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就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團隊提出的烏克蘭和平方案發表重要講話。根據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報道,這份來自特朗普團隊的和平方案主要包含兩個核心內容:推遲烏克蘭20年加入北約的時間表,以換取西方繼續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同時在沖突地區部署歐洲維和部隊監督停火。這個方案的細節最早由《華爾街日報》披露,并在特朗普12月12日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得到進一步確認。
特朗普于12月7日在巴黎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晤,三方重點討論了歐洲在遏制俄羅斯侵略行為中的主導作用。這次會談直接推動了和平方案的形成。
此次拉夫羅夫的表態顯示出莫斯科對和平進程的復雜態度。雖然俄羅斯此前一直強調要等到特朗普正式就職后才能開展實質性談判,但現在莫斯科已經開始公開討論特朗普團隊的提議,這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俄羅斯與特朗普新政府之間已經建立起初步的溝通渠道和互信基礎。
然而,拉夫羅夫的講話也明確劃出了俄羅斯的底線。他表示,莫斯科"當然不滿意當選總統團隊代表提出的建議",特別是堅決反對在烏克蘭部署歐洲維和部隊的提議。拉夫羅夫對歐洲維和部隊的堅決反對,反映了莫斯科深層的戰略憂慮。
首先,在維和行動中,俄羅斯將面臨嚴重的力量不對稱:北約成員國可以派出多國部隊,形成一個統一的軍事存在,而俄羅斯在失去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傳統盟友的軍事支持后,將不得不獨自應對多國部隊的壓力。
其次,歐洲維和部隊的進駐意味著北約軍事力量將合法地出現在俄羅斯的勢力范圍內。這不僅會削弱俄羅斯在頓巴斯地區的軍事控制,更會在未來的談判中削弱莫斯科的話語權。
第三,維和部隊的進駐本質上給了烏克蘭一個戰略喘息期。表面上是和平監督,實際上烏克蘭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重整軍備、訓練新兵、補充彈藥。更令莫斯科擔憂的是,一旦歐洲維和部隊進入烏克蘭,即便現在歐洲存在大量反戰派政客,但從軍事角度看,這種部署為未來可能的聯合行動創造了條件:駐扎的歐洲部隊隨時可能與烏軍形成事實上的軍事聯盟。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俄羅斯將不得不同時應對烏克蘭軍隊和歐洲軍事力量的雙重打擊,這對俄軍來說無異于噩夢。因此,盡管特朗普的提議看似公平,但從軍事安全角度,莫斯科必須堅決防止這種局面的出現。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12月26日表示,俄羅斯計劃在2025年"結束沖突",同時重申了在前線取得成功的希望。這一表態與拉夫羅夫對停火協議的否定形成鮮明對比。拉夫羅夫稱"停火是一條死路",這反映出俄羅斯高層對和平進程的態度存在某種微妙的分歧。
目前,俄羅斯在戰場上占據優勢,控制著烏克蘭約20%的領土,并繼續穩步推進,盡管付出了重大傷亡。在這種情況下,莫斯科對和平談判的態度顯得更為謹慎和強硬。普京雖然表示愿意與特朗普對話,但同時堅持俄羅斯的核心訴求:不作出領土讓步,并要求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的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莫斯科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態度實際上比表面看起來更具彈性。拉夫羅夫對特朗普提出的"推遲烏克蘭20年加入北約"的提議刻意保持沉默,這種默認態度透露出重要信號:俄羅斯并不認為北約是鐵板一塊,也沒有完全否定烏克蘭的北約前景。這20年的緩沖期意味著俄烏雙方將有充足時間完成戰后重建,重新構建地區安全架構。從俄羅斯的戰略考量來看,只要能確保一個長期的地區力量平衡方案,為其在北約東擴方向上提供足夠的戰略縱深和安全保障,莫斯科對烏克蘭最終加入北約的立場可能比外界想象的更為務實。這種保守而現實的態度,為未來的談判留下了重要的回旋空間。至于這個方案是什么,可能是將烏東四州劃分出來做永久中立區,也可能是烏克蘭以特殊的身份加入北約,說到底,這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談出結果的。
特朗普團隊尚未正式公布結束戰爭的具體步驟,盡管特朗普本人曾多次宣稱能在"24小時內"實現和平。目前的局勢表明,和平進程遠比想象的復雜,需要各方在核心利益和底線之間找到平衡點。拉夫羅夫的表態既顯示了俄羅斯對談判的開放態度,也暴露出在具體執行層面存在的重大分歧,這預示著未來的和平進程可能充滿曲折和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