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蝶翼理論”所形容的,一只蝴蝶扇動了翅膀,也可能誘發大洋彼岸的一場風暴。
美國當地時間12月18日,美聯儲如期降息25個基點。果不其然,12月19日,“澳洲微報”以自媒體慣有的口吻發布文章稱,“突發!澳元一夜暴跌,跌破4.5大關!澳洲已失控,危機即將加劇……”
即將迎來“奧運紅利”的布里斯班
“明年還會更差!”一位常居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首府布里斯班的人士如此評價,他認為,澳洲經濟這兩年基本面并不好。此前亦有文章指:澳大利亞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的12個月里,經濟增長了0.8%”,但這一數字背后隱藏的是“人均GDP的負增長”。
不過,數據如此,冷暖自知。這就像時值夏日的墨爾本,頭一天還是36度,一場雨過后,次日就變成了16度,宛若深秋。
在許多當地人紛紛“唱空”之時,中國企業及中國人卻一路南下、紛至沓來,那些早有布局的企業則施展拳腳、拓疆擴土。
在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的皇家拱廊,你會跟泡泡瑪特“撞個滿懷”,2年前的8月20日,泡泡瑪特在這座城市開出第一家旗艦店;泡泡瑪特雄心勃勃的CEO王寧希望未來一半的營收來自海外。在悉尼繁華市區,你會發現“楊國福麻辣燙”與“張亮麻辣燙”比鄰而居。走進遍布澳洲的知名電器零售商JB HI-FI,你會發現來自中國的“聯想lenovo”隨處可見;而在其旗下的家電連鎖店The Good Guys(Nunawading門店)里穿梭,隨處可見的是TCL電視、空調等系列產品,以及海爾、海信的冰箱洗衣機等產品……
在那些對“出海”投下重注的中國企業看來,澳洲盡管人口不算多、市場也有限,但仍不失為南半球的一片“熱土”。
“布村”里的“銷冠”
就在12月19日晚上,在布里斯班打拼多年的Shanny(中文名:趙雪珊)在朋友圈曬出一組照片,身為QC Realty公司總裁的她跟十幾位喜笑顏開的員工坐在一起,大家手里都拿著一疊澳元獎金,每人面前還擺著一份LV的精致禮品。她寫道:“我們QC Realty2025繼續加油呀!”
Shanny和員工在一起/圖源:Shanny朋友圈
在即將過去的2024年,這家公司的銷售業績增長了25%,達到了1.48億澳元。要知道,這是在當地新房房源缺乏及所謂消費不振的背景下,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努力取得的成果。盡管第35屆夏季奧運會將于2032年在作為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的布里斯班舉辦,但“奧運紅利”似乎并沒有給當地的房地產業帶來太多利好,倒是過去兩三年的疫情波及,以及高企的人力成本,讓不少地產商紛紛倒閉,所以,Shanny和她的伙伴們不得不面臨“有客戶、缺房源”、“僧多肉少”的類似大考。
不過,這一成績,對于來自山東濟南的Shanny來說,其實并不意外。她回憶起,早在2004-2005年,高中剛畢業、毫無銷售經驗的她,就硬是摸索著獨自一人幫親戚賣掉了兩棟樓。
那時候,她每天坐公交穿梭于泉城市區和遠郊遙墻,一趟下來就是幾十公里;項目位于農村,冬天連暖氣都沒有,整個售樓處就她和一個看門大爺,“項目監理工作、盯著付項目款、去銀行幫客戶貸款以及處理所有合約事務,都是我一個人”,就這樣,她還會跟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吵架”,質問他們“活兒為什么干不好”?兩年賣掉兩百多套住房,她的報酬就是區區400元生活費,倒不是親戚“吝嗇”、人家放權讓她自己給自己“開工資”,只是她不想多拿,“當時也沒想著賺錢,一分錢額外收入都沒有”,“大年三十下午五點才回家,大年初三又接著上班”,意外也時有發生,因為燒蜂窩煤,她還因煤氣中毒被送往醫院搶救過。
在澳洲,大學畢業之后,感覺“壓力好大、生活好難”的她,曾經做過咖啡館服務員、礦企的會計,直至2015年初,“重操舊業”進入一家公司做地產銷售,那時候,當地的房地產銷售員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穿著體面,開著豪車,感覺還是很羨慕的。”
不過,努力加上幸運,Shanny第一個月就成單了,當年,她更是成為銷冠;自此,一發不可收拾的她,一度連續六年蟬聯全澳(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黃金海岸、堪培拉)的銷冠。直至2020年疫情來襲。
經過兩年的思考與調整,2022年她開始創辦QC Realty,為了讓客戶有良好的體驗,她把辦公室租在市中心最繁華的區域,隔著廣場,可以眺望玉帶般蜿蜒流淌的布里斯班河。至今,她形容公司的狀態是“一直爬坡”,從最初的3個人,到現在的十幾個人,速度不算快、但卻很穩健,——這也是令她滿意的一種狀態。她自己也特別享受過去近10年的這種狀態,這些年下來,她自己的銷售業績已經達到6、7億澳元了。
Shanny的勵志故事,或許令人想起15年前北京的“售樓王”方曉慶。——那時候,北京樓市火爆,房價更是火箭般躥升,“財富效應”刺激之下,售樓處每天擠滿了看房的人群。《青年周末》曾經記錄下29歲的方曉慶是如何以3.8億銷售額一舉成為太陽公元項目“銷冠”的,“我真的挺喜歡這工作的,我覺得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做成功。”而Shanny的視頻號就取名為“喜歡賣房的Shanny”,備注則是“一個對房產百分100熱情的白羊座”。
