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春梅狐貍
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
聊聊前陣子熱議的“新中式”服裝扣子單雙數的問題。
(網絡圖片)
這篇先聊聊扣子以及那堆關于“新中式”服裝條條框框的事情,下一篇再聊聊為什么大家總在為這種很細節的問題爭吵……
1
扣子禁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
關于扣子數量單雙數的禁忌,網絡版本的確是有一些問題,但絕對不至于像某些博主說的那樣屬于憑空捏造的“偽科普”、“假規定”、“謠言”。
1998年出版由徐杰舜主編的《漢族民間風俗》里就有這樣一段內容,明確提到“忌諱衣服的扣子為雙數”——
(徐杰舜主編《漢族民間風俗》)
更早1991年出版的任聘著《中國民間禁忌》里也有類似內容,應該是引用和被引用的關系,后續出版的書籍如《服飾與禁忌》,內容也幾乎一致。
(任聘著《中國民間禁忌》)
文中雖然寫了“山東一帶”,但實際并不局限于“山東一帶”,因為在河北、河北、遼寧、吉林、甘肅、湖南、浙江、安徽等地的文史資料也看到了類似的內容,可見這種說法的確有一定的流傳度。
(嘉善縣志辦公室《嘉善風俗小志》)
(靈壽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但這個說法按照“依據”來說,禁忌的其實是數字“4”和“6”,只不過扣子是兼有功能性和裝飾性的,對襟、琵琶襟類的上衣一般定4-6粒扣子比較適宜,這里面最常見的偶數就是“4”與“6”,避開雙數幾乎就等于避開“4”“6”。
(5粒扣與6粒扣行服褂對比,圖/故宮博物院官網)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沒那么玄乎,我們可以用制衣邏輯來進行所謂“反例”的推定。
如對襟、琵琶襟上衣最常用的奇數扣子數是“5”,更確切地說是固定點位是5個(寬松的大襟固定點位一般是4-5個),如果一些固定點增加了扣子就會變成6個。比如增加領扣、比如大襟用兩粒扣固定等,如果要這項“禁忌”的反例實物這么找就很方便。
(《中國風俗圖會》里的對襟馬褂與琵琶襟坎肩)
(清光緒藍色緞串珠繡梔子天竹夾馬褂,圖/故宮博物院官網)
(清湖色團花事事如意織金緞綿馬褂,圖/故宮博物院官網)
(清光緒深藕荷色月季花紋織金緞小坎肩,圖/故宮博物院官網)
“四六不成材”的緣由似乎沒人能說清,有的說是因為數字取五更便捷,還有的說是建筑布局要取單數才可對稱。這句似乎還跟“不著四六”有所矛盾,不過作為一種數字禁忌卻保留下來了,并且不只體現在扣子數量上、甚至不只體現在服裝上。
這種由俗語衍生的禁忌避諱,有時候換一句俗語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比如由“男不三,女不四”所衍生的,男性不能用三粒扣、女性不能用四粒扣,并衍生出男性用雙數扣、女性用單數扣。它們是沖突的,但又是不沖突的,因為民俗是有很強的地域性時代性的,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民風和禁忌是正常的,一樣才顯得怪異。
比如《漢族民間風俗》同一段文字里提到西北漢民禁忌衣服短小,褲子要長到腳面,但挪到福建惠安女服裝就是“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又露肚皮又露腳的,“禁忌”就變成了“傳統”。
(崇武、山霞的惠安女服飾 鄭慧芬 攝,圖/東南網)
撇開“禁忌”不談,有時候不同的雙方也不能互換。這種很明顯是先有氣候環境形成的穿衣習慣,而后才有的禁忌習俗,它們的差異需要各自不同的“土壤”。
2
扣子雙數就成壽衣了嗎?
