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時候,廣州軍區所肩負的職責堪稱“時間緊、任務重”。所謂“時間緊”,指的是此時的世界局勢風云突變,所謂“任務重”,則是說廣州軍區要利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進行現代化的訓練,提高自身戰斗力。
因此中央審時度勢,果斷派出了張萬年將軍接任廣州軍區的司令員一職,負責完成對廣州軍區的整體整編,進而提升其戰斗力。
之所以會選擇張萬年將軍承擔這一重任,其實軍委是有深層次考量的,首先自然是跟張萬年將軍輝煌的履歷有關,雖然在老一輩的革命軍人中,張萬年將軍的資歷并不是最突出的,在1944年抗日戰爭的尾聲才參加的八路軍,但是如果要說起張萬年的軍事才能,那的確堪稱“卓越”。
往遠了說,在1953年國民黨反攻大陸的最后一仗東山島戰役里,張將軍受命三進三出東山島,冒著國民黨優勢兵力的炮火,將對方苦心修筑的多個防御工事打掉,為我41軍的戰術反搶灘作戰,以及東山島戰役的全面反攻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往近了說,在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張萬年將軍指揮的部隊是最早摸清越軍戰術的部隊,而且針對于越南叢林繁多的地勢,張萬年將軍有針對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對越軍的作戰方案,最終將越軍的不少優勢部隊殲滅,讓越軍對他的名字又恨又怕,甚至專門提出了“活捉張萬年”的口號。
因此基于張萬年過往的優秀軍事表現,軍委在廣州軍區這個關鍵的軍事重鎮安排其任職也就不足為奇了。而在張萬年主張廣州軍區的同年,中央軍委也將他的軍銜升為了上將。
不過中央軍委顯然也考慮到“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在安排了張萬年前往廣州軍區主政之余,也給他安排了四位副司令員作為幫手,這四位副司令員有幾個關鍵的共同點:軍事經驗豐富、政治工作得力而且在各自的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跟張萬年配合起來,可以說是強強聯合且相得益彰了。
第一個要說的是陸軍中將劉存智,他跟張萬年都是抗日戰爭時期加入的八路軍,而且同樣在戰場上堪稱是履歷功勛,尤其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劉存智在三大戰役中參與了遼沈和平津兩大戰役,后來更是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多次殲滅過美軍的小股軍事力量。
調劉存智來廣州軍區配合張萬年,也是想活用他豐富的作戰經驗查漏補缺。
其次就是陸軍少將李新良,其實相對于張萬年來說,李新良算是軍隊中的“少壯派”,他入伍的時候已經是建國之后,因此戰績上稍顯遜色,但是這完全掩蓋不住李新良本人的才華,他素來以沉穩和冷靜著稱,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能夠抓住時機跟友軍協同作戰,對敵方主力進行圍殲,這樣的表現已經足以說明李新良本人的指揮能力了。
所以派他前來輔佐張萬年將軍,是為了守住訓練的基本盤,讓軍隊戰術的更迭更張弛有度,順便一提,后來的李新良將軍還擔任了國慶五十周年閱兵的總指揮。
接下來要說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則分別是專業兵種的人才:空軍老將劉鶴翹和海軍名將高振家,這二位同樣是各領域蔚為杰出的人才,劉鶴翹將軍曾是一名王牌飛行員,在保衛祖國領空的過程中立下過汗馬功勞,還擊落過兩架臺灣的戰機;而高振家年紀輕輕就進入了海軍專門院校學習,在1964年保衛祖國海疆的作戰中,率領部隊殊死作戰,擊沉了敵方數艘艦艇,榮獲了組織上的嘉獎。
這兩位來到廣州軍區的原因也很顯而易見:那就是幫助廣州軍區在全兵種現代化上打下堅實的基礎,畢竟“術業有專攻”,作為陸軍出身的張萬年上將,對空軍和海軍的建設,顯然并不算特別熟悉,有了專門的將才加持,廣州軍區的現代化之路,會更加順暢。
而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正是在張萬年上將和四位副司令員的共同打造下,廣州軍區的軍事力量有了質的飛躍和提升,也讓廣州軍區在此后波譎云詭的國際局勢中,為我國沿海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做出了最大程度的捍衛和貢獻。
可以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堅持和責任,至少這五位老將,都很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讓今天的我們欽佩不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