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一眾開國將軍中,有一位傳奇人物:他英勇善戰,曾經兩次榮獲中革軍委頒發的紅星獎章;他軍政兼優,先后和胡耀邦、楊得志、楊勇、蕭勁光等搭檔過;他出身農家,本是大字不識的放牛娃,卻通過刻苦學習,順利完成了規定的政治理論和軍事課程,被毛主席公開贊揚是“工農分子知識化的典型”;人到中年,他才接觸海軍,卻讓毛主席放心交付:“管海軍靠你!”
這個他,就是開國上將蘇振華。后來,他被派赴上海,女兒出差去看望他,一臉憂心地提醒他要注意安全,蘇振華卻全然不懼。這究竟是怎么回事?蘇振華身上又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
蘇振華出生于湖南平江,打小放牛砍柴,做童工,卻從未上過學。1926年,14歲的蘇振華加入兒童團和游擊隊,1928年參加平江農民暴動,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紅三軍,并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也正是在紅三軍,蘇振華第一次見到一早聞名于耳的毛澤東。
彼時,中央要求紅軍“向敵占交通要道和中心城市進攻”,爭取“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
于是,彭德懷奉命帶領紅3軍攻占了長沙,只可惜國民黨的反攻很快到來,與此同時,英美日等帝國主義國家的軍艦也深入中國內河湘江,幫助國民黨鎮壓起義,開炮轟擊紅軍。
無奈,在攻占長沙10天后,彭德懷即率紅軍撤出長沙,轉移至瀏陽永和。如此這般,長沙城打得進去卻守不住,革命的路該如何走?紅三軍將士陷入迷茫。
就在這時,是毛澤東、朱德帶領紅1軍團前來接應紅三軍了。
蘇振華第一次見到了傳說中的“朱毛”,給蘇振華印象最深的是,毛澤東、朱德并不像傳言的那樣,也是凡人。
會師大會上,毛澤東講話實在平和,句句在理,令所有人豁然開朗。
接著,兩支部隊一起上了井岡山,轉戰贛江兩岸。蘇振華自此跟隨毛澤東,開始了從一名紅軍戰士到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的蛻變之路。
在紅軍反“圍剿”作戰中,蘇振華指揮作戰沉著冷靜,英勇堅決,兩次榮獲紅星獎章,這在紅軍將領中也是很少見的。
后來紅軍長征結束后,蘇振華進入陜北抗日紅軍大學第一期第一科高級班學習,大字不識幾個的他學習十分刻苦,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文化程度低的困難,這為他以后擔負更繁重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時在紅大兼職教員的毛主席有感而發:“工農分子很多人沒有多少知識,但通過努力變得有知識也是有可能的,我看,蘇振華同志就是工農知識分子知識化的典型?!?/p>
抗日戰爭時期,蘇振華歷任抗日軍政大學大隊長,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黨校校長,一一五師三四三旅旅長兼魯西軍區政委、魯西軍政委員會主席等職。他和楊勇司令員搭檔,共同組織了潘溪渡戰斗,創造了在魯西平原地帶痛殲日軍的經典戰例。
1941年5月,蘇振華出任新組建的晉冀魯豫軍區政委,又搭檔司令員楊得志,粉碎了日軍的多次殘酷“掃蕩”,對平原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壯大作出重要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蘇振華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一縱隊政委、二野五兵團政委,先后在邯鄲戰役、南渡黃河、魯西南戰役、進軍大別山、淮海戰役、橫渡長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
新中國成立后,蘇振華主政貴州,任貴州軍區政治委員、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為剿匪和當地生產恢復工作做出貢獻。
1954年,蘇振華被調往海軍工作,人到中年從未接觸過海軍的他迎難而上,帶著一家老小離開貴州,開始全身心投入到我國海軍建設中。
這期間,他經常深入到港灣、艦艇、碼頭、島嶼,調查研究,前后跑遍了從渤海到南海的許多的機關部隊,切實解決了不少海軍建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1958年,他更在中央軍委召開的擴大會議上提出要搞核潛艇,并得到了毛主席的大力支持。同年,他率代表團赴蘇聯購買引進海軍裝備技術,短短3個月便掌握了各種海軍現代化裝備的基礎知識,圓滿完成引進任務。
只可惜他從蘇聯回國后不久,妻子便向他提出了離婚,蘇振華也曾試圖挽回,但這段婚姻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而毛主席當時得知后,還曾安慰他:“放勢找,找個合適的?!?/p>
后來在一段風雨歲月,蘇振華受到錯誤指責,一直到1972年重新出來工作,他很快便繼續投入到海軍建設中。
1975年,毛主席緊緊握住蘇振華的手,交代他:“一定要把海軍搞好!”
1976年10月,毛主席逝世一個多月后,蘇振華臨危受命,趕赴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
在此之前,是葉帥主動提議蘇振華去上海,認為“蘇振華堪當此重任”,而陳錫聯也表示贊成葉帥的提名,陳錫聯出身二野,對蘇振華十分了解,兩人還曾一起處理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
而當時的上海,有人預感大難臨頭,已經準備拉電網,搞破壞,背水一戰。在這樣的情況下,蘇振華可能面臨人身危險。
為此,蘇振華的女兒蘇承業到上海出差時,還特意提醒父親,要注意安全。
而蘇振華卻十分爽朗地笑道:“怕什么嘍?只要堅定三個相信,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是要相信黨!相信群眾!相信自己和同志!”
最后蘇振華也果然不負眾人期望,任上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僅僅兩年便穩住了上海大局。
1979年1月,完成任務的蘇振華回到北京。這時,他已年近古稀,在應對壓力重重的矛盾同時,身體也達到了極限。
回京后不久,蘇振華便住進了醫院,但他又一直牽掛著海軍的建設與發展,出院后即參加了一個科研會議。
結果就在1979年2月7日,蘇振華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終年67歲。
蘇振華的家屬遵照遺愿,將他的骨灰,伴著花瓣,撒入南海,完成了他誓死守衛祖國海疆的夙愿。
素材來源:
[1]良駒.毛澤東與蘇振華上將[J].黨史天地,2007,(06):9-15.
[2]蘇承業.好干部是打不倒的——憶我的父親蘇振華[J].文史博覽,2016,(05):12-14.
[3]夏明星,蘇振蘭.軍政兼優的開國上將蘇振華[J].黨史博采(紀實),2010,(21):8-11+41.
喜歡本文的朋友,可以點下“關注”,感謝大家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