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想起了之前看一個媒體朋友曾經和我說她看鄭秀文的演唱會是因為除了聽歌之外,也喜歡鄭秀文的舞臺造型....
在研究鄭秀文以往采訪的時候,看到這段話↑,“我很羨慕梅艷芳和她的造型師那種關系,我想一百年后,再看梅艷芳劉培基她們的組合都是經典的!”
當我翻看劉培基的自傳《舉頭望明月》和梅艷芳的紀錄片時,就立刻決定重新回顧下劉培基對造型師這個職業的態度、以及梅艷芳那些經典的造型!
劉培基,1951年出生在香港,后來被母親送去做學徒,之后又自己爭取去英國倫敦圣馬丁藝術學校修讀高級服裝設計及衣料設計,回港之后創立了自己的品牌EL(Eddie Liu)以及“詩紡”,她和梅艷芳的合作從她的第一張專輯開始。
劉培基曾經是這么回憶梅艷芳:“第一次見她的時候她很瘦小,我說你脫掉外套,然后她很拘謹,又不自信,但是我說你放松,她脫掉衣服之后,我看到了她很明顯的鎖骨,我當時就在想這就是天生穿衣服的料。我看到她燙著滿頭的小碎卷發,我遞給了她一件我設計的衣服,但是她露出一點點擔心,因為可能設計過于超前。”
與其說劉培基和梅艷芳的合作是互相成就,其實不如說是她們只不過是同命相憐的人。
劉培基從小過著類似于孤兒的生活,11歲被母親送去做學徒之后再也沒有怎么見過母親,而梅艷芳的故事我想大家也知道,很小就在歌廳唱歌,母親的自私就更不必說....
所以之后劉培基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我聽了烈焰紅唇這首歌之后,我和她一起想這就是前世的緣分...”
烈焰紅唇這首歌的造型↓,是劉培基自認為印象最難忘的一套造型,也最我自己很喜歡的一套,因為既有搖滾的鉚釘又有很曼妙的蕾絲。
這件黑色的套裝,上面是用鉚釘點綴,下面是很柔軟的蕾絲,盡管這個造型是專輯的封面,人們很少看到下面,但是下面的設計讓我想到了2024年許多國際品牌用到的元素:蕾絲。劉培基給梅艷芳選擇了黑色蕾絲,層層疊疊堆砌上面還點綴著水晶小石頭,不僅有層次感也另類,劉培基回憶中說這些裙子上的水晶石是自己通過私人關系從紐約定制的。
劉培基曾經在采訪的時候這么形容這套造型,“當時她說想要一些亮片華麗的東西,但是我很討厭那些塑料亮片,我覺得華麗有許多表現手法,不一定非得用那些塑料亮片,我們哪怕用水晶或者鉚釘都好于那些亮片。”
好的造型師對自己的作品是很負責任的。寫到這里我想到我服務過的某個造型師給那個愛豆準備了塑料亮片紅色外套....
在劉培基的自傳和他的一些采訪中,你會獲得一個信息那就是:他幾乎和自己服務的藝人都能成為很好的朋友,甚至是交心摯友。比如張國榮最不自信的時候找到了劉培基、羅文養老都要和他做領居....等等。
除了這一套造型,我個人其實很喜歡劉培基給梅艷芳打造的一些很中性、攻氣十足的造型:↓
20歲的梅艷芳與《似水流年》,現在你給一個20歲的女愛豆演繹這么滄桑的歌曲,我估計會被拒絕吧?
劉培基采訪中談到這個造型時講了一個小故事,“她拿到這首歌的時候19歲哎,我和他經紀人說,你讓一個19歲的女人唱這種歌。這種歌換個女人唱很容易唱成怨婦哎,但是我當時就想那我們就干脆做成男裝的造型,讓似水流年不是感嘆年華老去,而是女人可以不要男人、不談戀愛....”
看到這段采訪也在感嘆劉培基作為造型師的靈活多變和思想的多元,放在現在也很超前。 其實,這套造型靈感是來源于好萊塢明星瑪琳-戴德利:
“我有一次在英國出差的時候,被一本書的封面所吸引‘‘Four Fabulous faces’’,書里講的是好萊塢四個女明星的人生起伏,其中我在書中看到了好萊塢女明星瑪琳-黛德麗穿著男人西裝的造型,我覺得太好看了!”
所以劉培基就把這個靈感告訴了梅艷芳,梅艷芳也很喜歡,而且兩人高度一致的認為,“似水流連年其實是一個有故事女人,愛已經是過去,即便是沒有男人在身邊也不重要了!”劉培基在書中說,自己每次給梅楊芳做造型都會給她講故事,幫她如何擁有自己獨有的“武功”。
劉培基與梅艷芳的關系與其說是朋友、客戶,其實更像是父親與女兒的關系,事無巨細地關照著這個女兒。
“在她穿這套男人西裝的時候,我希望她要有一個表情,那就是驕傲!你是穿男裝的女人,不是女扮男裝,這更重要。”
其實劉培基給梅艷芳做過很多中性的、偏男裝的造型。比如↑這一套也是我喜歡的,同樣是男裝也很酷颯。比起上一套的氣氛,這一套則是多了一份魅惑和神秘,比上一張更妖艷一些,甚至讓你覺得這個女人不好惹!
看了劉培基那么多給梅艷芳做的造型,也在透露一個信息那就是人與人能否保持一段長久的關系,其實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互相的信任,以及彼此真誠。
當然劉培基在接受魯豫采訪的時候也曾說過:“有時候形象設計造型師要動腦子,用心,而不是只做衣服,你要知道對方經歷過什么!”
