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一架從阿塞拜疆巴庫飛往俄羅斯格羅茲尼的客機在哈薩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附近墜毀。
這場空難已造成38人遇難,28人幸存。盡管事故已經過去數日,但其原因仍然令眾人疑惑不解,各種猜測層出不窮。
初步調查曾指出,飛機可能因與鳥類相撞而失事。然而,隨著更多信息曝光,這一觀點似乎站不住腳。
根據發布的視頻和照片顯示,飛機尾部布滿了疑似彈片的小孔。更令人不安的是,機艙內的座椅和內壁也有多處破損,還有乘客受傷流血。顯然,這些傷害不太可能是簡單的撞鳥事件引起的。
關于失事原因,最具爭議的說法是飛機可能遭到了俄羅斯防空系統的誤擊。據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當時俄羅斯正在應對烏克蘭無人機的襲擊,或許因此錯把客機當作了目標。
雖然俄羅斯媒體聲稱當天確有烏克蘭無人機襲擊車臣的事件,但這一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確認。
這種“誤擊”的假設或許能解釋為何飛機沒有選擇在最近的機場降落,而是繼續飛向哈薩克斯坦。因為若真是誤擊,他們可能擔心在俄羅斯境內降落會再次成為防空系統的攻擊目標。
然而,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為何飛行員沒有返回巴庫,而是選擇了跨越里海,最終尋求在哈薩克斯坦降落呢?
據一名坐在機尾的幸存者拉希莫夫透露,飛機曾三次嘗試在格羅茲尼機場降落。在第三次嘗試時,他感到機身發生了爆炸,隨后機組便改變航向,朝阿克套機場飛去。
哈薩克斯坦交通部副部長也證實,飛機進入哈薩克斯坦領空后進行過兩次盤旋,第三次盤旋時才不幸墜毀。
從航行數據來看,飛機在俯仰操控方面似乎沒有問題,即使做大角度的俯沖動作,也能夠重新爬升,且發動機運轉正常。
但飛機的轉向能力卻表現異常,它幾乎只能右轉。而在接近阿克套機場跑道后,飛機又進行了急劇的右轉,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這種現象表明,飛機的方向舵或其操控機構可能出現問題。依據殘骸分析,雖然方向舵上的小孔不多,但內部操控機構的潛在損傷或是致命原因,使得飛機無法順利返回巴庫。
再者,據報道,在飛機失事前,曾受到強烈的GPS信號干擾。這些干擾可能與俄羅斯軍方試圖阻止烏克蘭無人機的行動有關。
這種電子戰設備的不當影響或許導致了飛機的導航系統出現問題,使得其偏離預定航線,誤入哈薩克斯坦領空。
另外一個疑問,既然是在海岸線附近,為什么不選擇在海上迫降呢?乍一看,水面似乎比陸地要柔軟得多,但事實上,水面在高速撞擊時表現得異常堅硬。試想一下,如果你平趴著跳入游泳池,那種沖擊力可不是鬧著玩的。
水面的穩定性較差,由于波浪的起伏,飛機在水面迫降時很容易受到不均勻的力,從而引發結構破損甚至解體。
更何況,機艙進水后,水的壓力會讓緊急出口變得難以打開。即便乘客成功逃脫,寒冷的水溫也會迅速奪去他們的體溫,尤其是在里海地區這種氣候下,等待救援的時間每多一分鐘,生命的危險就增加一分。
因此,飛機在迫降時通常優先考慮機場,其次是高速公路或相對平坦的地面,而水面迫降實屬無奈選擇。這次客機事故中,飛行員在最后時刻已經放下了起落架,顯然他是盡最大努力想在合適的地方迫降,他的決定有其合理性。
然而,這次事故引發了更多的爭議和猜測。最令人疑惑的是,失事客機的垂尾和水平尾翼上竟布滿了彈痕,而飛機的氧氣系統也發生了爆炸。
這些損毀是否與機身外部某種襲擊有關?或許我們可以考慮幾種可能性:例如,飛機發動機遭遇鳥擊,碎片反彈造成損傷。但細查之下,機上并沒有發現鳥的血跡。
更有一種大膽的猜測是,這架飛機是否在俄羅斯境內飛行時被防空導彈誤擊?其身上密密麻麻的大孔、小孔,看起來確實像是防空導彈的爆破碎片所致。
據稱,這架阿塞拜疆客機的GPS導航系統可能受到了干擾,導致迷航,并最終成為防空系統的目標。然而,這么大型的客機,雷達上應有明顯的回波特征,為何會被誤認為是其他物體呢?
隨著調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似乎指向了客機被擊落的可能性。一般情況下,鳥擊不會造成如此規則的破孔。目前黑匣子已經找到,下一步,檢查發動機的狀態和分析黑匣子數據將是關鍵步驟。
不過,在事情真相明朗之前,我們不應該忽視飛行員的英勇表現。不論是面對鳥擊、防空誤擊,還是由于內部故障導致的意外,他都竭盡全力去挽救飛機和乘客。在飛機最終降落前,他設法將機身拉平,這為部分乘客的生還贏得了寶貴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