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景杉出國的【移民故事】專欄。
小編會在這里給大家剖析每個家庭移民成功后的海外生活,希望有需要的朋友,移民路上少走彎路。
今天分享一下在香港生活的切身感受。
關于香港,這座東方之珠,一直都有人充滿向往,也有人不屑一顧。
有人覺得這里充滿機遇,有人卻說“只是一個大號的水泥森林”。
那么,真實的香港到底是什么樣的?
作為一個在香港生活了整整兩年的內地人,我覺得我有必要分享一些親身經歷。
從內地到香港:高開銷讓我大開眼界
我是內地一線城市的金融從業者,月收入過5萬。
工作幾年后,公司給了一個機會——調到香港分部,年薪翻倍,這看上去是一次人生飛躍的機會,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
剛到香港的前兩個月,我確實有一種“錢多花不完”的錯覺。
但很快現實就敲響了警鐘——賺得多,花得更多!
先說房子,香港的租金貴得離譜。
我租了一套不到30平米的公寓,每月租金1.8萬港幣(約合人民幣1.65萬)。
這是什么概念?我在內地租200平的精裝復式,也不過是這個價格的一半不到。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30平米還包括一個“開放式廚房”和一個“超迷你浴室”。
第一次搬進去時,我整個人都被這狹窄的空間壓得喘不過氣來。
再說日常開銷,香港的物價真的讓我重新認識了“貴”字的定義。
如果換算成人民幣,一顆白菜59.5元,一份干炒牛河148元,兩只蝦餃98元,打車6公里160元……
對比之下,內地倆菜一碗米飯的外賣只要30元,還是過于劃算了,就是食品健康問題讓我退卻。
在香港,唯一便宜的可能是公共交通了。
地鐵起步價4港幣,去大多數地方十幾塊港幣就能搞定。還有渡輪,不到10港幣就可以在維多利亞港上體驗一番。
醫療與教育:保障和現實的雙面性
很多人說香港的公立醫療太香了,看病費用很便宜,近乎免費。這一點沒錯,但也得看你能不能“等得起”。
其實這也是大多免費公立醫療國家的通病,不僅僅是香港。
我有一次發高燒,難受的不行,去公立醫院掛了急診,結果被告知排隊要等5個小時。最終,我不得不花錢去私立診所看醫生。
對比之下,內地的公立醫院效率雖然不算高,但起碼掛號、拿藥等流程的時間成本相對更低。
教育是吸引我來香港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有一個7歲的女兒,一開始我想給她整個北京戶口,可惜在北京打拼的這些年,賺到了房子和票子,而北京戶口對我來說卻越來越遠。
可孩子上學仍不能耽擱,出國又離我太遠,我的工作還在北京,沒有辦法跟著他出國陪讀。
無奈思慮再三,我覺得香港再合適不過了。
香港的國際教育質量非常高,完全能滿足孩子的教育需求,如果想去海外上大學,在香港參加考試出去也會容易很多。
而且,香港身份和內地戶口是可以兼得的,距離更近一些,往返很方便。
自然與人文:矛盾而迷人的城市
很多人對香港的第一印象是擁擠和壓抑,但生活下來后,我發現這座城市也有意想不到的另一面。
香港的自然環境,是內地大多數城市難以比擬的。
隨便搭個地鐵或巴士,你就能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郁郁蔥蔥的山路、寧靜的海灘、甚至是野生猴群。
但另一方面,香港的人情味讓我感到疏離。街上的人幾乎不太會主動打招呼,鄰居之間也鮮少互動。
曾經在內地時,樓下便利店的老板都會記得我的口味,而在香港,一切似乎都是“各人自掃門前雪”。
總的來說,移居香港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體驗。
收入高了,但開銷也高了;有了國際化的教育和醫療保障,但也要學會忍受擁擠和高壓。
我身邊有很多人會問我:后悔嗎?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后悔與否,因人而異,但只要全力以赴了,又有什么關系呢?
畢竟,一張身份能帶給孩子和家庭的好處太多了……
以上就是本期的故事分享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