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紅樓夢》導演王扶林在接受采訪時說的一句話讓很多喜歡陳曉旭的觀眾意難平:陳曉旭的缺點是不夠漂亮,林黛玉還要再漂亮一點就好了。
王扶林為什么要這么說?先來看看曹公筆下的林黛玉有多美。
書里寫黛玉的容貌: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從旁人的反應中也可以窺見黛玉的美貌。
鳳姐第一次見她就驚嘆天下竟有如此標致的人物,薛呆子看了黛玉一眼就被她美到酥倒。
跟黛玉長得像的晴雯和齡官,一個風流標致,擁有西施般的美貌;一個眉蹙春山,眼顰秋水,面薄腰纖,裊裊婷婷。
這樣一個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的絕世美女,按照王扶林力求貼近原著原型的選角標準,林黛玉的演員應當要非常地漂亮。
單從顏值上看陳曉旭的確不是傾國傾城的美貌,就是在紅樓劇組她的長相也不是最拔尖的,“黛玉”組其他候選人也有比她美的。
王扶林也曾經在陳曉旭和張靜林之間徘徊猶豫許久,張靜林長得漂亮,演技也足夠好,這兩點陳曉旭比不上張靜林,但有一點是張靜林比不上陳曉旭,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讓王扶林堅定選擇陳曉旭。
他中意的就是陳曉旭身上的氣質。
王扶林說寧可要陳曉旭的氣質,也不要張靜林的漂亮。
陳曉旭的氣質勝在哪里,讓王扶林寧可放棄長相和演技更加出色的張靜林呢?
80年代初,央視將拍攝《紅樓夢》的任務交給了王扶林。
接過任務的王扶林閉關一年一頭扎進《紅樓夢》的世界,研讀原著,廣泛閱讀紅樓相關的研究資料,向紅學專家請教等等,把《紅樓夢》吃透后他才開始著手籌備。
首先要做的是全國海選演員,選演員的標準長相和氣質要好,而且不要已經成名的演員,全部啟用新人。
消息一經發出劇組就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海量自薦信,其中一封就有陳曉旭。
陳曉旭是遼寧鞍山話劇團的演員,平時干的活主要是報幕,舞臺經驗比較少。
她自小就熱愛讀書和寫作,14歲就發表了個人第一首詩作《我是一朵柳絮》,15歲開始在雜志發表作品。
看到《紅樓夢》海選演員,同時在男友畢彥君的鼓勵下給劇組寄去了自薦信,在信中她寫了好幾頁關于自己對《紅樓夢》和“黛玉”的理解,并且在生活照的背面附上詩歌《我是一朵柳絮》。
正是這張附有詩歌的照片打動了王扶林,他親自給陳曉旭回信讓她來北京參加面試。
看到陳曉旭本人王扶林眼前一亮,那天北京下著大雨,霧雨朦朧中陳曉旭撐著傘出現,身材瘦弱的她有一種弱柳扶風的美感,渾身上下散發著詩意。
面試環節王扶林問了陳曉旭很多《紅樓夢》的內容,她都能對答如流,就連問到妙玉關于茶的箴言她都能答得出來。
王扶林當時心里已經有了主意,他讓陳曉旭先回去等消息。
而這一等就是好幾個月,原本陳曉旭都已經不抱希望了,卻沒想到突然收到了劇組的消息讓她去北京。
陳曉旭內心雀躍,以為定角色了自己就是演林黛玉,不過劇組跟她說還沒有定下來,要接受完培訓才能定。
盡管如此陳曉旭還是非常開心,同時目標也很堅定,她就是林黛玉。
一并入選黛玉候選人的還有5位。
張蕾,文藝兵,演過話劇和電影。
張靜林,戲曲演員。
胡澤紅,越劇演員。
沈璐,芭蕾舞者。
王曉杰,歌舞團的小提琴手。
王扶林組建了兩期紅樓培訓班,所有演員在圓明園展開為期3個月的集中培訓,閱讀原著,聽紅學專家講課,學習琴棋書畫和古代人的生活習俗,上形體課……
期間演員還要自己挑選角色做成小品演給導演看,導演覺得你演得貼近角色那你就是這個角色,如果導演覺得不合適那就重新挑選角色直到演到合適的為止。
按照王扶林的話說就是演員和角色談戀愛,戀愛成功,那就是這個角色的候選人,如果不成功就另選他人(角色),重新投入。
經過一輪輪篩選其他候選人逐漸被刷下來。
張蕾長得很漂亮,氣質憂郁,表演經驗豐富,本是很合適的人選,但是因為年紀太大(26歲)不適合演少女。
胡澤紅性格過于活潑外放與黛玉氣質和性格不符合。
沈璐年紀最小才15歲,年紀與黛玉相仿,表演天分很高,不過因為給鄧婕配戲把秋桐演得惟妙惟肖被調成演秋桐。
王曉杰各方面都不突出。
最后候選人就只落在張靜林和陳曉旭之間。
張靜林長相很出眾,在劇組外號“小妖精”,歐陽奮強就說過男孩子們見到張靜林眼睛就轉不動,她太漂亮了。
