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屬于新華社以及相關記者,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齋”所有。備注引用于新華社,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轉載需經本人同意方可!
1950年 李棫攝
岳陽縣麻塘鄉的農民在焚毀地主交出的地契。
湖南省政府副主席唐生智發言 鄭景康攝
人民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于1950年6月14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的第七天(6月21日)繼續進行大會討論。
1951年
土改后的長沙縣黎托鄉展開了愛國主義豐產運動,農民積極參加興修水利筑堤工作。
毛松友攝
白兔潭小學慶?!爸刑K友好月”
醴陵1952年真正實現了大面積豐產,全縣七十三萬畝水稻田,平均每畝八百十四斤五兩,比1951年增產百分之三十六,全縣出現了三十二個千斤豐產鄉,二萬多個千斤戶。
1953年 柯善文攝
同上
湘潭縣韶山鄉的農民響應增產節約號召蘇福全互助組進行收割、種菜、積肥工作。
湖南省代表在表演男子雙人舞 李九齡攝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大會于1953年4月1日在北京開幕。
朝鮮人民訪華代表團團員崔瑩由副團長李永鎬率領,在1954年5月31日訪問了新化縣,探望了羅盛教的父母。
1955年
農業部組織安徽、江西、貴州、四川、廣西、湖北等六省的農業勞動模范、農業生產合作社主任、農業科學工作者及技術干部60多人到著名的醴陵縣雙季稻產區參觀。
1955年
蘇聯CCK—四型四行棉花播種機已在地方國營湖南農具機械廠制造成功。這種播種機是用拖拉機曳引,用它播種棉花,不僅棉籽播的均勻,且能在同時開挖水溝,便于灌溉。
1956年 言茂仁攝
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工作隊在通道侗族自治縣向一位侗族老人了解侗族口語的問題。
柯善文攝
1956年8月21日至23日,在長沙市舉行了射擊競賽大會。
1957年 龍文明攝
湘西鳳凰縣1956年建立了有線廣播站,苗族廣播員經常向深山里的苗族人民用苗族語言廣播國內外新聞和苗家歌曲。
1957年 龍治安攝
磨米機
瀏陽星江農業生產合作社在政府資助下新建的一座小型水電站已開始發電,全村四百多戶農民都可用上電燈,還帶動了合作社的碾米房和農業機械。
1957年 李賢祺攝
常德地區許多農業社在當地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幫助下,大力學習積制堆肥,開辟肥源。石門縣新廠農業社已堆制了42堆(七萬多擔),當地農業技術推廣站干部正在幫助檢查堆肥發酵情況。
蔡友發(右)在師傅劉運順(左)1958年 王平攝
衡陽顆粒肥料廠的領導和管理干部打破常規,采用半天上班、半天參加生產的措施來領導工廠生產,做到“干部工人化,勞動經?;?,生活群眾化”。
1958年 王平攝
漣源第五中學為了支援鋼鐵生產,派出了500多名師生到東方紅人民公社,幫助建立土高爐。
1957年用工余時間學了750個字 1958年 龍文明攝
1957年用一只左手做了315個勞動日的全國模范飼養員、共青團員賀慶蓮,由于她愛社如家,工作出色,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時受到共青團中央的通報表揚和獎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