月了我就立刻去工作,對了,我打算給我們的兒子取名飛虎,你覺得怎么樣?”
“什么飛虎、飛龍的,你就不能想個文雅的名字嗎?”“這你就不懂了吧,現在干大事的人名字都必須是響亮的,我相信咱們的兒子將來也肯定前途無量。”
日子一天天過去,孫飛虎也逐漸長大,在父親的安排下,他進入了英國人創辦的海關學校。
孫海平對其寄予全部厚望,希望他能夠出人頭地,在畢業后成為一名上海的高級白領,一輩子享受上層社會的生活。
然而,正當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時候,意外卻悄然而至。1949年,在中國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解放上海后,孫海平便被列為反革命分子,送進了勞改場進行教育。
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令孫海平意志低落,那段時間因該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每天都要忍受四面八方的批評,刀光劍影,身心俱疲。
唯一能支撐他熬過這些苦難的動力,只有一直默默支持和陪伴他的妻子。然而孫海平所不知道的,他的妻兒同樣處境艱難。
在孫海平被關進勞改送之后,八歲的孫飛虎和母親也不得不從之前的花園洋房中搬出來,住進蘇州河邊一個快塌掉的破房子里。
曾經那個生活優渥、無論干什么都有仆人在后面伺候的孫家少爺早已不復存在。
孫飛虎的母親也整天以淚洗面,她多次給在勞改所的孫海平寫信,訴說著自己現在的悲慘遭遇。
家道中落的孫飛虎意識到現在的他唯有好好讀書,才能有機會擺脫如今這種境遇的可能。
因此,雖然沒有進入上海的名牌學校,但孫飛虎依舊保持認真學習的態度。經過苦讀,孫飛虎考上了上海最好的中學。
他寫信將這一好消息告訴了還在勞改所的父親孫海平,孫海平得知兒子的成績十分欣慰,這也不斷激勵著他好好表現,為自己早日回歸社會創造機會。
兩年后,孫海平從勞改所被釋放出來,他第一件事便是找到自己的妻兒。孫海平來到蘇州,把妻子和孫飛虎重新接到上海,自己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租了一間房子,開始了新的生活。
雖然此時的孫海平一家生活并不富裕,但好在有妻子默默地給予支持并且和自己一同上班,孫飛虎在學校成績也十分優秀,這給了孫海平極大的動力,一家人也并沒有為之前的不幸遭遇再有任何埋怨。
很快,孫飛虎順利從高中畢業。高考成績公布后,他優異的成績令全家人都十分高興。當時,他的理想是考進清華北大。并且,憑借他的成績進入好的大學也是十拿九穩。
然而,那會上大學講究根正苗紅,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他最終和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
重整旗鼓,開辟人生新道路
收到高考落榜消息的孫飛虎心情沮喪,他不明白自己的人生道路為何如此坎坷。他將自己關在書房,連續兩天不吃不喝。
父親孫海平看到兒子憔悴的樣子也十分懊悔,他無數次向妻子說到:“都怪我,要不是因為我,飛虎現在肯定能進一個好的大學。”
妻子也每次在聽完孫海平的話后,耐心地安慰道:“你就別胡說八道了,誰能夠想到現在發生的這些事情,而且,我相信飛虎他肯定能夠好好調整自己的狀態,不會自暴自棄的。你不也說過咱們的兒子以后肯定是家里的驕傲嗎?多給他一點時間,他會走出來的。”
幾天后的一個早晨,孫海平夫婦像往常一樣做好了早飯,對著房間里的孫飛虎說到:“兒子,出來吃飯了。”孫海平本以為他會像之前一樣
不說話也不出房間,但這次孫飛虎卻在聽到他們的招呼后打開了房門,徑直走到桌子邊,大口大口地吃起飯來。
孫海平被這舉動嚇了一跳,但也隨即坐到桌子旁對孫飛虎說到:“兒子,你慢慢吃,不夠了還有,沒人跟你搶。”
很快,孫飛虎便風卷殘云般吃光了桌上的所有食物,然后對著孫海平夫婦說到:“爸、媽,我決定了,我要去上大學,之前不是把我調劑到上海戲劇學院嘛,我就去那所大學。”
孫海平聽完孫飛虎的話后,連忙勸告他說:“兒子,你可要想清楚了,那是一所戲劇學院,跟你之前學的東西可是八竿子打不著呀,你確定要去嗎?”
孫飛虎自信地說到:“放心吧爸,人生也不過就是一場戲而已,只不過自己不是導演,也不是編劇,看不到戲的結局。既然學術道路已經被徹底堵死,那我就走另外一條路,自己當一回人生編劇。再說,你還不相信你兒子嗎,我肯定能做好的。”
“既然是你自己的選擇,那我和你媽就全力支持。去了學校就好好學知識,其他事情有我了,別擔心。”
孫海平說完,就立刻向樓下跑去,孫飛虎一臉疑惑,沖著他喊道:“爸你干嘛去呀,今天是周末不上班。”
孫海平回答道:“剛剛東西全讓你吃完了,我和你媽可一口沒吃,不得再去買點食材回來嗎?對了,你還有什么要吃的嗎?”
