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軍事技術中,無人機變成了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而中國作為無人機使用以及技術的領先者,將無人機的技術全維度的開發應用了起來。另據美國“防務博客”12月23日報道,中國有家大型的軍工企業,接到了近一百萬架次的自殺式無人機訂單。
并且,這個規模的產能,還可能是整個訂單之中的一小部分。至于中國采購如此架次和規模的無人機,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應對臺海方面的緊張局勢。
此外,美國媒體一直猜測中國所謂的武統時間,于是兩件事情也就被順理成章的聯系了起來。說到無人機本身,在俄烏沖突中,雙方對于無人機的使用讓全世界開了眼界。
在這個老馬識途的經驗之下,中國對于未來復雜的臺海環境有了進一步的框架細化。首先,未來的戰爭,不太可能是繼續比拼一個武器的火力,整體化的軍事體系需要進行考量。
試想一下,一個無人機就能做到的事情,為什么還要大費周章的動用別的武器呢?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俄烏雙方交戰中,一些在傳統認知里面,看似威風八面的武器,卻經常倒在一個小小的無人機面前。
如果將無人機打造成集群式的攻擊體系,那將會是何等的勢不可擋。再看臺灣方面的情況,大家都知道臺灣存在有花蓮-佳山基地,甚至被冠以遠東最大地下空軍基地的名號。
但是哪怕是如此體量的軍事基地,在無人機的規模化打擊之下,又能靠防空設備抵抗多久呢?到時候無論是F16還是幻影,都將會成為無人機蜂群之下的亡魂。全天候,不間斷的戰略威懾,讓無人機成為了不少國家的噩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無人機的建造,交付,使用,也需要一套完整的工業制造體系,縱觀全世界,能達成如此體系的國家,幾乎少之又少。而恰恰,中國卻存在如此的產業鏈優勢。
再者相較于士兵,無人機在執行高風險任務的時候,哪怕遭遇到損失也是一種相對較輕的付出成本。因此,這也就是無人機介入現代戰爭的根本性邏輯和意義之所在。
本身作為一種戰爭消耗品的無人機,只要能獲得中國當下工業制造能力的背書,整體的數量和規模,都可以獲得極快的恢復。并且從技術上來看,中國目前的無人機已經屬于世界的前列,甚至于對于一般的低端無人機并不感冒。
中國的空軍部隊,已經將無人機的使用,開拓到更加廣闊的戰場空間。從這些基本面來看,美國無端炒作中國的無人機規模以及數量,其本身更是帶著一種政治目的的角度,并不是實打實的報道中國的真實情況。
不可否認的是,未來的戰場,的確更加比拼的是“科技和狠活”,傳統的槍林彈雨將會被電子競技和比拼所逐漸取代。也就是在如此的客觀環境之下,無人機作為其中的一個核心技術,更加凸顯出了本身的作用。
從單純的殺人利器,到目前為止,無人機已經從技術層面為自己爭取到了軍事戰略意義的象征性。這其中,中國方面靠著相關的數量,正在重新定義和塑造全球化的軍事能力排名。
針對美國大為煞有其事的鼓吹中國購買無人機的新聞,那也是中國給予維護自身利益和國土穩定,做出的妥善穩重的選擇和考慮。美國的這個新聞,是不是反而顯得自己別有用心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