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生活
來攝影吧,一起攝影吧!
黃柳霜是在美國出生的第三代華人,英文名叫Anna May Wong,她祖父由廣東臺山來美謀生。黃柳霜1905年出生于洛杉磯,九歲那年,她買票看了部影片,從此癡迷上了電影。洛杉磯是美國電影之都,街頭常有劇組進(jìn)行電影外景拍攝,黃柳霜常在拍片現(xiàn)場旁圍觀,向拍攝者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還懇求導(dǎo)演讓自己參加演出。
在她的堅持下,14歲那年,黃柳霜通過牧師的推薦見到了《紅燈籠》的導(dǎo)演,并通過了面試,當(dāng)了一次龍?zhí)籽輪T,這也給她帶來了更多的演出機(jī)會,不到20歲,她已經(jīng)參加了十幾部電影的拍攝,她的名字開始出現(xiàn)在影評雜志上,排華潮中的美國電影界對此驚訝不滿,甚至有人寫下了《黃禍!中國入侵》的影評。
1922年,17歲的黃柳霜幸運地參演了美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海逝》,在片內(nèi)扮演中國少女蓮花,獲得大量好評,并因此與美國電影之父大衛(wèi)·格里菲斯簽約,成了進(jìn)軍好萊塢的首位華人影星。
1924年,黃柳霜接受道格拉斯·范朋克邀請,在《巴格達(dá)竊賊》中扮演蒙古女奴,一舉成名。1927年,她在《老舊金山》飾演華人妓女。此時,黃柳霜感到,她在好萊塢電影里演出的角色不是女仆就是妓女,全都是按西方人觀念塑造的“中國娃娃”形象:艷麗、暴露、軟弱、屈從于男人的淫威,她因此離開好萊塢,前往歐洲。
旅歐三年,華人面孔的黃柳霜在歐洲刮起了一陣旋風(fēng),她的寫真集登在法國著名雜志《名利場》上,英國、荷蘭、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等國報紙都刊登了關(guān)于她的大量報道,英國導(dǎo)演三年中為她拍攝了《唐人街繁華夢》等五部電影,照片和海報掛滿了英國的各大電影院,還獲邀參加英國王室宴會,在歐洲,黃柳霜造成了轟動的“東方效應(yīng)”。
1930年,她受派拉蒙影業(yè)邀請重回好萊塢,主演了電影《龍女》,但這一次她的銀幕形象也沒能突破多少,在片中飾演的是辱華角色傅滿洲的女兒“Princess Ling Moy”,1932年,她與瑪琳·黛德麗共同主演了熱播影片《上海快車》,她與黛德麗的角色都是“茶花女”一樣的交際花。
1936年,賽珍珠描寫中國故事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作品《大地》籌拍,身為華裔的黃柳霜積極參與女主角阿蘭的選角,可由于好萊塢固有的文化偏見,竟選擇了奧地利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演出正直善良、勤勞勇敢的中國農(nóng)村婦女阿蘭。
這一事件令黃柳霜深受打擊,她開啟了回國尋根之旅。《赫斯特時報》特地派出專職攝影師黃海升隨行,為黃柳霜留下了大量尋訪中國文化的照片和紀(jì)錄片。
1936年2月9日,從未踏足過中國的黃柳霜抵達(dá)上海,并在游輪舞廳舉行了記者會。船尚未靠岸,記者們便坐著舢板開始搶先訪問,前來歡迎這位國際華人明星的,除了當(dāng)時的上海電影界聞人,還有林語堂與顧維鈞大使等社會名流。
黃柳霜對父母之邦充滿了好奇,當(dāng)眾背誦了林語堂博士的英文作品《吾土吾民》,并接受梅蘭芳邀請、參加晚宴,當(dāng)時上海暢銷雜志《良友畫報》對她作了一系列的報道。
這次尋根之旅,讓黃柳霜更加心懷故國,抗日爆發(fā)后,她多次為中國募款, 1942年,她出演的反日宣傳電影《緬甸炸彈》和《重慶夫人》播出后,黃柳霜將兩部電影的片酬全部捐贈給了中國聯(lián)合救濟(jì)會。
黃柳霜回國九個月,前往北京、南京、天津、山東多地游歷,還認(rèn)真學(xué)習(xí)了京劇,并獲北京大學(xué)榮譽(yù)博士學(xué)位。重回美國后,1937年,黃柳霜與克拉克·蓋博主演了《好萊塢派對》,并在片中展示了幾件中國旗袍,還在臺詞中加了不少提升中國文化正面形象的內(nèi)容。
1942年到1943年,為尋求美國對抗日戰(zhàn)爭的支持,宋美齡在美國巡回訪問并發(fā)表演講,引起轟動,在好萊塢,宋美齡面對三萬聽眾用英文演講,眾多明星簇?fù)碓谒磉叄ㄒ坏娜A人明星黃柳霜卻未被邀請,據(jù)宋美齡所說,黃柳霜演繹的華人形象代表了洗衣店、鴉片館、黑幫、苦力那一類的舊中國人,顯得很不高大上。
這次“封殺”,對黃柳霜打擊更大,在她看來,這是對她電影事業(yè)的全面否定,黃柳霜因此息影隱居,這是時代的悲劇,黃柳霜從影時正值美國社會排華最嚴(yán)重的時期,從新聞報道到文學(xué)影視都充滿了種族偏見和丑化,認(rèn)為華人是愚昧、麻木、尚未開化的劣等民族,黃柳霜施遍渾身解數(shù),也找不到幾部正面劇本,她很少演出女主角,只能演出一些身份卑微的角色,而這些角色,又難以讓家人接受。
隨著年華老去,黃柳霜自知無力在這樣的時代夾縫和中西文化沖突中走出一條人生的坦途,她索性認(rèn)命,保持獨身,與賽珍珠一起投入了公益事業(yè),她具有華人特有的財商,理財有道,擁有數(shù)棟房產(chǎn),靠房租為生,息影后并未像電影之父大衛(wèi)·格里菲斯那樣陷入財務(wù)危機(jī)。
1960年,隨著好萊塢種族偏見的消除,黃柳霜終于接到了電影《花鼓歌》及《蘇絲黃的世界》的女主角片約,并作為首位華人明星,在星光大道的落成典禮上留星紀(jì)念, 就在此時,長期借酒澆愁的黃柳霜突然在寓所猝死,死后,家人將她葬于洛杉磯母親墓旁,墓碑上沒有刻上任何表明她身份和人生軌跡的文字。
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后來建起了一座銀鑄四淑女眺望臺,以此向好萊塢電影中的經(jīng)典女性演員致敬,四角的雕像分別為黃柳霜和墨西哥籍著名演員多洛雷斯·德爾里奧(Dolores Del Rio)、第一位黑人奧斯卡影后提名者多蘿西·丹德里奇(Dorothy Dandridge)和瑪麗蓮·夢露,代表著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好萊塢女星。
黃柳霜的一生,刻滿了時代的痕跡,也烙印于美國電影史中,見證了好萊塢電影在文化偏見中曾有的經(jīng)歷。
在攝影的海洋相遇,一種緣分便發(fā)生了
看到喜歡的文章,歡迎點贊、分享
歲月易逝,影像永恒
將攝影進(jìn)行到底…………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