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葡萄酒如果利用好創新營銷,
或將是目前國內酒行業
增長潛力最大、最有機會的品類。
文丨李鋒
*作者系銀倉昊拓貿易(北京)公司總經理
原標題:國產葡萄酒國——敢問路在何方
編者按:云酒頭條《爭鳴》欄目,旨在營造百家爭鳴之氛圍,呈現酒業研究者關于品牌、營銷、市場、文化等方面的深刻思考,長期歡迎各方來稿。
“大市場小體量”,連續12年銷售利潤雙雙下滑,這是國內國產葡萄酒的市場現狀。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葡萄酒方面,國內共有企業1885家,完成產量30萬千升,累計銷售收入90.9億,實現利潤2.2億;黃酒方面,共有企業700余家,完成產量190萬千升,實現銷售收入210億,實現利潤總額19.5億。
從數據上看,國產葡萄酒銷售收入和利潤都遠低于黃酒,但企業數量卻是黃酒的約2.7倍,除頭部國產葡萄酒企業、新晉的精品酒莊外,大部分葡萄酒企業都面臨一定經營困境。
從受眾群體來看,葡萄酒品類遠大于黃酒,國內黃酒市場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地區,其他區域消費相對較少。此外,黃酒還有一個特點,高端產品(售價300元/瓶以上)銷售占比較低,但葡萄酒的國際名莊酒和名品酒在這一價格帶占有一定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葡萄酒市場規模依舊小于黃酒,似乎很難說通。
當前,國產葡萄酒頭部品牌的銷售收入和利潤都在雙雙下滑,渠道漲力不夠、市場動銷速度慢、經銷商不賺錢等現象顯現,類似于2000年初的白酒市場。加之很多消費者的錯誤認知——國產葡萄酒普遍沒有好酒,造成當前國產葡萄酒的“困境”。
█ 國產葡萄酒真的沒有好酒嗎?
國內不少精品酒莊都在產好酒。
近幾年,國內涌現出不少精品酒莊、小而美的酒莊,雖然規模不大,但他們的產品從品牌標識、產品標識、產地標識、產品品質、營銷等方面都做的很好。美中不足的是,其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用戶教育只是很小一部分消費者。
例如,新疆產區的天賽酒莊、寧夏產區的西鴿酒莊,這些精品酒莊的產品品質不亞于一些國外知名產區、精品酒莊的酒莊酒。
在國內市場的大背景下,大眾對國產葡萄酒的錯誤認知導致太多用戶對這些精品酒莊“不熟”。他們接觸更多的是“大眾酒”,這些“大眾酒”產能和規模可以滿足中低端消費,品質符合國標,而精品酒莊的產品本身產量不大,只做小圈層。例如年產100萬瓶的國內精品酒莊,受限于產能規模,大眾沒有品鑒過其產品,自然就導致大眾普遍看低國產葡萄酒。
此外,葡萄酒作為舶來品,很多消費者很難分辨其品質好壞,加之某些酒商一直宣傳進口葡萄酒的優勢,把國產葡萄酒當做反面教材,誤導了很多消費者。
█ 國產葡萄酒為什么比進口葡萄酒貴?
首先是認知差異,國內很多消費者被一些進口酒商宣稱的“國產葡萄酒貴、國產葡萄酒品質不好”等言論所誤導,產生了國產葡萄酒沒有好酒、國產葡萄酒貴的認知。筆者認為,這個說法是不全面的,國產葡萄酒也有很多好酒、很多性價比高的酒。
其次是產業歸類不同,國外很多葡萄酒產業,包括種植、釀造、銷售被歸類為農業,國內葡萄酒產業歸類為釀造酒類別,在稅收層面有所差異。
第三是技術層面的差距,在葡萄種植、釀造技術,釀造設備等方面,國內和國外有一定差距。國內很多精品酒莊會聘請國外的釀酒大師,并支付高昂費用;國內酒莊的釀造設備大部分需要進口,這也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支付的成本。
第四是經營成本不同,國外酒莊沉淀多年,規模化效應領先,其成本控制和國內相比較低。此外,國內進口葡萄酒都是酒商進口而來,他們只看貿易成本和營銷成本,不考慮品牌推廣成本,而國產葡萄酒需要進行更多的品牌推廣,導致價格較高。
最后是政策因素,國外有些國家對葡萄酒生產企業定價有嚴格要求。
█ 國產葡萄酒當前營銷困境
從營銷方面看,國產葡萄酒并不是營銷不好,而是營銷創新不夠,沒有跟上渠道變革。
類比白酒,國內市場白酒三年就會誕生一個10億+新品牌,國產葡萄酒就沒有,整個葡萄酒行業還處在傳統渠道營銷階段,對于用戶教育也停滯在這一階段,還在做所謂的高端酒會。
筆者個人認為這樣并不完全正確,小酒莊可以這么做,但是國內一線品牌,或者說規模以上企業還是要抓住大眾市場,去做大消費。國產葡萄酒最近10年完全沒有趕上新消費,所以導致業績連續12年下滑。
白酒最近的黃金20年,在品牌樹立的背后,有很多大商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當年,很多酒商和酒廠開發產品進行全國銷售,對于酒廠而言,可以有更多時間做品牌和品質,讓出一部分利潤給開發商,這樣渠道產品的豐滿度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在渠道為王的時代,得以觸達更多消費者,品牌效應越來越強。
例如西鳳6年、15年開發商,巔峰時期其銷量比西鳳公司本品都要大;五糧液、瀘州老窖當年也有很多開發商,規模較大,為品牌市場曝光、消費者教育起到很大作用;茅臺、郎酒等品牌對于向上社交、引導性消費和領導性消費也做了很多市場動作。
當下,95后、00后等年輕消費者已從品牌消費,轉化為品質消費、個性化消費,在短時間很難接受白酒,這是葡萄酒搶占市場的一個好機會,國產葡萄酒如果再不能抓住這個時機,可能未來會更加艱難。
█ 國產葡萄酒的創新營銷
葡萄酒本身是大眾熟知的品類,不需要太多的用戶教育。在品牌層面,很多消費者對葡萄酒產品也是有所了解的,所以,國產葡萄酒在營銷環節層面一定要做減法。
大眾葡萄酒,只需要做到以下四點:一要告訴用戶你是誰,你的酒怎么好,你能給他們帶來什么;二要讓合作伙伴有錢賺、且可以持續盈利;三要改變營銷方法,盡量縮短經銷環節;四是品牌建設要以用戶為思維、銷售為導向。
建立適合自己企業的商業模式也很重要。近些年,一些有歷史底蘊、品牌力較強的企業,業績連續下滑,有的甚至已經淡出消費者視野,這與其自身商業模式不無關系。
一個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要根據企業的發展策略、品牌定位、產品定位打造,一定要與企業適配。產品、品牌歷史、營銷打法不同,都會有很大機會。
例如,以大眾酒為基礎的企業,就要做核心大單品;中高端產品定位的企業,那就要建立一支具有強社交能力的團隊,做透某幾個領域,怡園酒業就在互聯網和金融這兩個領域做得比較好;對于自身產品有明顯的特性的企業,雖然品牌力不夠,但只要把產品特性講明白,發力和傳統普通葡萄酒的不同點,也有很大機會。
此外,國產葡萄酒還需創新營銷。互聯網和短視頻時代的到來,模糊了地產品牌、全國性品牌這一說法,國產葡萄酒如果利用好創新營銷,筆者認為,其或將是目前國內酒行業增長潛力最大、最有機會的品類,未來五年葡萄酒行業一定會出現百億超級大單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