需要區分的是,網絡流傳版本與上面提到的是有出入的。網絡版本里將扣子取單數的問題歸因為《易經》陰陽,也就有了那個雙數扣子為壽衣的說法。
(網絡圖片)
實際上這完全是兩碼事。
扣子數“喜單忌雙”是出于“四六不成材”的說法,也就只是影響事業運而已。所以一些民俗里這項禁忌甚至只針對男裝,畢竟舊社會女性很難有“成材”這個說法。
(湯陰縣史志辦公室編《湯陰風物民俗志》)
壽衣也的的確確有“穿單不穿雙”的說法,流傳范圍比扣子數量廣多了,甚至不局限于漢族。但壽衣這個單雙主要說得是件數,而非扣子數量。
(《欒城縣文史資料》)
(《黔東南風物志》)
在很多地方是忌諱壽衣有扣子、有的甚至連系扣都忌諱。這還是一個諧音梗,認為扣子有“扣住子孫”的不祥意味。類似的還有穿綢不穿緞,因為“緞子”同“斷子”。
(不帶扣子的壽衣)
這個問題還可以從壽衣來反證。其實解法真的很簡單,既然有人說某種特征或元素是屬于壽衣的,那么就看看壽衣也沒有這種特征或元素唄。雖然壽衣有≠壽衣獨有,但壽衣沒有一定等于這種特征和壽衣無關。
最近上映的香港電影《破·地獄》里就有穿中式壽衣的鏡頭,是5粒扣子,有興趣的可以去電影院看(獨特的安利電影手法)。從故事情節來說,都已經傳統到保留“破地獄”儀式了,如果真有扣子單雙數的禁忌不可能不遵守吧,至少也能證明這個禁忌沒到香港。
(《破·地獄》電影海報)
但香港關于壽衣單數雙數的規定也是在于件數的,而非扣子,區別在于他們分男女,所以女穿單、男穿雙。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禮節,逝世時都需表端正。「雙數為陽,單數為陰」,因此穿著壽衣的數量也要按照「男雙女單」的規定。男裝壽衣共有六件,分別有長衫、馬褂、單衫、單褲、內衣及內褲;女裝壽衣則為七件,分別有夾褂、褶裙、女袍、單衫、單褲、內衣及內褲。如要準備完整的四季衣裳,可添置不同衣料的單衫單褲和棉衫棉褲等,還有鞋、襪、巾、帽及扇,仍要按照「男雙女單」的規定。
十二件男裝壽衣稱為「七領五腰」:
?七領:內到外所穿的七件上身衣服,包括汗衫、紗質單衫、緞質單衫、夾衫、棉衫、長衫及馬掛。
?五腰:下身五件衣服,包括汗褲、紗質單褲、緞質單褲、夾褲及棉褲。
十一件女裝壽衣稱為「六領五腰」:
?六領:六件上身衣服,包括汗衫、單衫、夾衫、棉衫、夾褂及女袍。
?五腰:五件下身衣服,包括汗褲、單褲、夾褲、棉褲及褶裙。
——《逝者善終、生者善別:圖解香港華人喪葬禮俗 :圖解香港華人喪葬禮俗研究報告》
(圖/梁津記)
(圖/才福壽)
并且,壽衣在網上也是公開售賣和展示的,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就可以驗證是否有這個禁忌了。
(圖/黃惠記)
(圖/淘寶)
可以看出,如果是傳統中式對襟上衣,還是以5粒扣為主,4或6也有少量出現,這也很符合我們前面提到的制衣邏輯。不僅對單雙數沒有限制,連4、6數都不作回避。
3
新中式的“講究”到底講不講究?
