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個邏輯,接下來就是誤殺4之癮大,誤殺5之不殺難受.......誤殺10之想殺就殺,誤殺之終章:順手的事。
其實,陳思誠從沒想過把《誤殺》做成一個強關聯性的延續性故事,而是套同一個片名,主角不統一,故事不一樣的獨立影片。
但觀眾喜歡看新的東西,如何創新滿足觀眾的期待值?前兩部陳思誠給出的答案是翻拍,《誤殺3》一反常態竟然采用了原創劇本,可這個原創又很像翻拍。
毫無疑問,陳思誠是個好的產品經理。
《誤殺3》堆疊了許多視覺奇觀,增強情緒沖擊,如一墻像安娜貝爾一樣的恐怖娃娃,一船軀體殘缺的遇難兒童。
再以社會議題引發輿論熱度,如蘿莉島,歐美收養孤兒假慈善,拐賣兒童致殘乞討,福利院是幌子,人口交易謀私利才是目的,而人販子是當下熱門話題。
后再進行階級敘事,控訴上層不作為,譴責權力濫用,淪為個人工具,揭露社會腐化,道德異化,人性淪喪,底層抱團取暖以暴制暴凈化體制。
以此提升深度,讓討論不局限于懸疑,也讓觀眾暫時忽略懸疑不足,邏輯不通的毛病,宣發也往這邊靠,若是誰反駁電影太膚淺就把這些甩上去,明明人家都提及了,你非要尬黑。
最后借助積累式敘事把這些全部串聯起來,時不時放出壓抑情節,讓觀眾的情緒始終被電影節奏調動著。
如負責調查海難兒童案的梁素娥被炸死,雅音的孩子被拐跑淪為犧牲品,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商品。
同時不間斷地放大音效刺激觀眾,讓觀眾處于緊繃的觀影狀態,這時候故事講什么,要不要解謎,其實已經不重要了,觀眾急需情緒釋放達到一種爽感。
陳思誠自然懂得如何迎合,結尾處好人團結在一起,壞人全部繩之以法,就連施福安這樣的幫兇,陳思誠都讓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射殺鄭炳睿和他女兒。
但陳思誠的積累式敘事不是精妙布局的慢慢來,那樣觀眾不一定有耐心等到最后。
當然,陳思誠也沒那個本事去鋪開再收回,《唐探1》的靈光一閃太少見,況且陳思誠嘗到了簡單賺錢的甜頭又怎么會回到費時費力的模式。
所以他的積累式敘事是在其中加入多重反轉,并且沒有鋪墊,直接來,這一套公式下來,雖然拼湊感很強,質量難以保證,但票房一定不差,畢竟都是熱點,單參與感這點就足以讓該片不缺熱度了。
可見,陳思誠在商業片這一塊果然精明,深諳商業邏輯,不僅是產品經理,還是個不錯的市場經理。
但作為電影人來說,他是個好裁縫,《誤殺3》有不少片子的影子,《恐怖直播》《電鋸驚魂》《親切的金子》,甚至他自己的《消失的她》。
馬浴柯看到《誤殺3》也肯定會對陳思誠敬禮,終于有人欣賞他的才華了,這不就是《重生》2.0嘛,連人設、結構都一樣,弱者聯合起來以身入局,搏命報復強權,后三十分鐘回放。
難怪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了,盡是些應付的敷衍之作,還妄想按頭讓觀眾掏錢支持給好評,無異于癡人說夢。
不過,從電影題材的變化也能看出來國際形勢確實是動態的。
20年前,泰國是《泰囧》,旅游勝地,泰國傳奇,吃喝玩樂一條龍。
這兩年,泰國是《誤殺123》,不是殺人放火就是綁架勒索,亦或是人口販賣、器官買賣,當局腐敗、腌臜骯臟,儼然人類犯罪精華垃圾場,刑法百科大全。
泰國成了環大陸犯罪片的棲息地,而國內的導演們則猶如泰國的吹哨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