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P評論是國家高端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導讀
當前,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加劇,科技和產業競爭日趨激烈。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鄭永年教授在多家媒體專訪時表示,中國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涌現出一批獨角獸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勢頭強勁。然而,由于市場化開發和應用不足,這些技術難以真正落地。他指出,關鍵在于構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減少可能影響創新活動的制度性障礙。
此外,鄭永年教授近期還深入探討了特朗普第二任期可能帶來的挑戰以及中國的應對策略。IPP評論特對鄭永年教授近期的重要觀點進行整理與匯編。
鄭永年:應破除影響創新的各項障礙
2024年12月26日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日,鄭永年教授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就中國在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革命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如何推動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分享了深入見解。完整報道詳見 。
鄭永年教授指出,中國作為增長快速的發展中經濟體,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涌現出大量獨角獸企業,這代表中國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勢頭迅猛,但與此同時,很多顛覆性技術研發出現后,市場化開發和應用不足。
當前國內創新藥在研發、審評審批、醫保準入以及商業化等環節面臨的痛點難點。圖源:新華社
鄭永年教授認為,關鍵是要形成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打造有利于促進創新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需要減少可能影響創新活動的制度機制障礙,讓民營經濟能夠發展壯大。各地在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執行層面可能與中央部署存在偏差,培育一個成功的民企并不容易,地方需要更精心呵護。
鄭永年教授認為, 在互聯網人工智能領域發展中,應特別注意優化監管,破除可能阻礙人工智能發展的一些制度性障礙。 除監管體系改革外,也要關注科技體制機制本身的系統性改革。目前教育、科技、人才分屬不同部門管理,推進產學研一體化不易,需要著力破除從中央到地方的“條條塊塊”分割。
他建議打造“大科創體系”。粵港澳大灣區具備開展基礎研究的條件,同時有得天獨厚的市場優勢能夠推進技術轉化,金融方面還有香港。需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讓創新要素充分流動起來。
可以考慮在橫琴、前海或者南沙設立幾個“科創特區”,由中央授權“科創特區”進行大科創融合的探索,開展先行試驗。把“科創特區”理解為一個由中央直接全面授權的科創園區。最關鍵的是允許一定范圍內的試錯。
同時,他也強調,新興產業的發展固然重要,但它們也相對更脆弱,容易受到外部環境變化的沖擊。因此,要看到傳統產業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基,例如服裝等產業,但要盡可能地提高附加值,例如打造文化品牌,避免僅僅依靠低成本和薄利的價格競爭導致“向下競爭”。
完整解讀????
鄭永年:大國競爭看的是誰更開放
2024年12月26日北京日報
鄭永年日前接受《北京日報》專訪時表示,單邊開放已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特征。中美之間的競爭看的是誰更加開放,最終的贏家將是對外更開放的國家。完整報道詳見 。
鄭永年教授表示,近幾年,單邊開放成為了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特征,范圍應該不斷拓展到其他領域中。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外國投資者可以在一些大城市建立獨資醫院,并全面取消了制造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單邊開放政策還應該同時向發展中國家和西方發達國家拓展。
中國正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此前也與歐盟達成了《中歐投資協定》文本內容,這些合作機制都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可以對照CPTPP和《中歐投資協定》的條款推動單邊開放。
在他看來,面對“特朗普2.0”將帶來的沖擊,全球資本有能力進一步實現經濟的“再全球化”,尤其不應該低估中國開放政策重塑全球貿易體系的力量。 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應該有耐心。 美國投資者仍然對中國市場充滿興趣。美國不是一個單一主體,而是由很多主體構成,華爾街、農業州等都有不同的政策偏好。中國應該把更多的美國各界人士和美國人民納入單方面免簽清單。
中美之間競爭的性質是看哪個國家更加開放,而不是哪個國家更加封閉,最終的贏家將會是對外更加開放的國家。中國受益于全球化,將繼續推動全球化的發展,而美國則相反。
今年1月至7月,來華外國人拉動消費預計超1000億元人民幣,同期國家移民局公布的來華外國人數為1725.4萬人次。 圖源:新華社
完整解讀
鄭永年:破除“內卷式”競爭,需要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
2024年12月26日南方財經???
近日,鄭永年教授接受南方財經記者的采訪。圍繞中國如何應對外部挑戰,破除“內卷式”競爭等話題分享看法。完整報道詳見。
鄭永年認為,當前,我國外部環境存在一定挑戰,大部分的不確定因素來自特朗普上臺后可能延續其高關稅、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的逆全球化也會加深歐洲的逆全球化。
積極的方面是,中國同新興市場國家間的貿易也在增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中國減弱國際市場帶來的沖擊。鄭永年教授指出,“單邊開放”非常重要,開放的目標是吸引外資和技術,這意味著必須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避免無序的、同質化的競爭。
當被問及在外部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如何向內挖潛時,鄭教授深刻指出,我們當前各地間正面臨著這樣一種過度的、難以持續的競爭狀態。要轉變這種現狀,關鍵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東西部的生產要素未來要跨越地域之間的屏障,通過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流動起來,實現優勢互補,形成統一市場。
在粵港澳大灣區統一大市場的打造過程中,珠三角仍相對碎片化,特別是廣州、深圳、香港三座中心城市之間尚未形成政策融合,各類規則標準、管理體系沒有充分對接。廣東可學習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的統籌融合經驗。通過政策設計促進各地發揮比較優勢,避免惡性競爭、同質化競爭,進一步將“一國兩制”的優勢發揮出來。
粵港澳大灣區基礎科研進展迅速,再加上香港的金融業加持,以及廣東龐大的產業基礎,技術轉化需求巨大。在技術落地方面,珠三角地區也聚集了一批獨角獸企業。為加速它們的先進技術落地轉化為生產力,還需要放寬監管。對于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廣東可適當放松監管,為其創造加速落地的環境。
近日,廣東出臺政策,支持珠三角九市與港澳聯合共建科創制造、人工智能、綠色經濟等合作平臺圖源:新華社
完整解讀?????
