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是靠什么穿越激流險灘走到今天?”
2024年12月26日,在海爾集團創業40周年紀念會暨未來十年發展戰略研討會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在演講時如此設問。他說,在海爾發展的過程中,經常有人問起類似問題:“為什么海爾總是在選擇艱難的路?”“為什么海爾總是提出一些超越當下的理念,做一些當下難以被看明白的事?”“為什么海爾在面對質疑時,即便形單影只,也能夠堅定地走下去?”
圖源:海爾集團公眾號
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被周云杰濃縮為三句話:世界的海爾、進化的海爾、生態的海爾。而這其中的每一句話,其實都是歷經四十年艱難摸索與沉淀而成;這三句話還完美回答了“海爾是什么、為什么以及將來要做什么”這樣的哲學思考。數據及事實足以說明一切,40年彈指一揮間,海爾已從1984年那個負債累累、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一躍成為服務全球10億多用戶的全球化集團企業;2024年,海爾集團營收據預測將突破4000億!
歷經40年風霜,海爾并沒有成為一部冰冷的“賺錢機器”,而是在中國千千萬萬的企業之中,成為一個積極的思考者,海爾發展的這四十年,也是積極思考的四十年。而其強大的思考能力、行動能力、創新能力,及在全球管理學界引發的關注亦堪稱奇跡。
那么,回顧過去40年,尤其放眼未來10年乃至20年,海爾為什么一直能夠走在時代前沿?為什么一直能夠“脫胎換骨”?為什么能不斷激發“新引擎”、趟出“新模式”呢?
“思考力”就是生產力
你一定聽過這句話:“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海爾創始人、董事局名譽主席張瑞敏的這句話,在讓中國企業界受益匪淺的同時,也折射了海爾過去多年對于自身的思考及定位。
“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公司會笑傲下一個時代,因為他們的成功會成為他們最大的桎梏。”在海爾集團創業40周年紀念會上,張瑞敏如此表示。
多年前,張瑞敏到國外去考察時,一家大企業高管在交流時問他,“我們企業發展得很好,為什么呢,是因為我們有‘酒神精神’(指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所描述的,代表著強烈意志,永遠的自我顛覆、生生不息)。你們有嗎?”他回答,我們有啊,“我們的酒神精神就是‘自以為非’。”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
圖源:海爾集團官網
在海爾創業之初,就夢想著要成為“世界的海爾”。為什么?周云杰回顧說,之所以有融入世界的理念,首先就因為當時始終認為“國門之內無名牌”。而這一思考背后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考。他說,盡管國內市場供需不平衡、消費者包容度高,但海爾還是毅然決然走向國際市場,“這是對自我的突破,是對舒適區的勇敢挑戰。”
可以說,1988年就首次參加廣交會的海爾,用“占地不足5平方米的展區和2臺冰箱推開了全球市場的大門”。同一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的周云杰加入海爾,自此他親身參與了海爾海外創牌及改革創新的全過程。當時的時代背景是,“貼牌加工”模式大行其道,但海爾偏偏要走“出口創牌”之路。“逆勢思維”的結果,就是經過多年努力,海爾率先打造了一個全球化的品牌;最近幾年,當很多中國企業意識到要出海時,海爾早已實現了品牌溢價效應。不過,這個過程異常曲折,從1991年大規模進軍國際市場,他們整整堅持了25年,直至2016年才在海外實現盈虧平衡。
在題為《進化有緣起,生態無邊界》的演講中,周云杰一開始就連用“七個感謝”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而他首先要感謝的,就是這個“偉大的時代”。
時代是公平的,它賦予每個人每個企業以均等的機會;時代又是不公平的,它偏愛每個熱愛思考熱愛創新的個人與企業。
能思考、會思考,是創新的源泉,也是生產力,這一點海爾是最好的例證。
“無界生態”的“新引擎”
“誰能解釋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誰就能獲得諾貝爾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德曼曾如此表示。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從改革先鋒到世界一流》一書中,編寫組引用這句話且認定,創業40年的海爾,顯然是中國經濟發展奇跡的最佳實踐者之一,是為“海爾實踐”。
周云杰回顧認為,在海爾創業史上,“改革創新”,一直是流淌在中國企業血液里的強大文化基因。一個明顯的例證,即是海爾搭建起“全員創客”的創業生態,這讓幾乎每個海爾人都具有企業家精神,并激發了全員創業創新的活力。
圖源:海爾集團公眾號
而在全球管理學界,海爾首創的“人單合一”更是具有時代特色及全球普適價值的實踐探索。如今,“人單合一”已經提出整整19年,且在全球開花結果、落地生根。全球已自發建立14個人單合一研究中心,且有來自75個國家及地區的40多萬家企業學習交流這一模式,其中的8萬多家企業已開始復制這一模式。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經說過,“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今年9月20日,張瑞敏在海爾模式研究院與加里·哈默管理實驗室、商業生態聯盟聯合主辦的第八屆人單合一模式引領論壇上也表示,讓我們共同“跟著時代走,讓別人說去吧!”
在海爾創業史上,“無界生態”,是中國企業應對復雜經濟、發展新引擎的大膽嘗試。
2019年,海爾正式進入生態品牌戰略階段,并由此轉型為價值共創、增值共享的物聯網生態企業。
秉承“產品會被場景替代,行業將被生態‘復’蓋”這一理念,海爾的生態產品不斷涌現。未來,海爾還將加速推出智能交互生態,并建立起三個世界一流的產業生態:智慧住居生態,產業互聯網生態,大健康產業生態。
近幾年,AI大模型開始全球爆火,而這需要源源不斷的算力支撐。實際上,海爾構建的“生態力”,正如決勝大模型時代的“算力”。
圖源:海爾集團公眾號
為了充分讓人們看到并深刻理解一個開放的海爾、生態的海爾,今年6月20日,周云杰還曾做客央視新聞直播訪談節目《中國經濟引力場》,他對主持人董倩表示,海爾一直在努力去掉“家電標簽”,轉而成為一家生態型企業,“要變成一個不是有圍墻花園的,而是像熱帶雨林一樣生生不息的企業。我們很多的創客在不斷創業和創新,我們希望海爾變成一個生產用戶體驗的企業,往這個方面轉型,變成大的創業生態。”
如果說算力解決的是縱向的效率問題,那么生態力要解決的則是橫向的質量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恒久的哲學命題。現如今如何長久地實現高質量發展顯然是所有組織都在追尋探討的課題方向。
放眼未來,周云杰指出,在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持下,海爾定能踏過千重浪,以無界生態創出一個更加生機勃發的“新海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