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
——袁宏道《敘陳正甫會心集》
假如有人問我:你信仰什么主義?
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義。
有人問我:你的人生觀拿什么做根底?
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
成功失敗,都有趣味
我生平對于自己所做的事,總是做得津津有味。
什么悲觀厭世這種字面,我所用的字典里頭,可以說完全沒有。
我所做的事,常常失敗,可以嚴格地說沒有一件不失敗,然而我總是一面失敗一面做。
因為我不但在成功里頭感覺趣味,就在失敗里頭也感覺到趣味。
我每天除了睡覺外,沒有一分鐘一秒鐘不是積極地活動。然而我不覺得疲倦,而且很少生病。
因為我每天的活動有趣得很,精神上的快樂,補得過物質上的消耗而有余。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無趣
晉朝有位殷仲文,晚年常郁郁不樂,指著院子里的大槐樹嘆氣,說道:此樹婆娑,生意盡矣。
一棵新栽的樹,欣欣向榮,何等可愛。
到老了之后,表面上雖然很婆娑,骨子里生意已盡。算是這一期的生活完結了。
殷仲文這兩句話,是用很好的文學技能,表達出那種頹唐落寞的情緒。
我以為這種情緒是再壞沒有的了。
無論一個人或一個社會,倘若被這種情緒侵入彌漫,這個人或這個社會算是完了,再不會有長進,何止沒長進,什么壞事都要從此孕育出來。
總而言之,趣味是活動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動便跟著停止。
好像機器房里沒有燃料,發不出蒸汽來,任憑你多大的機器,總要停擺。
停擺過后,機器還要生銹,產生許多有害的物質。
人類若到把趣味喪失掉的時候,老實說,便是活得不耐煩了。
那人雖然勉強留在世間,也不過是具行尸走肉。
倘若整個社會如此,那社會便是癆病的社會,早已被醫生宣告死刑。
人生,要拿趣味做根底
人生,要拿趣味做根底。
我們慣常所見的讀書畫畫、點香品茶、彈琴唱歌、騎馬打球、山居靜坐、養花種草……
只要是自己喜歡,能愉悅身心的種種活動,皆可列入趣味序列。
凡此種種,若能拋卻功利之心、舍棄聲名之累,安然于單純的熱愛,則心靈所獲益處會更加純粹豐饒。
人生有那么多趣味可供選擇,歷史有那么多有趣的人可供參照,但要找尋生命中屬于自己的趣味,在天地間活出真實地、活潑潑地真我,依然艱難。
一個人從很小的時候,就察覺自己喜歡做的事,并能堅持一生的,世間少之又少。
蕓蕓眾生,有的人在成長中不斷嘗試、不停探求,或因緣際會、或機緣巧合,終于覓得所愛,從此身有所屬、心有所安,那真是無限美好!
更多的人尋尋覓覓,終不脫營營役役,一生不能體會清靜自在的真意趣??蓢@!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生命是一個體驗的過程,本無太多終極目標可供探究。
拿趣味做根底,過好每一個當下,人生一定飽滿充盈。
要達成這樣的狀態,有一個好法子:物質上簡單,夠用就好;精神上求索,永不止步。
圖片 | 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