孫飛虎這才意識到自己一個人吃了三個的食物,便笑著說道:“我就不用啦,你買點你和媽喜歡吃的,回來我給你們做飯。”一家人便又這樣有說有笑起來。
1960年,19歲的孫飛虎踏入了上海戲劇學院。雖然當一個戲子不是他最初的人生理想,但是在學校的四年,他還是對知識充滿了熱愛,依舊保持一顆積極的進取心,渴望在新的領域有所成就。
大學畢業后,孫飛虎被分派到貴州話劇團工作。對于當時一個偏遠的地方而言,拍戲這項活動還不夠。
即便哪天某個導演心血來潮要拍戲,對于演員的選定也針對那些家庭出身好的同志,作為“黑五類”的孫飛虎很難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但孫飛虎并沒有因此放棄,在同事們拍戲的過程中,他一直在旁邊學習相關的表演技巧和方法,他堅信自己一定會有發光一天。
正所謂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貴州話劇團工作了十六年之久的孫飛虎終于等來了機會。
功成身退,平平淡淡過此生
1979年,孫飛虎獲得了一次扮演蔣介石角色的機會,這成為了他演員事業的開始。表演結束后,孫飛虎的演技令所有的觀眾大為欣賞。
不久,電影《西安事變》劇組的導演找到他,請他試鏡。試鏡的結果令人大喜過望,導演當即宣布:“孫飛虎就是蔣介石的特型演員了。”
電影順利拍攝完成并且成功上映,在拍攝過程中,孫飛虎認真研究蔣介石這一角色的每個細節,爭取做到形神兼具。
為了把角色表演的有血有肉,孫飛虎經常獨自一個人在劇組里反復練習,把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演的十分到位。
《西安事變》電影的順利上映,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改變了過去的電影中,對人物進行刻意臉譜化的風格,其真實再現歷史的行為,對當時電影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而孫飛虎也憑借這一電影一炮成名,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此后他的演藝事業便一路長紅。
1990年,孫飛虎受邀出演《開國大典》,再獲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以及第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男配角獎。1994年,孫飛虎參與《重慶談判》電影的拍攝,結果毫無疑問他斬獲了多項大獎。
扮演蔣介石成名之后,孫飛虎也迅速走進了大眾視野中。很多人見了他都會笑著稱呼其一聲“蔣總裁”、“蔣校長”,每次拍攝電影時,許多群眾都會饒有興致地前來與他合影。
甚至孫飛虎的演技就連蔣經國也點頭認可,他的電影在臺灣上映后,產生了很大的轟動,有人就問蔣經國:“這個先生演的像嗎?”
蔣經國笑而不答,只是點點頭。
不過最令他忐忑不安的,還是和朱镕基合影留念的那一次經歷。1997年,孫飛虎前往北京參加會議,時任副總理的朱镕基找到他,想親自面見一下這位紅透半邊天的“蔣總裁”。
在經過十幾分鐘的親切交流后,朱镕基與孫飛虎以及其他演藝界的人士合影留念。
就在這時,朱镕基一把拉住孫飛虎的胳膊,讓他站在中間位置。孫飛虎被他的舉動嚇了一跳,連忙說到:“您是首長,我怎么能站中間呢?”
朱镕基卻開玩笑地說:“你是“委員長”,我只是副總理,比你低兩級,你站中間沒什么問題。”這話也不禁令眾人哈哈哈大笑。
就這樣,孫飛虎站中間,朱镕基站旁邊大家合了影。(下面的配圖并不是文中所說圖片)
就當這個蔣介石特型演員如日中天,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再多見幾次他扮演的蔣介石的時候,孫飛虎卻選擇了急流勇退,宣布不再扮演蔣介石。
隨后,在有關蔣介石的電影中,便再也見不到孫飛虎了。后來,孫飛虎又出演了《漢武大帝》《太平天國》等眾多影視,不過觀眾對他的印象還是停留在那位栩栩如生的蔣介石身上。
為何不再出演蔣介石呢?在一次媒體訪問時,孫飛虎委婉地說出了原因:首先,自己并不是蔣介石的特型演員,除了蔣介石,還可以扮演許多其他角色。
其次,作為一個科班出身的職業演員,一生只成功扮演了一個角色,實在是遺憾;最后,因為年齡和身體的原因,自己也不適合再繼續出演了,要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退役后的孫飛虎,和妻子過上了安閑舒適的生活。2014年11月22日,孫飛虎在西安病逝,享年73歲。
結語
孫飛虎的一生,可謂充滿了崎嶇和坎坷。幼年時的家道中落,少年時的高考失利,以及參加工作后的不被重視。
但好在他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中挺了過來,最終以自己出色的表現贏得了大眾的認可。
孫飛虎的事例也告訴我們:成功只是暫時的,而失敗始終是人生的主旋律。
能夠從一次次的失敗與跌倒中重新站起來,繼續向前奔跑,把淚水化為前進的動力,這樣的人才可謂是真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