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評價張學良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周恩來說張學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張學良的一生備受爭議,因918事變的“不抵抗政策”,被罵“不抵抗將軍”,因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合作,統一了抗日戰線,他被稱為愛國將軍。
張學良
一、少年意氣風發,卻踽踽獨行
張學良,字漢卿,是“東北王”張作霖的長子。出生在東北的一輛馬車上,算命先生說他“克父克母”,但張作霖對他十分寵愛。
張學良在顛沛流離之中出生,12歲時媽媽就去世了。
15歲時,在父親張作霖的安排下,張學良與于鳳至完婚,婚后恩愛,連育1女3子。
于鳳至
17歲時,張學良到張作霖軍中服役。
19歲時,張學良到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學習,在父親的介紹下,結識了戰術教官郭松齡,兩人志趣相投,成為莫逆之交。
郭松齡
20歲時,張學良以炮兵科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到奉系軍中出任團長,負責保衛張作霖的安全,并將教官郭松齡帶入了奉軍。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22歲的張學良第一次上戰場,在奉軍全面潰退的時候,只有他與郭松齡所指揮的東路軍在山海關狙擊戰中取得了勝利。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此戰中張學良在郭松齡的支持下,成功指揮第三路軍突破山海關,直搗北平。
24歲的張學良取得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勝利。經此一戰,張作霖奪取了中央政權,成為北洋軍閥領導人,任命張學良為京榆地區衛戍總司令。
直奉戰爭
1925年,他的良師益友郭松齡對張作霖不滿,聯絡馮玉祥一起反奉,卻被馮玉祥出賣,戰敗被殺。
25歲的張學良面對自己最敬重的老師,深切體會到了心痛和憤怒,60多年后,張學良仍然說:“我最敬重郭松齡,我前半生的事業完全靠他。”
郭松齡反奉
1928年,張作霖乘坐專列,在皇姑屯火車站附近,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彈炸死。
28歲的張學良沒有父親可以依靠了,不得不扛起重任,繼承30萬東北軍。
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后,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服從南京政府,隨后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陸海空軍副司令。
皇姑屯事件中的火車殘骸
28歲的張學良走上了人生巔峰,但老師和父親相繼離他而去,他肩負著30萬東北軍的性命踽踽獨行。
二、被囚54年,罪人還是英雄?
1930年,汪精衛聯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人對蔣介石發動了中原大戰,手握重兵的張學良成為了交戰雙方的拉攏對象。
30歲的張學良選擇擁蔣入關,幫助蔣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不僅維護了國家統一,也維護了自身集團的利益。
張學良與蔣介石
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軍遵循張學良“不抵抗”的命令,一槍未發,致使日軍輕松攻占了北大營,無數戰士被虐殺,日軍以微弱的代價占領了沈陽,拉開了東北淪陷的序幕。
31歲的張學良因丟了東北被罵“不抵抗將軍”。此后,東北人民身陷泥潭,掙扎在水深火熱當中,張學良也在自責中度日。
九一八事變
1936年12月12日,為了停止內戰,促成國共一致抗日,張學良在西安聯合楊虎城發動了兵諫,扣押了蔣介石整整13天,逼蔣介石抗日。最終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六項主張。
36歲的張學良為了抗日,為了國家和人民,成為了民族英雄。
張學良與楊虎城
西安事變后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到達南京后,蔣介石背信棄義扣留了張學良。
36歲風華正茂的少帥生涯戛然而止,從此開始了54年漫長的幽禁生涯。
張學良先后被幽禁于浙江寧波、安徽黃山、江西萍鄉、湖南郴州、湖南沅陵、貴州修文、陽明洞等10多個地方。
1946年后,張學良被遷往臺灣繼續幽禁。在幽禁中的他沒有自由,精神也極度煎熬。
幽禁中的張學良
1964年,蔣介石依照一夫一妻制的規定,令張學良和于鳳至離婚。
64歲的張學良和陪伴了他30多年的秘書趙四小姐,結為連理。
張學良與趙四小姐
1975年被軟禁的第39年,蔣介石去世,留下遺言要求繼續軟禁張學良。
1988年蔣經國離世。1990年,被幽禁54年的張學良終于恢復了自由之身。
此時的張學良已經91歲的耄耋老人,鶴發蒼蒼,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在軟禁中度過。
張學良晚年
被釋放后不久,張學良離開臺灣,晚年僑居于美國夏威夷,直到2001年10月15日病逝,享年101歲。
少帥張學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