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命,迎春光!
電影《小小的我》于27日上映
演繹“腦癱少年”勇敢追夢的故事
易烊千璽主演的新片《小小的我》未映先火,影片上映前預售票房就突破了1億元。昨(27)日,影片正式上映,和影片有關的多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看完電影后,觀眾被易烊千璽扮演的“腦癱少年”劉春和勇敢追夢的故事深深打動。
電影《小小的我》由楊荔鈉執導,游曉穎編劇,易烊千璽、林曉杰領銜主演,蔣勤勤、周雨彤特邀主演,講述了患有腦癱的劉春和(易烊千璽 飾)勇敢沖破身心的枷鎖,為外婆(林曉杰 飾)圓夢舞臺的同時,也彌合了與媽媽(蔣勤勤 飾)的關系,在經歷一個盛夏的蛻變后終于踏上了新旅程的故事。
《小小的我》:苔花也學牡丹開
相較于給予殘障人士特殊關懷,《小小的我》更傾向將他們視作普通人來刻畫。“我是個二十歲正常的成年男性。”與所有普通人一樣,劉春和也會投訴侮辱他的公交司機,也會對漂亮的女孩“想入非非”……電影中,他并未被塑造成一個需要被拯救的角色,而是始終強調作為一個“人”的情感與成長。
面對母親簡單粗暴的“保護”和外界“腦癱打什么鼓”的質疑,劉春和把自己置身于和大多數人相同的考量標準中。他當眾“報菜名”證明自己的口齒和記憶力,以遠超店長要求的行走距離證明自己的體能。“我是個記性很好的普通人”,這不僅是劉春和個人的人格宣言,更是整個殘障群體對被平等對待的渴望。“不只是錢,有工作對我而言是有了尊嚴!”應聘成功后,劉春和自豪地告訴外婆。
《小小的我》以一種平靜的方式,聚焦于殘障人士如何在困境中積極尋找希望,如何與家人和解,如何在社會中爭取自己的一席之地……“關于幸福的意義里,應該有我們每一個人”。故事尾聲,面對三袋“米面油”形式的“慰問”,劉春和拒絕平和、被動接受,而是積極為自己和所有沒有被認真對待的人群發聲,實現了敘事的突破。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作為講師的劉春和向學生們解釋:“在幾乎所有詩人的作品中,不起眼的苔花都只是點綴,但在袁枚的筆下,它有了至上的人格。”正是有了這種人格,劉春和從未自暴自棄,他學會了開車,撒掉了伙伴小貓的骨灰,并堅定地選擇了夢寐以求的師范大學。“苔花從不自慚形穢,而是憑一己之力,活出了不輸牡丹的尊嚴。”
蛻變之夏:曾在成都多地取景
據悉,影片全程在成都拍攝,電影中新都桂湖公園的美麗風景、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金面具、玉林東路的咖啡店、天府新區的高樓大廈等讓成都觀眾感到熟悉和親切。
其中
讓劉春和發生蛻變的盛夏
取景地就在成都
圖丨影片曾在桂湖公園拍攝
此前曝光的預告片中,新都桂湖公園已率先出場。外婆合唱團的骨干們經常在這里排練,合唱團的團員,不僅能和聲也能伴奏,也是電影的搞笑擔當。知名主持人楊迪的媽媽就在電影中客串合唱團成員“小公主”,她和外婆有過小摩擦,后來兩人變得惺惺相惜。在桂湖公園,易烊千璽扮演的劉春和有不少戲份,他在這里學會了打鼓。夏日的桂湖公園綠樹成蔭,荷花盛開。電影上映前已有不少觀眾到這里打卡留念。
除了桂湖公園的美景,影片也展現出成都現代的一面和接地氣的生活。劉春和在天臺上的一場戲,背景就是成都的高樓大廈。
玉林東路的一介·巷子里咖啡廳,是電影中易烊千璽工作的咖啡店取景地。在這里劉春和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還學會了做牛軋糖,并被更多的人接納。影片最后,劉春和開始了新的生活,站在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金面具前,他似乎悟出了生活的真諦。
除了以上提到的取景地,影片還曾到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青白江區城廂學校、錦江區水井坊社區、高新區肖家河街道、雙流運動公園等地拍攝。
在此前影片曝光的預告片中,易烊千璽飾演的“腦癱少年”劉春和沒有露臉,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影片上映后,有看過電影的觀眾表示,“開始的第一個鏡頭就震撼到我了!看著劉春和扭曲的身體,顫顫巍巍地走上臺階……不需要臺詞就把我帶入劇情了。”
同樣患有腦癱的脫口秀演員小佳,在看到易烊千璽的表演之后,也是贊不絕口。他表示,給《小小的我》打滿分,影片沒有放大劉春和所面臨的困難,觀眾在觀影的時候不會有太大的壓力,看起來也比較輕松。
影片的編劇游曉穎是成都人,她此前的作品《我的姐姐》和《相愛相親》中都有很多成都元素。這次創作《小小的我》,游曉穎融入自己的經歷,媽媽參加的合唱團里剛好有這樣一對祖孫,在創作的過程中游曉穎接近了他們。
來源:綜合《文匯報》、紅星新聞
轉載:成都殘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