我這半年來遇到過的造型師很少看到她們給自己服務的客戶講故事,但是作為已經在內地發展了二三十年的這個職業,越發展怎么越倒退了?我真的沒有聽過一個造型師講故事....
梅艷芳的自傳里曾經這么說:“起初沒有人知道我可以,我自己也不清楚未來的發展,幸好我遇到了劉培基并得到她的幫助,我的演藝事業才有了起色。”
劉培基也在書中說,他經常給梅艷芳講故事,告訴她這件衣服需要她如何轉身、如何轉身,他從來沒有問過梅艷芳這個造型好不好看,因為在劉培基看來,告訴梅艷芳這件衣服特點和要傳達的理念遠比好看重要!
這一套紅色的、帶著歐洲宮廷元素和氣氛的舞臺造型也是我個人喜歡的,它是一種蓬勃大氣的紅,金色和紅色渾然天成,刺繡在華麗中又帶著濃厚的藝術感和戲劇感,讓臺下觀眾有有無線的遐想空間,重點在于頭紗和假面銜接和點綴,讓你感覺不是在看一場演唱會,更像是在欣賞舞臺歌劇.....
你以為是它僅僅是歐式宮廷的造型,有點傳統,但側開叉打開以后是金色的系帶高筒靴以及黑金色的短褲,有一種撥開云霧見奇景的驚喜,劉培基是將經典厚重和現代的摩登和大膽巧妙結合融合在了一起。
劉培基給梅艷芳做的一些很重要的造型其實是和她本身的事業發展節點是相關的,比如他喜歡的這一套:
這是梅艷芳得到香港當年最難拿的金針獎頒獎晚會的一套造型,劉培基說這一套對于他來說也是意義重大。
“對于香港歌手來說,金針獎很難拿的,尤其你又是一個很年輕的歌手。因為這個獎項一向是頒給有資歷的歌手!其實拿到這個將就等于你已經進階到下一個階段了,所以這一套對于梅艷芳來說,是一種象征意義,這件衣服其實是梅艷芳成為頂尖歌手的見證者。”
↑這套衣服,你是不是看著很熟悉,它即有男士燕尾服的細節和點綴,又有女性柔美、曲線感的領子和蝴蝶結,依舊是將男士服裝和女性服裝的完美融合,下面是黑色的魚尾裙。
看到這里大家有沒有發現90年代的造型師對于舞臺的認知很嚴謹,與其說是在做舞臺造型,不如是說他們在做一場有故事線的舞臺劇、歌劇或者說一場有著明確故事線的藝術展,關于華麗服裝的藝術展。
這套造型的名字叫‘波斯女郎’靈感來源是一千零一夜,充滿了異域風情,頭紗曼妙神秘、衣服有金色的鑲邊和金色絲質刺繡,華麗中帶著酷颯和不羈,而且梅艷芳的妝容也貼主題,不再是透白的膚色,而是很有異域感的小麥色,我想即便這樣的造型放在如今,也會讓人記憶猶新,會牢記很久,何況下面還踩著老虎,比起現在我們女團愛豆的那些短裙、學院裙,高出幾十個LEVEL。
當然其實梅艷芳之所以是梅艷芳,也是因為她本身對于服裝、造型的理解高于一般人,同時對肢體的控制又很擅長,所以我覺得她對于劉培基創造出來的造型也有很到位的演繹和理解。
造型師再優秀,如果遇到的模特沒有表現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也很難打造出驚世駭俗的作品....我們都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造型師也一樣。
其實在梅艷芳的告別演唱會當中,有好多造型我都覺得是那種跨世紀的經典和難以超越,比如我最喜歡的這套婚紗:↓
這是一套不用揭蓋頭的婚紗,它的拖尾無限延長,看似好像沒有盡頭。梅艷芳在和劉培基表達自己的告別演唱會想要一套要能夠壓陣的婚紗時,劉培基說,“我理解她,她真的是將這場演唱會是作為告別演唱會的,她想擁有婚姻但終究沒有如愿。我也曾問她為什么要做一件婚紗,嫁給誰,她很堅定的說,‘嫁給舞臺’。
我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梅艷芳的告別演唱會,這套造型的拖尾非常長,然后梅艷芳在告別說拜拜的時候,門已經關上了,但是門縫外面是婚紗拖尾一直延綿到舞臺,可以說這件婚紗很完美的詮釋了‘嫁給舞臺’這四個字!
看著梅艷芳穿著婚紗唱著近藤珍彥的《夕陽之歌》,我在想如果梅艷芳生在現在這個時代大概不會對沒有婚姻有所遺憾..... 圍城的那句話,城外的人想進城,城內的人想出城...擁有婚姻的人覺得不要也罷,不曾擁有的人一生遺憾 。
劉培基是這樣回憶這一段的,“她演繹的不是夕陽之歌,這個女人是在演繹生離、死別!”
我看了許許多多的劉培基的采訪,幾乎所有的采訪他都不由自主的講到梅艷芳,每次講到梅艷芳的時候他都在遺憾...甚至他退休有很大部分原因是自己的那個‘靈魂上的摯友’離開了,自己的靈感也沒有了!
“劉培基不光看重好看,更看重靈魂,他懂得梅艷芳的靈魂。”這是我以為的劉培基和梅艷芳的關系!
好吧,我們一直覺得男女之間會發生一見鐘情,那朋友之間其實也存在一見鐘情,就像魯豫在采訪中這么說的一樣,有時候一個造型師和自己服務的對象也需要一見鐘情,這可能才是最完美的合作,其實其他合作關系也可以套用!
.....這一篇沒有結尾,傳奇怎么會有結尾呢?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d4y1c79T/?vd_source=997691405b85492bd529565b3b49e68d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M4y1w787/?spm_id_from=333.1391.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