張靜林也說過演晴雯的時候就已經不是她的顏值巔峰期了,她最漂亮的時候是11~16歲,走在街上回頭率百分之百。
不光長得漂亮,演藝天賦和悟性還非常地高。
中國戲曲學院科班出身,10歲就開始學京劇,師從京劇大師張君秋,在參演《紅樓夢》之前就已經出演過《四世同堂》中的小林太太,演技不俗。
后來張靜林在《紅樓夢》里的表演也獲得王扶林極高的評價,王扶林說她是全劇組表演得最好的一個。
王扶林在陳曉旭和張靜林之間糾結了很久。
她們又都很堅持要演林黛玉。
陳曉旭對王扶林說她就是林黛玉,如果讓其他人來演林黛玉,觀眾會說導演讓林黛玉演了別人。
張靜林也是非林黛玉不演。
論容貌和演技張靜林更勝一籌,但論氣質張靜林不如陳曉旭。
最終王扶林將氣質擺在容貌和演技之上。
張靜林是一種“瘋丫頭”的氣質,氣血充盈,身材又比較壯,整體形象非常健康。
看張靜林試妝林黛玉的照片,人長得漂亮,面部豐盈飽滿,神采奕奕,看著身體就很強健。
陳曉旭很瘦,才八十斤,看起來病懨懨的有種弱柳扶風的美感,氣質憂郁,眉眼間有股淡淡的哀愁,整體氣質很貼近林黛玉,不用演往那兒一站就是林黛玉。
張靜林是個心氣很高的人,結果出來之后她接受不了想要退出劇組,但王扶林不忍心放走那么好的演員,苦口婆心地勸她留下來,告訴她晴雯也是個非常好的角色,是曹公筆下為數不多寫完整的人物,只有她才能把晴雯演好。
事實證明王扶林的話沒有錯,張靜林的表演天賦很高,很擅長分析和研究角色,并完美地將之呈現出來。
她的戲基本都不用重來,都是一條過,包括很經典的“晴雯撕扇”。
開拍前一天王扶林叫她想想怎么撕,不能動作重復。
張靜林想了一晚上就設計好了眼神和動作,拍起來一氣呵成,眼神里又撒嬌,又任性,又逗寶玉生氣,非常自然靈動。
陳曉旭獨一無二、遺世獨立的氣質成就了黛玉這個經典角色。
當然這其中也離不開陳曉旭對林黛玉的深入琢磨,從拍攝期間陳曉旭抽空寫給粉絲的回信就能窺見。(信件易讀版在后文,下拉可見)
當年劇播之后萬人空巷,“林黛玉”一角爭議頗大,很多觀眾和紅學專家對陳曉旭都不認可,覺得她對角色的情感挖掘不足,只演出了黛玉尖酸刻薄和小家子氣的一面。
不過經過了大浪淘沙和新版紅樓的襯托下,大眾對陳曉旭的認可度逐漸變高,后來更是被奉為無可超越的經典。
陳曉旭和張靜林也都隨著劇的熱播一夜成名。
不過對于陳曉旭來說“成也黛玉,敗也黛玉”,因為角色太深入人心,也因為演技不夠嫻熟,演其他戲的時候總是讓觀眾出戲想到林妹妹,比如《家春秋》的梅表姐。
連陳曉旭都自我懷疑:不知道是我演的林黛玉演得太好,還是演得太不好。
漸漸地再也沒有人找她拍戲。
《紅樓夢》讓陳曉旭看到了一個非常精彩的大千世界,但它又把這個門關上了。
無戲可拍的陳曉旭選擇了下海經商,創立了世邦廣告有限公司,憑借一身的才華以及“林黛玉”扮演者的影響力,廣告事業蒸蒸日上,20世紀初營業額高達2億,陳曉旭更是獲得“中國2005年度經濟風云人物”的稱號。
可惜天妒英才,正值壯年,事業正盛的時候患上乳腺癌,因為陳曉旭本人信仰的原因一直拖著不愿意手術,最終被病魔奪走生命,享年42歲。
劇中的林妹妹才華橫溢,英年早逝,戲外的陳曉旭亦是如此,角色和演員的命運竟是宿命般地暗合,天堂多了陳曉旭,人間再無林黛玉。
張靜林的命運也同樣值得哀嘆。
《紅樓夢》之后她把名字改成了“安雯”,安是她母親的姓氏,雯是晴雯,寓意安穩。
張靜林演技很好,戲路寬,唱歌也很棒,又師出名門,只要好好演戲不愁沒有戲拍。
可惜毀在了愛情上。
在年紀和事業最好的時候因為一次唱歌比賽認識了音樂人蘇越并與之墜入愛河,選擇了放棄事業陪伴蘇越去日本。
等到蘇越學成之時,張靜林在日本戲劇界已經小有名氣,還有不到一年就能拿到博士學位,但因為蘇越要回國,張靜林又再次放棄事業和學業跟他回國。
張靜林一次次犧牲但她甘之如飴愿意做蘇越背后的女人,和蘇越在一起的二十多年里她自己洗內衣不超過三次,連去銀行取錢都不會,被蘇越寵成了“笨蛋”。
但幸福的生活因為蘇越陷入“合同詐騙案”結束,涉案金額上千萬,蘇越一審被判無期徒刑,終審改判15年。
張靜林為了替夫還債,賣房賣車,復出拍戲、接各種商演……蘇越刑期沒滿就因病去世了。
令人寒心的是,蘇越把作品版權給了妹妹,完全沒有考慮跟他結婚二十多年,在他出事后為他奔走的妻子。
一直被人呵護在身后,被當成小女孩來寵的張靜林在經歷變故后終于長大了,明白沒有人能把自己打垮,永遠不要放棄,要像野草一樣不管在怎么惡劣的環境都能生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