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管教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學習和成長,幫助他們認識現實生活的法則——行為必定帶來后果。
孩子沉迷玩游戲就已經足夠讓家長頭疼了,更糟糕的是,有些熊孩子還會背著父母在游戲里偷偷充錢。
前幾天,重慶的趙女士突然發現自己銀行卡里的3萬多塊錢不見了。她頓時心急火燎,因為這筆錢是她四處問人借來看病用的醫療費。
后來一查,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這筆錢竟是被她12歲的小兒子玩游戲充值花掉的。
“熊孩子”陸續把三萬多從銀行卡轉到微信,又用微信充值到游戲賬戶里。
在一款熱門游戲上,他光是“皮膚”就買了80多個,花了8000多塊。在另一款游戲上,他又買了各種特效和裝備。
幾天時間下來,他就把媽媽看病的三萬多塊錢花完了。
在事件的評論里,我看到有人說,“熊孩子打一頓就好了。”孩子犯的錯誤固然可惡,但是打罵真的有正面作用嗎?
之前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孩子向鄰居借錢玩游戲,結果被父親發現,父親一氣之下逼著孩子下跪并狠狠抽了他倆耳光。
沒想到兒子直接離家出走,20年都沒有再回來過。
塞爾瑪?富蘭伯格博士在《奇妙歲月》一書中寫到:
“孩子需要在一定的階段感受我們的拒絕。但如果我們的反應過于強烈的話,他會感到所犯的錯誤讓他不再被愛,或者被蔑視。”
孩子犯錯后,父母的處理態度尤為重要。錯誤的管教方式,不會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讓事情進一步惡化。
在管教犯錯的孩子前,我想請每位家長首先思考一個問題:你到底是想要教訓孩子,還是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教訓孩子
教育和教訓看似是同一個意思,但卻有著天壤之別。教訓僅僅是為了在當下懲罰孩子,而教育則是為了培養孩子未來的人格。
就比如偷偷在游戲里充值一事,孩子為什么在虛擬游戲里“揮金如土”?因為孩子沒有明確的金錢觀。
錢對于他來說,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而已。他不知道這個數字背后蘊含了父母多少的勞動,更不知道這個數字對于他的生活來說有多重要。
所以在這個時候,單純地打罵孩子絲毫起不到正面作用。孩子在挨打罵后,只會得到一場“父母生氣后果很嚴重”的教訓。
得到“教訓”的孩子,對于自己真正的錯誤依舊不明所以,他們在花錢上依舊我行我素,只是多了一份警惕——不要讓父母發現。
在給孩子一場“教訓”后,父母的管教效果早已背離了他們的本意。
那么如何才算是“教育”孩子呢?
父母在管教孩子時必須謹記:管教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學習和成長,幫助他們認識現實生活的法則——行為必定帶來后果。
同樣是孩子玩游戲偷偷充錢,有一對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就讓網友紛紛點贊。
就在國慶期間大家都在出去玩的時候,重慶永川一個9歲的男孩航航一整個假期都在撿廢品掙錢。
原來兩個星期前,航航在玩游戲時偷偷用奶奶微信里的錢買裝備,結果把奶奶的2000塊錢花了個光。
這件事被父母發現后,孩子的媽媽非常冷靜,她沒有打罵孩子,而是采用了另一種教育方式——讓孩子自己去彌補這個錯誤。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她就會帶著孩子在小區里四處回收廢品,讓他自己掙夠2000塊錢親手還給奶奶。
在勞動中,孩子很快意識到了錯誤,他勤快地搬運廢紙板,累得滿頭大汗也不抱怨。
他還自覺地放棄了玩游戲的時間,“在還完錢以前我不會有別的娛樂活動了,爭取早點賺夠錢。”
孩子的媽媽在接受采訪時說,“打一頓解決不了問題,還是換一種方式,讓他知道金錢來之不易。”
與簡單的“教訓”不同,真正的“教育”是能滋養孩子的心靈的。
像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就讓孩子直接得到了三個認知:
做錯事需要我自己去承擔后果; 錢必須通過正當途徑獲得,偷拿錢的后果很嚴重; 父母掙錢很不容易,我不能再花錢大手大腳。
同樣是管教孩子,但“教育”和“教訓”的差距,由此可見高低。
一次好的教育優于十次教訓
教育和教訓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是充滿愛的,而教訓只有怒意。
演員陶紅在節目里分享了自己和女兒的故事。有一次出門前,女兒失手把一杯牛奶摔在了地上,地板上濕開一片。
陶虹一看急了,沖上去就是一頓教訓:“你怎么這樣啊?”她這時剛好看了女兒一眼,發現女兒身體不停哆嗦,呆呆地看著她。
陶虹在那一刻立刻意識到自己做錯了。
她以為責備孩子是在管教孩子,但事實上她只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
真正想要教育孩子,她其實大可以讓孩子自己拿抹布擦干凈地板,然后再提醒她下次小心些。
當孩子犯下錯誤時,確實很容易觸動父母的怒氣,讓父母忍不住發脾氣打罵他們。
但對父母來說,管教孩子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而不是把孩子從自己身邊推開,讓他們生出內疚感或仇恨心理。
美國常春藤聯盟教授Grgeory W. Slayton說:
“我們需要孩子去道歉,去尋求諒解,當他們愿意這么做的時候,我們要原諒他們。
如果我們內心充滿極大的憤怒,我們很難讓孩子們看到我們的愛,也很難讓他們為所犯的錯請求原諒,我們也很難發自內心的接受孩子的道歉。”
好的關系勝過一切,父母在管教孩子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帶著愛而不是帶著憤怒。
一次好的教育優于十次教訓。別再教訓孩子,請去教育你的孩子,讓他改正錯誤,規避錯誤,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來 源: 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如果你曾夢想:
有一天能站在兒時向往的講臺,
去收獲一群山村熊孩子的愛,
讓生命擁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也曾希望:
參與探索適合兒童的教育,
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意義
我們在這里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