“澳網”的“中國捕手”
11月25日下午;墨爾本;綿綿細雨。
一輛黑色商務車緩緩停在位于奧林匹克大道的墨爾本公園,海爾智家董事長李華剛走下車,接下來,他將代表海爾與澳網舉行簽約儀式,并成為2025年-2027年澳網官方合作伙伴。
海爾簽下澳網的時機,可謂非常巧妙。首先,2025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將迎來120周年的“歷史性紀念時刻”;而在簽約之時,距離海爾40周年慶典還有一個月時間。
尤其是,鄭欽文這兩年帶火了網球,也因此,賽事組委會透露,將于2025年1月6日開賽的澳網,“將升級成為期三周的超級嘉年華賽事,讓大滿貫賽事更上一層樓”。最近幾天,鄭欽文更通過社交媒體表示,“我很高興很快就能回到澳大利亞,幾周后我們在墨爾本見。”
在簽約現場,澳大利亞女子網球運動員Storm Hunter(斯托姆·亨特)也前來助陣;2022年4月11日,她的雙打世界排名就已達到第15位。
李華剛在致辭中指出,從2024年的情況看的話,澳網的室內的觀看人數達到了歷史新高,突破了110萬;而全球收看的人數也在每年持續上升。他還劇透,“我本人也是澳網的忠實球迷,每一年的澳網我總要花幾個晚上來觀看其中的精彩比賽。”
有知情人士表示,海爾此次拿下澳網官方合作伙伴,可謂“大手筆”。實際上,在贊助澳網的中國品牌中,海爾并非首家。之前,海信、瀘州老窖先后都曾贊助過澳網,2008年海信集團甚至拿下原沃達豐球場6年的冠名權;而2023年鄭欽文火爆出圈,則讓瀘州老窖曝光量驟增;也因此,有知情人士對財視傳媒透露,澳網今年合作價格飆升,幾乎到了令人咂舌的程度。而此前,海爾還跟法網、中網等都有深度合作。
不過,海爾顯然嘗到了“甜頭”。今年8月27日,海爾智家發布2024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海爾智家實現營業收入1356.2億元;其中,海外營收708.24億元,占比超過50%。
簽約現場/圖右為海爾智家董事長李華剛
李華剛在現場表示,通過40年的努力,“我們現在全球的收入已經達到了3700億(注:2023年海爾集團營收為3718.22億元),世界500強里面的排名406位。而且我們今年的排名比往年提高了12位。今天的海爾產品已經遍布了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為全球超過10億的用戶提供產品和服務,而且一直在受到好評。”
如今,澳網羅德·拉沃爾球場2025年1月25日女子總決賽、26日男子總決賽的門票,在攜程上已經開售,票價為4079-8314元人民幣。為了這場盛事,海爾早已準備好了!
“全球化就是本土化”
入住澳洲的許多酒店,你或許會發現,房間里的大屏電視,很多都是TCL的;如果碰巧你在電視上看到賽馬實況轉播,沒準你還能看到TCL的廣告牌呢!
這并不奇怪,進入澳洲20年的TCL,在一眾日韓巨頭如三星、LG 、索尼等“霸屏”的情況下,艱難探索、步步為營,如今,TCL旗下雙品牌電視在澳大利亞市占率已多年穩居首位。
電視轉播墨爾本賽馬節
實際上,2004年,當TCL剛進入澳洲,并在墨爾本設立辦公室之初,他們也曾遭遇過“水土不服”。好在他們迅速調整了戰略,他們發現,澳洲人非常喜歡運動,所以,從第二年起,他們連續19年贊助墨爾本賽馬節——這是當地人特別喜歡的一項運動。今年11月,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還在墨爾本現場觀看了扣人心弦的“TCL杯”賽馬。
2023年,TCL還成為火爆的AFL(澳式足球聯賽)的官方合作伙伴。為什么在贊助賽馬節之時還要贊助AFL呢?知情人士對財視傳媒透露說,賽馬節固然精彩紛呈,但其實相對集中在每年的11月份,如果想更多占領當地消費者的心智,就必須結合當地體育賽事更多地露出品牌。
AFL無疑迎合了這一需求。其時間跨度較長,每年3月開賽,一直要打到9月底,差不多半年時間。加上3月份之前的預熱,以及賽事結束后的“長尾效應”,正好可以跟11月份的賽馬節無縫銜接。
斥巨資進行體育營銷的效果也顯而易見。以前,當地消費者會對中國品牌心存疑慮,尤其是選擇大尺寸、價錢比較貴的電視時,但在AFL這一全澳州最大的運動項目上看到TCL的廣告,則會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買得更放心。據說,跟AFL合作一年,到今年10月,TCL在當地的品牌指數就上升至78%,而且,突破80%指日可待。
The Good Guys(Nunawading門店)里的中國品牌
這對于銷量的帶動效應也幾乎肉眼可見。尤其是由于當地經濟低迷,即便今年11月29日的“黑五”期間(注:與國內“雙十一”相似,澳洲商家也會11月中旬即進入促銷季),據當地人士分析,進店消費的顧客明顯感覺少了很多,銷售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滑。這位人士列舉數據稱,整個澳洲的電視年銷量以前約有200萬臺,這幾年一直在平緩下滑,今年已降至193萬臺左右,預計明年降至190萬臺。不過,TCL近兩年恰好在大尺寸、高端電視方面開始發力,在把98寸電視賣到市場第一之后,今年還引進115寸電視。“黑五”期間,TCL一周能賣6臺115寸電視,每臺售價約3萬澳元。所以,其銷售業績最終不降反增。
談起出海,李東生有兩句名言:“不出海,就出局。”“全球化就是本土化。”這既是TCL集25年國際化之力的最好沉淀,也堪稱諸多中國企業揚帆出海的“壓艙石”。畢竟,擁抱“大航海時代”,他們已是先行者,未來還將是領航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