這次推動熱點的其實源自于李佳琦的帶貨商品,當時他的服裝就被指出兩個問題:
一、左衽;
二、扣子雙數。
(網絡圖片)
對比這件衣服而言,兩個問題都有些吹毛求疵,感覺大家內心更想說的分明就是“討厭李佳琦”或者“抵制李佳琦”(不過建議大家使用正確的理由)。但也可以看出,“雙數扣子為壽衣”說法是伴隨著“左衽是壽衣”說一起被拿出來。
我們來看看這些和扣子數量打包出現的條條框框,其實都沒啥依據。
(網絡圖片)
比如看似正確的“左衽是壽衣”的民俗依據可能比“雙數扣是壽衣”還單薄。
而李佳琦帶貨這款衣服之所以是“左衽”,是因為遵循了西式剪裁的邏輯(但李佳琦想賺自己認知以外的錢,挨罵不算冤枉),套用漢服邏輯就是,西式服裝里男款為“右衽”、女款為“左衽”,所以在傳統服飾設計成現代款時常常會出現女裝“左衽”的現象,日韓皆如此。早年漢服圈還鬧過笑話認為青果領男款西裝是“交領西裝”的笑話,見《》。
(李佳琦直播間服飾)
(男女裝衣襟交疊方向不同)
更好笑的是,袖子要蓋住手背的說法,反而更符合壽衣的要求,屬于回旋鏢了。
(徐杰舜主編《漢族民間風俗》)
但是壽衣必須是寬鬆的,衣袖必須能蓋過手,正如俗語有言:「闊袍大袖冚過手」,壽衣寬鬆是為了好意頭,寓意後人不用過著「勒緊褲頭」的生活。如果壽衣的手袖過短,入殮時逝者便會露出雙手,寓意恐怕子孫日後變成乞丐,伸出雙手到處討飯。
——《逝者善終、生者善別:圖解香港華人喪葬禮俗 :圖解香港華人喪葬禮俗研究報告》
(長衫套裝在做壽衣[右]時的袖長差異)
(潮褂在做壽衣[右]時的袖長差異)
但這幾條禁忌遭遇的網絡審判力度卻天差地別,這應該跟熱衷于參與傳統服飾網絡審判的群體有關系。除了扣子數量,其他要求如右衽、袖長、不可披頭散發基本都是從漢服要求里移植過來的,參與討論的人也多為漢服愛好者。這點心態上可以參考著名的“科技三定律”:
自己入圈前的規制,本該如此;
自己參與爭取的形制,偉大復興;
自己開始淡圈時的要求,異端邪說。
“新中式”領域,不僅限于服裝,其實充斥著許多這種打著傳統旗號、實際上非常年輕的規章要求,它們有的是可以找出久遠到屬于歷史的文獻記載,有的是或東拼西湊、或扭曲歪解的要求,有的直接就是拍腦袋想出來的。它們更像是這一代人玩“中式”時定下的游戲規則,這個“新”可能都不超過口罩的這幾年。
還是扣子的例子,僅僅10年前,2014年為北京APEC設計的中式服裝里就有6粒扣,當時對于這種再設計的中式服裝扣子數量沒有任何質疑,不可能在十年后突然“頓悟”或啟用了一堆“傳統”忌諱在設計更創新的服飾上吧。
(2014年北京APEC特色中式服裝,圖/新華網)
就跟扣子應該怎么數需要先有一個約定再爭議數出來多少數量一樣,“新中式”服裝也需要一個約定,這個“新”要新在哪里?是面料上、工藝上、剪裁上、審美上,還是穿著的方式、穿著的場合呢?
更重要的還有標準的穩定性和可操作性,有時候我也挺煩不管什么情況下都把文物翻出來,明代都不一定有“四六不成材”這句俗語,舉著考古書翻到明代文物的例子想說明什么呢?明朝的人時候還不能隨便裝扮帝王將相呢,也沒見大家遵守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規章清晰利于事,渾水摸魚利于人。
如果希望“新中式”健康長遠地發展,我們都需要好好想想,“新中式”在設計創作上究竟需要的是什么?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如無另外標注,文章為 春梅狐貍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并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片、視頻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以協商相關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春梅狐貍 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筆者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請多支持
如果喜歡 ? 記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