鄭永年:氣候已經成為了年輕群體所提倡的價值觀?
2024年12月27日廣東衛視???????????????
近日,鄭永年教授作為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副理事長受邀參加廣東衛視特別節目《共創綠色世界:深圳與世界的對話》。
節目聚焦第二十九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邀請多位知名國內外學者、企業家共同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氣候變化議題上的深刻思考與前沿解決方案。
鄭永年教授在節目中表示,隨著中國的崛起,我們的社會服務必然會走向國際。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是個有效的抓手和組織者,很好的調動了各個機構,并將焦點拉向年輕人。
他指出,氣候已經成為了年輕群體所提倡的價值觀,如能將這股力量塑造成為國際行動,將具有深刻的意義。
完整解讀????
鄭永年:應破除影響創新的各項障礙
2024年12月27日大灣區評論
近日,鄭永年教授在大灣區評論上發文,分析特朗普及其“美國優先”政策帶來的多重挑戰,并探討中國的應對之道。原文詳見 。
鄭永年教授指出,特朗普執政之后,必然會同時在三條線上挑戰中國,第一條是科技經貿線;第二條是意識形態線;第三條是軍事地緣政治線。我們 需要對特朗普及其團隊的一些基本面作出一個基本的判斷,至少包括政策目標、決策模式和政策執行三個層面:
特朗普的政策目標便是“使美國再次偉大”(MAGA)。這一政策目標決定了特朗普的內政外交的政策取向。
就決策來說,特朗普的決策模式是高度集權和集中的模式,即公司CEO模式。
在官僚機構層面,特朗普官僚執政團隊是完全基于“政治忠誠”原則之上組成的。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一場記者會上發表講話。圖源: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把中國界定為主要競爭對手這點不會有任何變化。但特朗普屬于“美國優先派”,會對中國在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問題上進行“極限施壓”,但這更多是一種談判手段。
中國須在如下四個方面做好充分準備:一是外交方式層面;二是科技經貿領域層面;三是避免在意識形態領域被美國牽著走;四是應付地緣政治和軍事方面的挑戰。
外交方式上,第一,外交方式上需要注意到特朗普獨特的外交風格,采取更為精細的外交方式。
第二,需要確立對美外交的新思維。特朗普是商人,強調的是“交易”。中國需要更多從經濟的角度來討論中美兩國關系。
第三,特朗普可能會利用意識形態對中國施壓,但不會如拜登那樣花很大的精力來對抗中國。我們需要的是定力。
科技經貿上,特朗普很有可能從拜登的“小院高墻”向“大院高墻”轉變,強化“卡脖子”“脫鉤”和“關稅大棒”等手段。
第一,我們需要冷靜觀察,避其鋒芒,緩行動。盡管高關稅是大趨勢,但高關稅必然再次導致高通脹,即使特朗普想通過再工業化來緩解高通脹,但美國的企業家沒有準備好。
第二,中國要向和中國有關聯的“利益相關者”釋放善意,這包括美國的資本、農業州、科學界、民間和地方等。
第三,官方層面尤其要沉著應對,不可讓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傾向主導自己的情緒。
第四,加快開放,尤其是單邊開放。開放包括兩個方面,即向美國的開放和向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開放。
地緣政治和軍事領域上,他很有可能想通過強化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和軍事手段,對中國施壓,以圖爭取到科技經貿領域的談判主導權。
對中國而言,第一,軍事現代化最為重要。
第二,相互威懾理論依然有效。實際上,美國國會所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已經向國會建議美國對中國實施“人工智能曼哈頓計劃”。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要實現監管和發展之間的平衡,否則很難趕上和超越美國。
第三,在加快國防現代化的同時必須避免國民經濟的軍事化。美國冷戰派想把在冷戰期間對蘇聯使用的方式再使用一遍。美國非常樂見中國所謂的“國進民退”的局面。中國一旦國民經濟軍事化,最終可能被美國拖垮。
完整解讀????
俠客島對話鄭永年:怎么看“特朗普2.0”?
俠客島對話鄭永年:世界為什么變得動蕩?
孟維瞻:特朗普第二任期,會是中國的“戰略時間差”嗎?
關于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臺。IPP圍繞中國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中國話語權與國際關系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新和政策咨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新和政策研究平臺,成為領先世界的中國智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